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长孙侍御(一作杜诵诗·以下为杜甫补遗)

道为谋书重,名因赋颂雄。
礼闱曾擢桂,宪府旧乘骢。
流水生涯尽,浮云世事空。
唯馀旧台柏,萧瑟九原中。

作品评述

《哭长孙侍御(一作杜诵诗·以下为杜甫补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这首诗探讨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空虚。

诗中描写了长孙侍御的境况。长孙侍御曾谋划重要的书籍,因此受到了社会的赞誉;他也因其才华而被选入礼闱,成为桂冠才子;他曾经坐在宪府的高头大马上。然而,他的流水生涯已经结束,世事如浮云般虚无。唯一留下的,只有旧时的官署台柏,在九原之中沉寂凋零。

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大致如下:

道为谋书重,名因赋颂雄。
拜读经典书籍是我们追求智慧的重要途径,而我们的名声也是因为我们优秀的作品而走红。

礼闱曾擢桂,宪府旧乘骢。
曾有人以卓越的才能进入礼闱,成为获得桂冠的才子;曾有人骑着高头大马在宪府往来。

流水生涯尽,浮云世事空。
然而,我们的一生如同流水般匆匆而过,世事如同浮云,转瞬即逝。

唯馀旧台柏,萧瑟九原中。
只有旧时的官职台柏残存在九原之中,那里的风景已经凋零。

这首诗以长孙侍御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世事的无常感叹。通过描绘长孙侍御曾经的辉煌和归于平凡的现状,诗人意味深长地传达了人生的变幻无常和世事的虚幻。再通过写旧时的官署台柏的荒凉,强调了一切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诗人通过这些描写,借以启示读者珍惜当下,对人生的追求和社会地位的追逐要有深思熟虑。

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诗词推荐

春梦惊回谢氏塘。箧中消尽旧家香。休文多病怯秋光。空对金盘承瑞露,竟无玉杵碎玄霜。醉魂飞度月宫凉。

径僻山深事事幽,尘情如洗坐夷犹。相看菡萏千花色,不受梧桐一叶秋。带雨香从衣上惹,凌波影入酒中浮。宜人少女风微扇,无数红裙荡小舟。

得饱不啻足,闭门还读书。翁犹羹不糁,儿固食无鱼。衮绣曷加我,箪瓢常晏如。人生随所遇,勿替此心初。

送穷不去奈穷何,山有荆榛水有波。万物得时人自老,梁鸿头白五噫歌。

凛凛冰玉质,亭亭雪霜姿。共此岁寒操,不与东风期。群芳性苦殊,道人心自知。悠然澹相对,千载有遐思。

上得马鞍岭,奇峰应接频。遥看孤绝处,分现普陀身。纳月瓶泉冷,娇春柳黛新。却疑吴道子,貌出此岩真。

浴罢披襟竹影斜,客中残暑散空花。人行窗外云无脚,月起林间灯映纱。举酒闻钟知近寺,谈诗食李却忘家。明朝又浴还来此,何秘开樽只煮茶。

鸡罢三号来晓色,披衣起见瓦沟白。雪花初堕云遽回,天意应怜未归客。男儿铁石为刚肠,忍穷不见可怜色。当知曳履郭先生,可作餐毡苏属国。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一生所闻张仲蔚,闭门蓬蒿深几尺。迩来伐竹声丁丁,手披榛丛待三益。径中踏破苍苔色,定是幽人芒屦迹。莫将车边两轮赤,夺此千竿一池碧。

海气团云白,江风吹浪寒。飞鸿离塞远,独鹤唳更阑。慷慨论时事,羁栖笑楚冠。萧萧黄叶下,回首望长安。

墨子城无恙,公输械有穷。要须能壁立,未可恃梯攻。

冷蕊伴疏枝,一笑何时共。江北江南雨处愁,忍看花影动。旅泊怕逢春,卜睡都无梦。岁暮何郎未得归,手捻频呵冻。

吾闻近南海,乃是魑魅乡。忽见孟夫子,欢然游此方。忽喜海风来,海帆又欲张。漂漂随所去,不念归路长。君有失母儿,爱之似阿阳。始解随人行,不欲离君傍。相劝早旋归,此言慎勿忘。

天晴禾黍平,畅目亦伤情。野店云日丽,孤庄砧杵鸣。川原唯寂寞,岐路自纵横。前后无俦侣,此怀谁与呈。

田界纹楸看绿玉,池分龟兆渴清泉。水曹载酒非无意,小雨留人信有缘。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忌宛雏竟未休。

投老诗成癖,愁生为客途。烟云长在目,山水暂游吴。远意极千里,归心寄九衢。一身仍更病,意绪日荒芜。

寄郎三片玉,至今无报音。深山多古迹,不得共郎寻。

二纪书林得并迁,升沈俱喜在樽前。非才幸复登群正,大笔犹稽直五砖。欣听友声同伐木,坦忘情类似虚船。白头光景尤须惜,乐事相逢且豁然。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