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滕彦道除太府寺簿归吴门需次

论交先友接枢廷,末路为寮喜典刑。
桃李春风同扈跸,衡茅夜雪并寒厅。
暂从簿领陪卿月,行握兰荃应列星。
临别遥思五湖乐,望中林屋已青青。

作品评述

《送滕彦道除太府寺簿归吴门需次》是宋代李洪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送别滕彦道离开太府寺回到吴门的情景。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送滕彦道除太府寺簿归吴门需次

论交先友接枢廷,
末路为寮喜典刑。
桃李春风同扈跸,
衡茅夜雪并寒厅。
暂从簿领陪卿月,
行握兰荃应列星。
临别遥思五湖乐,
望中林屋已青青。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以送别滕彦道离开太府寺回到吴门为主题,融入了友谊、官场和离别的情感。

诗的开头,作者谈到滕彦道与他在官场上交好,并得到了枢廷的青睐。这句表达了滕彦道在朝廷中受到重用和认可的事实。接着,作者提到滕彦道离开官场,成为一个寺庙的僧侣,这种转变是他自愿的,并且作者感到高兴和庆祝。这句表达了滕彦道选择了一种与官场不同的生活方式,获得了内心的喜悦。

接下来,诗中描绘了送别的场景。作者用桃李春风和扈跸(指护卫队)的形象来比喻滕彦道离开太府寺,回到了家乡吴门。桃李春风象征着繁荣和欢乐,扈跸则象征着威严和荣耀。这句表达了滕彦道在回乡的道路上得到了人们的欢迎和尊敬。

然后,诗中出现了衡茅夜雪和寒厅的景象。衡茅夜雪表示滕彦道在回乡的路途中遭遇了寒冷的天气,而寒厅则象征着滕彦道在官场中的辛苦和艰辛。这句表达了离别时的寒冷和艰辛,增强了离别的情感色彩。

接着,诗中描绘了滕彦道临别时与作者共赏明月的情景。滕彦道暂时脱离了官职,与作者一同欣赏着明月,这里的明月象征着美好和希望。行握兰荃应列星,表达了滕彦道的才华和品德超凡,值得与星辰相媲美。

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滕彦道离开的思念之情。作者远远地望着吴门的林屋,已经长满了青青的植物,这里可以理解为作者对滕彦道在吴门祥和安宁生活的祝福。

整首诗以送别滕彦道离开太府寺回到吴门为线索,展现了友情、离别和人生抉择的主题。通过对景物和情感的描绘,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滕彦道的赞赏和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人生中的离别和选择所带来的情感起伏。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送别的场景和复杂的情感,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作者介绍

李洪(一一二九~?),字可大(《宋诗纪事补遗》卷六一),扬州(今属江苏)人。正民子。宋室南渡后侨寓海盐、湖州。高宗绍兴二十五年(一一五五),官监盐官县税。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永嘉监仓。未几,奉召入临安任京职,官终知藤州。有《芸庵类稿》二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五卷。事见宋陈贵谦《芸庵类稿序》及本集诗文。 李洪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枳缚藩篱荆作门,萧条何以致诸君?归休正得求吾志,老病犹能诵所闻。紫蟹迎霜径盈尺,白鱼脱水重兼斤。一杯潋灩无辞醉,秋稼登场合策勋。

凭觞静忆去年秋,桐落故溪头。诗成自写红叶,和恨寄东流。人脉脉,水悠悠。几多愁。雁书不到,蝶梦无凭,漫倚高楼。

造物巧能赋,新腊报花期。江梅清瘦、只是洁白逞芳姿。我欲超群绝类,故学仙家繁杏,农艳映横枝。朱粉腻香脸,酒晕著冰肌。玉堂里,山驿畔,最希奇。谁将绛蜡笼玉,香雪染胭脂。好向歌台〔舞〕榭,斗取红妆娇面,偎依韵偏宜。羌管莫吹动,风月正相知。

春风吹雨昼成昏,萧寺萧条早闭门。坐久行人更萧瑟,定倾老酒向何村。

华灯的白乐明金碧。玳筵剧饮杯余湿。珠翠隔房栊。微闻笑语通。蓬瀛知已近。青鸟仍传信。应为整云鬟。教侬倒玉山。

羊肠九折路盘岖,不觉胜身上太虚。失脚从知高处险,西风斜日旱回车。

黄芦落木寒飕飗,平水咎断江天来。嗷嗷累百来未休,宛颈相乐飞相求。其中各有稻粱谋,落旄海上霜满裘,不肯为渠作书邮。南去云峰有尽头,北归矰弋正多忧。冥鸿高哉犹无俦,祁连将军生暮愁。

返照斜初彻,浮云薄未归。江虹明远饮,峡雨落馀飞。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晴云耸奇峰,烈日破昏雾。谪仙有行色,朋僚伤远送。嗟哉君子人,簿书久倥偬。文星应长庚,劲气模螮蝀。幡然玉京去,伫听朝阳凤。岩野岂能留,端肖高宗梦。

伊谌陋宗。昔遘嘉惠。申以婚姻。着以累世。义等休戚。好同兴废。孰云匪谐。如乐之契。

问蓬莱何处,风月依然,万里江清。休说神仙事,便神仙纵有,即是闲人。笑我几番醒醉,石磴扫松阴。任狂客难招,采芳难赠,且自微吟。俯仰成陈迹,叹百年谁在,阑槛孤凭。海日生残夜,看卧龙和梦,飞入秋冥⑭。还听水声东去,山冷不生云。正目极空寒,萧萧汉柏愁茂陵。

问讯南溪水,韩张泛几回。侍郎何处在,司业有孙来。

镜里孤鸾背影飞,庭前玉树向人稀。尚思别我成都去,忍听虞歌薤露归。

古钗堕井无颜色,百尺泥中今复得。凤凰宛转有古仪,欲为首饰不称时。女伴传看不知主,罗袖拂拭生光辉。兰膏已尽股半折,雕文刻样无年月。虽离井底入匣中,不用还与坠时同。

湘月蘋风乍畅襟,烛前江水练千寻。新秋宋玉能为赋,永夕袁安好共吟。辇下翠蛾须强展,尊中绿蚁且徐斟。汀沙渐有珠凝露,缓棹兰桡任夜深。

江浙羁栖怕雪霜,早年听得晚年尝。生涯败意多谙历,节序随缘少感伤。鸭肉馄饨看土俗,糯丸麻汗阻家乡。二千里外寻君话,今日那堪各一方。

老去心情故倦游,直诚自许赋休休。清流固已久绝望,白发只今空满头。软语每思挥玉麈,寻源便欲过瓜洲。他年一棹烟江雨,有愧轻轻不下鸥。

舟移石头岸,路转马鞍矶。惟有长干塔,相看未忍违。

共昔登龙客,仍今同舍郎。后先趋帅府,南北重离觞。塞角催秋月,边烽落晓霜。军城看趣召,能久赖王祥。

尺素书凭雁足传,侧身吟望楚江边。关山去我仍千里,风月思君阅二年。莲幕宦情今好在,莆川春色故依然。相逢若问官闲事,为道粗裘饱昼眠。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