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晟府拟撰释奠十四首

大哉圣王,实王生德。
作乐以崇,时祀无矣。
清酤惟声,嘉牲孔硕。
荐羞神明,庶几昭格。

作品评述

《大晟府拟撰释奠十四首》是一首隋代的诗词,作者佚名。这首诗词描述了圣明的君王以盛大庄严的方式祭祀神明,表达了对君王崇高德行的赞美和祈祷。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大哉圣王,实王生德。
作乐以崇,时祀无矣。
清酤惟声,嘉牲孔硕。
荐羞神明,庶几昭格。

诗词的诗意是以雄伟的辞藻赞美圣明的君王,称颂他所具备的高尚品德。君王以庄严肃穆的仪式来祭祀神明,表达对神明的尊崇之情,使时光无法抹去这庄严的仪式。燃烧的香烟中唯有声音,献上美味的祭品,以展示对神明的虔诚。通过这样的祭祀,君王希望能够得到神明的庇佑和显赫的荣耀。

赏析:这首诗词以辞章华丽的语言表达了崇高的祭祀仪式,凸显了君王的崇高地位和虔诚的心意。通过丰富的修辞手法和形象的描绘,诗词展现了隋代君主对神明的敬畏和对美好祝愿的追求。整首诗词气势恢宏,意境庄严,通过对君王庄严祭祀的描写,表达了对君王高尚品德的认可和祈祷。这首诗词展示了隋代社会的宗教信仰和君王的威严地位,同时也体现了当时文人的辞章技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佚名,应月泉吟社徵诗(《月泉吟社诗》)。

诗词推荐

饮酒豪如卷白波,遣愁难似塞黄河。多闻只解为身累,後死空令见事多。未试神仙餐玉法,且赓壮士入关歌。此心不道无人识,雪鬓萧萧奈老何!

桑眼已开芳尽长,西畴东墅足相羊。麦风初暖燕争疊,林雨忽晴蛙满塘。野老新衣逢社喜,山妻椎髻为簪忙。纷纷游骑踏花去,谁识吾家旧草堂。

巨橐方熔物,洪炉欲范金。紫光看渐发,赤气望逾深。焰热晴云变,烟浮昼景阴。坚刚由我性,鼓铸任君心。踊跃徒标异,沈潜自可钦。何当得成器,待叩向知音。

君不见羌胡之妻产龙鹫,骆家之妇生虎狸。造物好或怪,痴儿以为奇。金村铁妇不画眉,健手能运千斤椎。怀妊弗知十月期,一诞三子如母豨。邻舍来贺子,公相出茅茨。亲戚来贺子,车盖生光辉。里胥驰走闻有司,三竖内有麒麟儿。阴阳者流来与推,张家瑞凤三联枝。我闻其言信且疑,历

鹏程三万里,别酒一千钟。好景当三月,春光上国浓。野花红滴滴,江燕语喃喃。鼓吹翻新调,都亭酒正酣。登庸趋俊乂,厕用野无遗。起喜赓歌日,明良际会时。盐车淹素志,长坂入青云。老骥春风里,奔腾独异群。

论心才暑夕,别后已凉秋。月照陈蕃榻,风生王粲楼。哀音虫外笛,远棹雁边舟。欲写相思意,题诗寄水流。

劳将白叟比黄公,今古由来事不同。我有商山君未见,清泉白石在胸中。

江天霜晓。对万顷雪浪,云涛氵弥渺远岫参差,烟树微茫,阅尽往来人老。浅沙别浦极望,满目余霞残照。暮云敛,放一轮明月,窥人怀抱。杳杳。千里恨,玉人一别,梦断无音耗。手捻江梅,枝头春信,欲寄算应难到。画船片帆浮碧,更值风高波浩。几时得向尊前,销却许多烦恼。

靺鞨斜红带柳,琉璃涨绿平桥。人在花月见新妖。不数江南苏小。恨寄飞花蔌蔌,情随流水迢迢。鲤鱼风送木兰桡。回棹荒鸡报晓。

道为贤侯讲泮宫,渊源程子及周翁。路开正脉同归极,川障狂澜浪驾空。珍重前廊浑气合,督提后进要心通。圣门相与从容入,矩步规行不用匆。

百年三万六千场,拟挈乾坤入睡乡。世事何常云聚散,古人安在草荒凉。不禁杜宇催春老,莫怪吴蚕作繭忙。已擅一丘吾事足,人间蚁蛭自侯王。

道义君家振楚荆,嗟君功业负平生。诗书累世有底盛,簿领一官徒尔荣。亲族追思应重惜,慈颜怅望不胜情。灵輀远送松冈外,风雨凄凄猿鹤鸣。

班马萧萧祖帐阑,晓参横影送征鞍。春归花树排初荠,天废关泥落旧丸。乳雉群飞郊柘密,秘鱼双合省芸乾。霸陵草色无深浅,试为南登一望看。

群峰罗立青搀搀,中有佛庙名香严。飞泉汹涌出峰后,四时激射苍岩。跳珠喷雪几百丈,下注坎险钟为三。援萝俯瞰石底净,明镜光溢青瑶函。淙流上走渠为窦,左右吞啮何其馋。缘源散讨不知极,但见洞穴争嵚嵌。攀藤直上出云背,岩户秘邃疑神缄。仰窥阴洞看悬乳,白龙垂须正{上髟下

数间老屋半欹颓,宗袥虽存没草莱。尚有遗民呼太庙,可堪游鹿上荒台。花开陌路空余恨,麦被陵陂不尽哀。三节还乡平日志,化为杜宇定归来。

离觞不解醉,愁多令酒醒。别怀亦云恶,况此兄弟情。春风酿寒雨,十日未肯晴。回头易千里,江南短长亭。

别驾移樽宴草堂,四轩帘幕卷斜阳。芰荷香满鸳鸯宿,杨柳阴浓翡翠藏。风过水亭秋尚热,月侵山阁夜偏凉。更阑酒尽不知去,坐看晓星飞玉潢。

青云台殿泉声隔,黄叶关河雁影来。别有诗人好怀抱,西风双鬓一登台。

谁向澄波上,心将云锦铺。无因一寓目,却忆小西湖。

朝朝暮暮泣阳台,愁绝冰魂水一杯。巫峡云深迷昨梦,潇湘雪重写余哀。菊如相得无先意,梅亦倾心敢后开。恼彻会心黄太史,他花从此不须栽。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