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竹溪得玉局祠二首

诸将时时送捷书,未知西事近何如。
剑关昔有豺狼守,焦获今无玁狁居。
全盛海棠多剪伐,久枯庙柏再扶疏。
汉家似欠相如檄,岂特殊廷要扫除。

作品评述

诗词:《闻竹溪得玉局祠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刘克庄

诗词的中文译文:
第一首:
诸将时时送捷书,
未知西事近何如。
剑关昔有豺狼守,
焦获今无玁狁居。

第二首:
全盛海棠多剪伐,
久枯庙柏再扶疏。
汉家似欠相如檄,
岂特殊廷要扫除。

诗意:
这首诗是刘克庄写的《闻竹溪得玉局祠二首》。诗人表达了对时局的关切和对国家安危的思虑。

第一首诗描述了将士们频繁送来胜利捷报的情景,但作者仍不知道西方的局势发展如何。诗中提到剑关,古时曾有豺狼守卫,但现在焦土已无狼居。这里通过剑关的比喻,暗示了国家的边境安全问题,以及对边疆地区的关注和担忧。

第二首诗中,全盛的海棠花被频繁剪枝,久枯的庙宇柏树再次得到修整。这里通过对海棠花和庙宇柏树的描绘,抒发了对国家盛衰兴衰的感慨。诗人还提到汉家似乎欠缺了相如的檄文,暗示着对于国家政治和社会风气的不满,呼吁清除朝廷上的腐败现象。

赏析:
《闻竹溪得玉局祠二首》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关切和思虑。通过对时局和国家命运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国家前途的期盼。诗中的比喻手法巧妙,通过剑关和豺狼的形象,以及海棠花和庙宇柏树的对比,展示了国家的盛衰兴衰,以及对现实问题的反思和警示。整首诗意蕴含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启示。

作者介绍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羽客已登仙路去,丹炉草木尽凋残。不知千载归何日,空使时人扫旧坛。

频年我理吴航楫,几度相逢笑口开。沙雨江风今日泪,岁寒愁绝是重来。

雪里犹能醉落梅,好营杯具待春来。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自古人间多水旱,人事尽时功过半。区区事空不事实,三代以后人心乱。吾乡薄产寄山溪,崎岖随势无尺齐。受水通灌盍预备,堤防以石堰筑泥。顾不此信信偶木,鴃舌呗诵淫比屋。岂知性本依人行,方信之中神所宿。大云遮日雷无声,兼旬望霓忧群生。更兼五日天不雨,原无黍稷田无炕。

短短罗*淡淡妆。拂开红袖便当场。掩翻歌扇珠成串,吹落谈霏玉有香。由汉魏,到隋唐。谁教若辈管兴亡。百年总是逢场戏,拍板门*未易

不闻尔言久,因觉我言非。欲得尔之善,真期尔指归。

闲云泄泄日晖晖,林斧溪舂响翠微。天气乍晴花满树,人家久住燕双飞。邻村社后容借酒,客舍新来未绽衣。遥忆东郊亭畔柳,归时相见亦依依。

岂敢言招隐,归休喜自安。一溪云卧稳,四海路行难。瑞兽藏头角,幽禽惜羽翰。子猷何处在,老尽碧琅玕.杉竹映溪关,修修共岁寒。幽人眠日晏,花雨落春残。道妙言何强,诗玄论甚难。闲居有亲赋,搔首忆潘安。

独将诗教领诸生,但看青山不爱名。满院竹声堪愈疾,乱床花片足忘情。

遇风仙,心开悟,骋颠狂。黜妻屏子便迎祥。逍遥坦荡,恣情吟咏谩成章。就中行化觅知友,同共闻香。烹丹鼎,下丹结,中丹热,大丹凉。不须炼白更烧黄。自然玉性,万般霞彩射人光。上丹霄,去住蓬岛,永永

我笑迷人,不信乖劣。痴心恋,贪名利萦系。落魄狂游,每将术艺养道,用安身己。道知和息。藜杖药瓢,蓑衣蛮笠。纵大地有满地正珠,那的直甚闲气。无限峰峦耸翠。略撰个茅庵,用做栖心,幸有灵苗裔。更兼泉水。饥渴自然无痴。独坐深山里。闷看乾坤间隔,望落落如晓星之势。再遇

携手池边月,开襟竹下风。驱愁知酒力,破睡见茶功。居处东西接,年颜老少同。能来为伴否,伊上作渔翁。

维圣肆笔根于天,神踪合作皆自然。劲腴华实无以偏,春秋虽富力已全。天禧资善环琦园,只字落纸时争传。煌煌翰墨二百年,传家曾是金銮仙。渡江文献仍中原,繄臣何人望奎躔。欲知付受须瞻前,印以忠孝钱家钱。

絮花飞起雪漫漫,长得宫娥带笑看。(《柳枝词》,见《吟窗杂录》)

漫仕虽同官事殊,故人来往未全疏。因君时一论文字,难我穷年困簿书。

江湖萧散乐平生,夜课图书日课耕。一段高风犹凛凛,逢人肯说鸭呼名。

灵苗发种,觉树敷春。冷湫湫处却要温和,乾爆爆时还须津润。

不受人天供,甘心乐隐居。坐穷千里目,笑拥一楼书。攻媿老无用,退堂闲有余。相望可杭苇,何日访吾庐。

江上春雨过,城中春草深。扰扰市井尘,悠悠溪谷心。东郊大愚山,自古檐卜林。微言久不闻,坠绪谁常寻。道俗数百人,请闻海潮音。斋罢车马散,万籁俱消沉。新亭面南山,积雾开重阴。萧然偶有得,怀抱方愔愔。我坐米盐间,日被尘垢侵。不知山中趣,强作山中吟。

退士今安有,微官讵足旌。茹蔬知味薄,不饮见神清。要是高其事,况堪诗有声。淮南人物论,是亦一权衡。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