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人

庭前槐树绿阴阴,静听玄蝉尽日吟。
枕簟虚凉清梦境,了无俗物动禅心。

作品评述

诗词:《和人》
朝代:宋代
作者:李洪

庭前槐树绿阴阴,
静听玄蝉尽日吟。
枕簟虚凉清梦境,
了无俗物动禅心。

【中文译文】
在庭院前,槐树绿荫茂盛,
静静地聆听着玄蝉整日的吟唱。
枕头和褥席带来虚幻的凉意,营造出清澈的梦境,
心境平静,超脱尘俗,没有任何世俗的纷扰,只有禅心的宁静。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宁静与超脱的追求。诗中的庭院槐树绿荫茂盛,玄蝉整日吟唱,营造出一片宁静的氛围,使人心境平静。枕头和褥席的凉意象征了虚幻与清澈的梦境,进一步强调了禅心的宁静。通过摒弃尘俗世事,作者能够达到超脱的境界,心无旁骛地专注于禅修。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禅修的境界。槐树的绿荫和玄蝉的吟唱为诗中的庭院营造了静谧安详的氛围,与禅修的内在境界相呼应。作者通过描述枕头和褥席的凉意,以及清澈的梦境,传达了超脱尘世的愿望和实现内心平静的追求。整首诗透过简洁的词语和意象,展现了禅修者追求心灵宁静的境界,给人以深思和启迪。

作者介绍

李洪(一一二九~?),字可大(《宋诗纪事补遗》卷六一),扬州(今属江苏)人。正民子。宋室南渡后侨寓海盐、湖州。高宗绍兴二十五年(一一五五),官监盐官县税。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永嘉监仓。未几,奉召入临安任京职,官终知藤州。有《芸庵类稿》二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五卷。事见宋陈贵谦《芸庵类稿序》及本集诗文。 李洪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澈师何处觅遗踪,坐听云门寺里钟。正自年来苦行脚,个中元自有千峰。

比因酬赠为花时,不为君行不复知。又更几年还共到,满墙尘土两篇诗。

殷荐乘春,太坛临曙。八簋盈和,六瑚登御。嘉稷匪歆,德馨斯饫。祝嘏无易,灵心有豫。

往来城府住山林,诸法翛然但一音。不与物违真道广,每随缘起自禅深。舌根已净谁能坏,足迹如空我得寻。岁晚北窗聊寄傲,蒲萄零落半床阴。

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双双瞻客上,一一背人飞。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系书元浪语,愁寂故山薇。欲雪违胡地,先花别楚云。却过清渭影,高起洞庭群。塞北春阴暮,江南日色曛。伤弓流落羽,行断不堪闻。

置却人间事,闲从野老游。树声村店晚,草色古城秋。独鸟飞天外,闲云度陇头。姓名君莫问,山木与虚舟。

达磨自云传佛心,绪言迷世到于今。既携只履归西域,安得遗灵在少林。孤月正明高殿冷,清风不断老松深。谢公自爱山泉美,肯为幽禅此访寻。

木落山骨瘦,水退沙痕隆。渔舟弄江日,一叶浮软红。眼底事不俗,道人心若冲。旛竿头进步,云水展家风。

烟中一线来时路。极目送、归鸿去。第四阳关云不度。山胡新啭,子规言语。正在人愁处。忧能损性休朝暮。忆我当年醉时句。旧诗云:“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渡水穿云心已许。暮年光景,小轩南浦。同卷西山雨。

甘寝不易得,何人不贪睡。所以八尺床,惟贤始无愧。万钟固可乐,中夜或兴喟。谁谓颜巷贫,至宝赏所萃。

山中日日望雨至,立向山头看云气。今朝且喜雨果来,阴云成片当天坠。云之来兮奇且特,有如推山而至遮尽半天黑。黑云上有白云行,白白黑黑兮重复轻。不知黑云是风白是雨,白云多处先沾注。云中雨脚略可观,数条当天大如柱。此云先自北方起汗漫,只谓太湖中来返头看。忽然风自东

闻道诸军遣军嵬,柘皋合战打头回。不烦宣抚亲提剑,铁塔前锋一布摧。

孤生危苦,播荡风雨。岁不我与,誓将寻斧。刳心达节,万籁中发。黄锺同律,伟哉造物。

火炉头话几多船,自己同时作魔观,直下起来呈两指,山河大地黑漫漫。

春尽他乡梦,云林思杳然。落花溪水上,斜日洞门前。鹤去游城郭,春来弄管弦。倚阑怀胜事,光细月初弦。

大抵花颜最怕秋,南家歌歇北家愁。从来几许如君貌,不肯如君坠玉楼。

久客浑忘赖,群山得细看。身如悟浮没,诗喜助波澜。塑象观殊诡,作钟怀叛干。东湖空壮丽,芝岭漫林峦。

爣爣皎日,欻丽于天。厥明御舒,如王出焉。爣爣皎日,欻入于地。厥晦厥贞,如王入焉。出有龙旂,入有珩珮。勿驱勿驰,惟慎惟戒。出有嘉谋,入有内则。繄彼臣庶,钦王之式。愔愔清庙,仪仪象服。我尸出矣,迎神之谷。杳杳阴竹,坎坎路鼓。我尸入矣,得神之祜。有郁其鬯,有俨其

游君山,甚为真。崔嵬砟硌,尔自为神。乃到王母台,金阶玉为堂,芝草生殿旁。东西厢,客满堂。主人当行觞,坐者长寿遽何央。长乐甫始宜孙子。常愿主人增年,与天相守。

夹水芙蓉密密栽,缘溪斜立照溪开。放教十里红将去,不尽溪流不要回。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