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庐山遇雨

江风吹雨逐人来,行过山前首重回。
绝顶隔云看不见,石棱崖角独崔嵬。

作品评述

诗词:《过庐山遇雨》
朝代:宋代
作者:杨时

江风吹雨逐人来,
行过山前首重回。
绝顶隔云看不见,
石棱崖角独崔嵬。

中文译文:
江风吹雨随着人一同来,
穿过山脚后又重新返回。
山顶上被云雾遮蔽看不见,
石崖突出的棱角独自傲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过庐山的场景,诗人杨时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带出了一种寂静和孤独的情感。江风吹着细雨,伴随着行人的步伐一同来到庐山,然而当他们到达山顶时,云雾将山顶遮蔽,使得眼前一片朦胧,无法看到远处的风景。石崖的棱角突出,独自挺立,给人一种高傲和孤立的感觉。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中的细节,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江风吹雨的声音伴随着行人的脚步,给人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然而,当他们到达山顶时,云雾的存在让他们无法看清远处的景色,形成了一种视觉上的隔阂。石崖的棱角独自崔嵬,给人一种孤独和高傲的印象,也让人感受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差异和距离。

整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在自然环境中的感受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通过描绘雨、山和石崖等自然元素,以及人与自然的互动,诗人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思考人类在自然面前的微小与渺小。这种思考和感悟引发读者的共鸣,使得这首诗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介绍

杨时(一○五三~一一三五),字中立,学者称龟山先生,南剑州将乐(今属福建)人。神宗熙宁九年(一○七六)进士,调官不赴,先后从程颢、程颐学,世传有“程门立雪”之佳话。年四十后始出,歷知浏阳、余杭、萧山县,张舜民荐爲荆州教授。徽宗宣和中,召爲秘书郎,未几除迩英殿说书。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除右谏议大夫兼侍讲,又兼国子祭酒,力排和议。乞致仕,提举崇福宫。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兼侍读,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洞霄宫,致仕。着书讲学,东南学者推爲程氏正宗。绍兴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靖。有《龟山集》。事见清毛念特《宋儒龟山杨先生年谱》,《宋史》卷四二八有传。杨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龟山集》爲底本。校以清顺治八年杨令闻雪香斋刊本(简称顺治本),光绪九年延平府署刊本(简称光绪本)等。光绪本多出底本诗八首,今又从《严陵集》等书中辑得集外诗,合併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惠崇往矣邈遗踪,时有风来撼古松。想见草庵无恙日,月明池上独支筇。

一春十病九因酒,三月都无两日晴。明旦乘驴芳草路,绿杨深处听啼莺。

一种玄都旧种花,谁将缟雪换蒸霞。群仙醉啖瑶池果,况核曾封白玉砂。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我乘凋瘵后,未省见花开。安得一千里,同携登此台。

缝掖无由挂铁衣,剑花生涩马空肥。灯前划就平南策,一夜江神涕泣归。

解印东归去,人情此际多。名高五七字,道胜两重科。宿馆明寒烧,吟船兀夜波。家山春更好,越鸟在庭柯。

兰佩其如楚客悲,年年谁作感秋辞。不应白骨苍苔后,更爱西风落叶时。

阊门西去是阳关,叠叠秋风叠叠山。便是早春相别处,如今杨柳不堪攀。

风雪横街不能出,闭户垂帷养衰疾。黄昏卧听打窗声,聊挽清寒入诗律。公孙布被久有味,子敬青毡暖无匹。石鼎闲烹似爪茶,霜皱旋破如拳栗。蹲鸱足火微点盐,甖粟熬汤旋添蜜。龙蛇(左角右戢)寒笋束,子母累累丹柿实。玉狸试说涎已堕,石芥才尝酒如失。天公付汝亦已厚,饱食长谣抱

我将我享,辟我中助。献终豆入,礼成乐具。饰驾上游,升为高釐。神保聿归,介北景祚。

忆昔王子晋,凤笙游云空。挥手弄白日,安能恋青宫。岂无婵娟子,结念罗帐中。怜寿不贵色,身世两无穷。

流水青山一榻深,铜柯石榦半窗阴。公余点校七分易,老去服行三字箴。消长乘除观物理,存亡操舍验人心。日长大得官闲力,乳燕鸣鸠尽好音。

升坛预洁祀,诘早肃分司。达气风霜积,登光日色迟。农教先八政,阳和秩四时。祈年服垂冕,告币动褰帷。瘗地尊馀奠,人天庶有资。椒兰卒清酌,簠簋彻香萁。折俎分归胙,充庭降受釐。方凭知礼节,况奉化雍熙。

酒压羔儿雪煮茶,红罗斗帐锦笼花。中书堂上权衡手,小物勤公定等差。

既剖尘中卷,三千及大千。□□□□□,鼓众看喧天。

祖席歌云散,春风助马飞。到京三月尽,为客几时归。雨驿梨花瘦,烟村荻笋肥。倚门有慈母,莫负老莱衣。

夏木千重裹,春无迹可窥。静如云聚处,动似雨来时。坐对清相逼,行吟暑不知。幽禽啼复歇,难认着巢枝。

天上行云曳白衣,斗衔晴日在林扉。盘花落雁惊还起,啄食饥乌趁不飞。榆荚青钱飘已尽,月堤流水漭相围。征途处处尘随眼,多病长年与世违。

勿谓山园瘠,能令菜本肥。相虽无肉食,谷免病年饥。看此鲑三九,何时腰十围。试评能自照,孰愈莫胜衣。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