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叶熙时还新安省亲尊公读书于黄山之指月庵

今年季秋与孟冬,余也踏遍黄山峰。
归来相对数竿竹,倦锡倚壁雪满屋。
送君手捉天台藤,打破子陵滩下冰。
欲识君家读书处,只问丹台指月僧。

作品评述

《送叶熙时还新安省亲尊公读书于黄山之指月庵》是明代秋潭舷公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今年季秋与孟冬,我也踏遍了黄山峰。如今归来,与叶熙时相对数竿竹,我倦倚着壁,屋内积满了雪。我送给你一束天台藤,希望它能打破子陵滩下的冰。如果你想了解你的读书之地,只需问问丹台指月的僧人。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秋潭舷公与叶熙时的分别场景。诗人称赞了黄山的壮丽景色,并表达了自己游山归来的疲惫之感。他送给叶熙时一束天台藤,寓意着希望他能克服困难,追求进步。最后,诗人建议叶熙时向丹台指月的僧人打听读书的地方,暗示着这个地方有着高人指点,可以帮助他在学问上有所突破。

赏析:
这首诗词以明代为背景,通过描绘黄山壮丽的景色和诗人的游山经历,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之美。诗人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和祝福,同时也表达了对读书的追求和学问的重要性。诗中的天台藤和丹台指月都是象征,蕴含了美好的寓意。天台藤象征着希望和突破,寄托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的期许;丹台指月象征着高人指点和智慧,给予了友人在学问上的指引。整首诗词流畅自然,通过具体的描写和象征的运用,展示了诗人的情感和对友人的关心。同时,诗人也通过黄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整首诗词意境优美,寓意深远,值得欣赏和品味。

诗词推荐

韶华倏已三旬过,南北山分两日游。翠逻晚寒催暖酒,绿杨风软缓移舟。无多官事妨行乐,有计吟情夺隐忧。三啊孤山林处士,泰和容许隐巢由。

偶依溪上居,三见改时候。来书问踪迹,行坐置怀袖。学道不加前,多慵还似旧。苦吟彻宵夜,闲眠消白昼。古屋荒莓苔,幽庭下猿狖。巧伪非吾好,直方自大授。侯门绝请谒,雅诰勤研究。悠悠皆面朋,谁能论去就。

瓦疏雪堕檐,窗破风吹烛。短裘不及骭,手脚尽皲瘃。犹胜南邻叟,一褐竟未赎。薄酒城中来,清夜聊相属。

拟为红蕖棹绿波,那知一夜作霶。风狂俄失云中树,雨涨全无水面荷。寻壑胜游先自减,泛湖乐事又多磨。老怀自度无閒处,且向尊前强笑歌。

孝感柔强敌,和盟定一朝。龙輴来瀚海,鹤驾返神霄。歌吹仍祠禹,羹墙若见尧。稽山同峻极,从此百神朝。

大亭孤起压城颠,屋角峨峨插紫烟。泺水飞绡来野岸,鹊山浮黛入晴天。少陵骚雅今谁和,东海风流世谩传。太守自吟还自笑,归来乘月尚留连。

老宿禅房里,深居罢送迎。炉红豆萁火,糁白芋魁羹。毳衲年年补,纱灯夜夜明。门前霜半寸,笑我事晨征。

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

落叶窗前已作堆,地炉微火拨残灰。梦中无祟败蔬圃,饭後有歌夸芋魁。袅袅清笳催日晚,萧萧新雁带寒来。更宽十日可闲出,会挈一壶寻早梅。

奠桂酒兮椒桨,杂肴蔬兮荐堂皇。愿龙垂休兮时厥雨晹,丰年之报兮不敢忘。

老眼静中看。知我其天。纷纷得失了无关。花柳乾坤春世界,著我中间。世念久阑珊。随寓随安。人情犹望衮衣还。我愿时清无一事,尽使公闲。

杨侯坐方丈,手转大法轮。程侯客西堂,机锋圆而神。两峰峙寒玉,出语惊天人。如彼水中月,可望不可亲。春从雁桥别,几见半破新。魁磊孰与吐,欲就重华陈。揽茝贯薜荔。初服修吾真。木兰饮朝露,洗尽胸中尘。诵君明月诗,逸气凌玉晨。可能坐天禄,辛苦著剧秦。

读罢新诗暖似春,手摇食指舌生津。平生口腹何曾计,自笑如今枉累人。

种树皆待春,春至难久留。君看朝夕花,谁免离别愁。心意已零落,种之仍未休。胡为好奇者,无事自买忧。

径蹊曲折屋参差,半是天成半自治。修竹万午人独立,我来搔首菊花期。

快马疾驰,不如徒步。多金善贾,不如躬耕。日食八珍,不如强饭。封侯万里,不如还乡。我观古来丈夫子,何用桑弧蓬矢射四方。苏秦生为六印役,主父死愿五鼎烹,不如诸葛草间谈管乐,陶潜醉裹傲羲皇。南面之尊何如於据梧之贱,环辙之智无预於荷蓧之狂。高冈峻谷久亦变,青天白日

火齐堆盘起,珊瑚列库藏。不如茅屋底,父子事耕桑。

雨余秋藓几堆锦,日出朝葵千簇金。对景适然发清啸,野猿惊泣绿杨深。

丝丝杨柳拂烟轻,总为愁人送别情。惟有流波似离恨,共将明月伴君行。

朝回泥涂不可出,饥马倦仆驱之顽。闭门独与古人语,黄卷未终闻扣关。贤哉公族肯来顾,诗袖大篇令我删。珠光玉莹绝瑕纇,强欲指擿徒羞颜。自同培塿最浅狭,安得与子论丘山。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