雪中听筝

玉柱泠泠对寒雪,清商怨徵声何切。
谁怜楚客向隅时,一片愁心与弦绝。

作品评述

《雪中听筝》是唐代诗人杨巨源的作品。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楚国客人在雪中弹筝时的凄凉场景。

译文如下:
玉柱泠泠对寒雪,
琴音清越叹徽音何处寻。
谁能怜悯我这楚国客,
心中愁苦只有筝音陪伴。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在雪中弹琴的场景。诗人把雪比作寒冷的玉柱,琴音如同泠泠之声回应着雪的寒冷。琴音越发清越,叹息徵音(指一种音调,征指追思和悲伤)却无处可寻。楚国客人感到无人能够理解他的孤寂和痛苦,只有筝音作为他唯一的伴随。这首诗表达了楚国客人在异乡漂泊的孤寂与思乡之情。

整首诗采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行云流水的句子节奏展现了雪中琴音的凄凉之美。通过描写楚国客人在寒冷的环境中弹筝的场景,诗人流露出了孤独、忧愁和思乡之情。这首诗没有豪放的气势,而是借着筝音的悲伤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通过琴音的声音,诗人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楚国客人境况的关注和同情。整首诗把诗人的情感与环境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诗的核心内容。

作者介绍

杨巨源,字景山,河中人。贞元五年擢进士第,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復召除国子司业,年七十致仕归。时宰白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集五卷,今编诗一卷。 杨巨源,字景山,河中人,贞元五年擢进士第,为张弘靖从事,由祕书郎擢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復召除国子司业,年七十致仕归,时宰白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集五卷,今编诗一卷。

诗词推荐

赤城千古一东湖,谁肯重开太极图。要得斯文传气脉,定须吾党立规模。圣贤不尽七分易,天地长存三字符。念念服行方是学,莫将枝叶费工夫。

乡村

一人不杀谢乾坤,万里来来谒帝阍。高下受官随品从,九流艺术亦沾恩。

乡村

暑途劝加餐,养成摩天翮。中车宝带黄,小队油幢碧。

乡村

蘼芜涧边春草青,桃叶渡头江水生。女郎到此歌一曲,不尽今来古往情。

乡村

蹇四山之孤竹兮,商周二君。藐三径之孤松兮,晋宋一人。天地冰霜兮,木落归根。遗万物而独立兮,吾梅兄其仅存。夫孤高不易抗兮,故多以落落而遭世之闷闷。孤洁不易保兮,故多以皎皎而受人之昏昏。惟湼而不缁兮,梅质之清。磨而不磷兮,梅操之贞。嗟梅之爱兮,旷世无闻。将梅有

乡村

都下灯前别酒阑,我归江国子闽关。鲤鱼不赐书来去,蝴蝶犹将梦往还。抵掌伊吾灰壮志,折腰彭泽汗衰颜。十年以后来相问,收拾俸余归买山。

乡村

去年今日湘南寺,独把寒梅愁断肠。今年此日江边宅,卧见琼枝低压墙。半落半开临野岸,团情团思醉韶光。玉鳞寂寂飞斜月,素艳亭亭对夕阳。已被儿童苦攀折,更遭风雨损馨香。洛阳桃李渐撩乱,回首行宫春景长。

乡村

绕篱栽杏种黄精,晓侍炉烟暮出城。万事将身求总易,学君难得是长生。

乡村

岸容山意两溶溶,便是东皇第一功。春色平铺人不见,却将醉眼认繁红。

乡村

粼粼白水护青田。想真仙。弄清涟。十里香风,吹下碧云天。月在草堂人未寝,松竹暗,水涓涓。夜阑何事悄无言。怨空传。事难圆。欲借寒光,谁与伴清妍。待得凌波人肯住,呼玉笛,劝金船。

乡村

亭上秋风,记去年袅袅,曾到吾庐。山河举目虽异,风景非殊。功成者去,觉团扇、便与人疏。吹不断,斜阳依旧,茫茫禹迹都无。千古茂陵词在,甚风流章句,解拟相如。只今木落江冷,眇眇愁余。故人书报,莫因循、忘却蓴鲈。谁念我,新凉灯火,一编太史公书。

乡村

巫山苍翠峡通津,下有仙宫楚女真。不逐彩云归碧落,却为暮雨扑行人。年年旧事音容在,日日谁家梦想频。应是荆山留不住,至今犹得睹芳尘。

乡村

寒泉中有小峥嵘,种得芭蕉积渐成。一叶似抽人不见,无窗头白眼犹明。

乡村

一月复一月,此月又过五。两轮日月何奔忙,百年弹指如虚度。物不迁,迁知否。不是佛,亦非祖。流不不腐,户枢不蠹。

乡村

昨夜阴风刮地鸣,乱敲窗纸梦魂惊。壁寒剥落泥成片,屋老漂摇瓦作声。野市霜明人迹险,官河水冷客舟横。翻思带甲眠戈者,何幸吟身傍帝城。

乡村

白下官杨小弄黄,骑台南路绿无央。含红破白连连好,度水吹香故故长。蹲滑踏青穿马耳,转危缘险出羊肠。孰知南杜风流在,预怯排门有断章。

乡村

人生无百岁,百岁复如何?古来英雄士,各已归山河。

乡村

萧萧庭木落,格格鸡声恶。荒檐日影斜,饥猫捕黄雀。窗间养痾客,起念丘园乐。欲赋归去来,西风老藜藿。

乡村

送君返葬石楼山,松柏苍苍宾驭还。埋骨白云长已矣,空馀流水向人间。

乡村

楼前人送四前旌,楼上诗添七字成。蔽芾风中皆德意,黍苗雅里尽仁声。请回南国条枚笔,归主中朝礼乐盟。天上举安吾始乐,时哉王道正和平。

乡村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