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康靖少傅夫人挽词二首

板与曾至郑,灵輤此归周。
行哭人增慕,凝笳月正秋。
九原开祔穴,故土覆新丘。
岁晏寒松下,茅苫孝子留。

作品评述

《李康靖少傅夫人挽词二首》是宋代梅尧臣所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板与曾至郑,灵輤此归周。
行哭人增慕,凝笳月正秋。
九原开祔穴,故土覆新丘。
岁晏寒松下,茅苫孝子留。

诗意:
这首诗词是为李康靖少傅夫人所写的挽词,表达了对夫人的哀思和怀念之情。诗中通过描绘一系列场景和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夫人的深深思念和对逝去的人生的思考。

赏析:
首句"板与曾至郑,灵輤此归周",可理解为诗人带着夫人的灵柩从外地回到故乡。"板"指棺木,"曾"指副葬品,"郑"指夫人的姓氏,"周"指夫人的家乡。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夫人归葬故土的悲伤和留恋之情。

第二句"行哭人增慕,凝笳月正秋",描绘了诗人随行的人们因为对夫人的哀悼而越发思念她。"行哭人增慕"表达了人们在送葬过程中对夫人的怀念之情。"凝笳月正秋"则以凄凉的秋夜为背景,凝视着月亮,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哀伤和孤寂。

接下来的两句"九原开祔穴,故土覆新丘",描述了夫人的墓地。"九原"指九原山,"祔穴"指墓地,"故土"指夫人的故乡,"新丘"指新的坟墓。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夫人的归宿和对逝去的人生的思考。

最后两句"岁晏寒松下,茅苫孝子留",描绘了诗人守墓的景象。"岁晏"表示时间已过去很久,"寒松下"则是指在墓地附近的寒松之下。"茅苫孝子留"则表达了诗人孝敬父母的心愿,以此表达对夫人的怀念和对家族的传承之情。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寥寥数语表达了诗人对夫人的哀思和对逝去人生的思考,表现出深情和哀伤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会对家庭伦理和孝道的重视。

作者介绍

本卷作于皇祐五年(一○五三),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宛陵文集》自《和吴沖卿元会》始,原编卷一七;自《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始,原编卷一八;自《韩子华遗冰》始,原编卷三九;自《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始,原编卷四○。

诗词推荐

耳虚多听远,展转晨鸡鸣。一室背灯卧,中宵扫叶声。兰芳经雨败,鹤病得秋轻。肯踏衡门草,唯应是友生。

六七年来春又秋,也同欢笑也同愁。才闻及第心先喜,试说求婚泪便流。几为妒来频敛黛,每思闲事不梳头。如今悔恨将何益,肠断千休与万休。

雪色联飞蝶过廊,乌衣交语燕归梁。酴醾花下午酲解,春静人閒白日长。

一别支公仅两年,山房高隐尚恬然。心清已澈灵泉奥,行峻应磨峭壁坚。俗眼不来青障里,孤峰谁认白云边。更期香火深寒夜,坐使飞花坠九天。

东松一建几经春,景物清幽匪俗邻。曾识当年驻金节,尚存遗墨勒坚珉。晚生不复究前烈,所幸犹来拂壁尘。市虎欺天畴敢尔,东风回首一沾巾。

媚丛无奈密,柔蔓不胜长。非邻粉自白,似侠骨中香。不分樱桃艳,名先播乐章。

青青杨柳丝丝雨,他乡又逢寒食。几度刘郎,当年曼倩,迢递水村烟驿。寻踪访迹。正马上相逢,杏花狼藉。惟有沙边,旧时鸥鹭似相识。天涯流浪最久,十年何所事,幽愫历历。换字鹅归,看梅鹤去,回首征衫泪渍。新欢旧忆。笑客处如归,归处如客。独倚危阑,乱山无数碧。

先皇亲为扁溪庵,奎画煌煌阳世南。多病安知年望九,归耕何幸岁登三。新诗有弟聊相属,前事无人与共谈。作饮中仙殊不恶,何须苦淡学瞿聃。

马前山色连天起,竹外溪声动地来。试过溪桥访山寺,清风为我拂尘埃。

莫遣秋霞到晚园,怕将铅脸照成丹。落英但可和冰嚼,□色惟宜带月看。清似雪霜仍耐久,老于篱落不言寒。一枝合是闲人插,四海知侬鬓已潘。

逶迤路逐惊蛇去,转盼不知身己高。雪积万层山四合,碧油幢外有旌旄。

壮气南山若可排,今为野马与尘埃。清谈落笔一万字,白眼举觞三百杯。周鼎不酬康瓠价,豫章元是栋梁材。眷然挥涕方城路,冠盖当年向此来。

垣屋荒葛藟,野殿冷檀沈。鹤有思顒意,鹰无恋遁心。禅房闭深竹,斋钵度遥岑。寂寞黄尘里,金身倚一寻。

雪堆屋背已崔巍,沟瓦垂冰冻不摧。乳石骈罗疑在谷,遗簪璀璨俨成堆。沍寒侵被怜衰老,咀嚼鸣牙忆尚孩。自是中原验时令,江南春候亦难裁。

岁老岂能充上驷,力微当自慎前程。不知何故翻骧首,牵过关门妄一鸣。

惊心已云异,尝粪不妨难。庾令何为者,凭君著眼看。

月华星彩坐来收,岳色江声暗结愁。半夜灯前十年事,一时和雨到心头。

韩侯冰玉人,不可尘土杂。官虽众俊後,名字久訇磕。并州天下望,抚士威爱惬。千金弃不惜,宾客常满合。遥闻余风高,为子置一榻。亲交西门饯,百马骄杂遝。子材宜用世,谈者为呜唈。矧今名主人,气力足呵欱。推贤为时辅,势若朽易拉。会当荐还朝,立子在阊阖。惜哉秣骐骥,赋以

门墙十五载,每见辱加亲。老至名不立,道乖家转贫。世谁能我及,志欲向公申。剩欲搜诗献,青山恐笑人。

寒雨萧萧夜打蓬,蓬窗相对一灯红。十年无限存亡感,并入空江话雨中。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