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同僧宿西池

菡萏遍秋水,隔林香似焚。
僧同池上宿,霞向月边分。
渚鸟栖蒲立,城砧接曙闻。
来宵莫他约,重此话孤云。

作品评述

《秋日同僧宿西池》是唐代刘得仁的一首诗。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菡萏盛开在秋水中,林间流传着浓郁的香气。
我与僧侣一同在池塘上过夜,霞光在月亮的附近分布。
湖中的鸟儿栖息在芦苇上,城中的砧声在曙光中相续传来。
今晚不要与其他人有约,让我们重述那孤寂的云彩。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一位僧侣一同宿在西池塘的情景。秋日的池塘上盛开着菡萏花,散发出浓郁的香气。作者与僧侣们一起度过了这个夜晚,天色渐渐变亮,霞光渐渐渗入月亮的周围。湖中的鸟儿停在芦苇上休息,城中的砧声传来,宣告着黎明的到来。作者希望今晚不要与其他人有约,可以再次与僧侣们一起分享寂寞的云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优美的秋日夜晚。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将读者带入到池塘的景象中。菡萏盛开在秋水中,散发着浓郁的香气,给人以美好的感觉。作者与僧侣在这秋日夜晚共度时光,享受着一种宁静和平静的氛围。诗中描绘的景象与自然的变化相互映衬,给人以一种将自己融入大自然的感觉。诗中的最后两句「来宵莫他约,重此话孤云」,表达了作者与僧侣们沉浸在宁静之中的愿望,希望能够和他们再次分享相似的经历和感受。整首诗意境深远,给人以一种宁静、舒心的感觉,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和人性的深刻洞察。

作者介绍

刘得仁(约公元八三八年前后在世),唐朝时期作家,字、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开成中前后在世。相传他是公主之子。长庆中,(公元八二三年左右)即有诗名。自开成至大中四朝,昆弟以贵戚皆擢显位,独得仁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得仁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诗词推荐

日日北风吹上水,年年客思搅新秋。山长水远连三楚,物态人情又一州。隔岸晚峰如见揖,竝船孤鹜似相留。因知景略非前达,身后犹须具十牛。

三年身不到穷冈,诗友飘零半在亡。杯里纵能谈矻矻,镜中无复鬓苍苍。

画史虽非顾虎头,还能满壁写沧洲。九衢京洛风沙地,一片江湖草树秋。行数鯈鱼宾共乐,卧看鸥鸟吏方休。知君定有扁舟意,却为丹青肯少留。

龙沙王气,恒山秀色,德星光动南州。使君高宴,北山佳处,薰风红闪旗*。两翼拥貔貅。骇鼍鸣叠鼓,杖旧惊虬。一点星飞,画柱得意过边筹。貂蝉元自兜鍪。笑闾阎小子,谈笑对侯。万骑平原,千艘汉水,堂堂小试清油。宾从尽风流。喜武同张肄,书漫韩投。乐事更酬。醉魂还梦菊

割少诙谐语,分均宰制功。灵只依古树,醉叟泥村童。万里开耕稼,三时顺雨风。行春从此乐,著意酒杯中。

魏武龙舆逐逝波,高台空按望陵歌。遏云声绝悲风起,翻向樽前泣翠娥。

瑶琴弹古曲,何事有哀音。客子道途远,棘人霜露深。齐山同雁宿,天柱共猿吟。二牧高人问,归来满孝心。

夜雨翻盆晓未停,看山两眼几时青。不知溪面添多少,水满方池涨绿萍。

东晋群贤事已荒,却於纸上见清狂。茂林修竹今何在,一段风流付夕阳。

独听钟声坐夜阑,袈裟何处问丰干。浮云忽灭心灯在,一树梅花月影寒。

寂寞西州路,凄凉渭阳思。敢不酷似舅,苍官实临之。

千峰落日阴,闪闪鸦飞尽。隔树暗鸣泉,苍茫路难认。何处远归樵,山花红插鬓。

陶令弃官后,仰眠书屋中。谁将五斗米,拟换北窗风。

绛阙清都侍宴还,天风摇佩夜珊珊。月轮桂满蟾初冷,星渚桥空鹊尚闲。一鹤每临云雨上,几人虚老市朝间,试将绿发窥清镜,未愧僊姝玉链颜。

无射吹铜恰四萱,紫微深处粲前星。木行袭庆联三合,火德汉光共一丁。玩鹤怡神资葆毓,闻鸡为善想仪刑。丰年在在歌华黍,鸿鹄高飞万宇宁。

鸟在林梢脚底看,夕阳无际戍烟残。冻开河水奔浑急,雪洗条山错落寒。始为一名抛故国,近因多难怕长安。祖鞭掉折徒为尔,赢得云溪负钓竿。

远使随双节,新官属外台。戎装非好武,书记本多才。移帐依泉宿,迎人带雪来。心知玉关道,稀见一花开。

已是穷侵骨,何期早丧身。分明上天意,磨折苦吟人。花色连晴昼,莺声在近邻。谁怜三尺像,犹带瘦精神。

支径逶迤混碧苔,树根接水没蒿莱。两坡截路棋分处,何日经人斧凿来。谁说异光迷草野,要知遗迹等尘埃。孤山瓦砾曾闻道,寄语贪夫莫狼猜。

团团月光照西壁,嵩阳故人千里隔。不知三十六峰前,定为何处峰前客。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