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女蜂

暮暮朝朝此水头,却无雨怨与云愁。
我仪何事堂堂去,极目天涯双鬓秋。

作品评述

《玉女蜂》是宋代诗人陈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每天早晚来到这水边,
却没有雨滴的怨愁和云朵的忧愁。
我为何事而庄重地离去,
凝视着天涯边疆,秋意浓浓地写在双鬓上。

诗意:
《玉女蜂》描绘了一位诗人在水边凝视远方的景象,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融入了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自我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苍凉、寂寥的情调。

赏析:
《玉女蜂》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展现了深沉的思考和情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自身情感的表达,将内心的孤独、沉思和对未来的期望融入其中。

诗人以水边作为诗意的背景,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的水头象征着岁月的流动,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不可逆转的流转。诗人形容水头上没有雨滴的怨愁和云朵的忧愁,暗示自己没有过多的烦恼和忧愁,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无法挽回的感慨。

诗中的"我仪何事堂堂去"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前途和使命的思考。他在远眺天涯的同时,也在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责任所在。"极目天涯"一句表达了对未来的追求和向往,展示了诗人豁达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最后一句"双鬓秋"通过季节的描写,凸显了诗人年岁的增长和时光的流转。"双鬓秋"暗示了诗人的中年之感,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以及对岁月留下的痕迹的接受和理解。

总体而言,陈普的《玉女蜂》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自我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充满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索。

作者介绍

陈普(一二四四~一三一五),字尚德,号惧斋,福州宁德(今属福建)人。从会稽韩翼甫。宋亡,元三次辟爲本省教授,不起。隠居授徒,四方及门者岁数百人,学者称石堂先生。元成宗大德元年(一二九七),应刘纯父聘,主云庄书院,熊禾留讲鳌峰。延祐二年卒,年七十二。有《石堂先生遗集》二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石堂先生传》。 陈普诗,以明嘉靖十六年宁德知县程世鹏刻《石堂先生遗集》爲底本,酌校《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五五《石堂集》(简称四库本)。底本明显错字,径改。

诗词推荐

合浦还珠旧有亭,使君方似古人清。沙中蚌蛤胎满,潭底蛟龙睡不惊。

论姓名先薛,谈经我愧匡。同登太常第,更接郑公乡。别恨惊三纪,还书欠几行。犹馀清夜梦,载月渡沧浪。

将军开国之武臣,早附凤翼攀龙鳞。烟云惨淡蔽九野,半夜捧出扶桑轮。前年领兵下南粤,眼底群雄尽流血。马蹄带得淮河冰,洒向江南作晴雪。潮阳僻在南海滨,十载不断干戈尘。客星移处万里外,天子亦念遐方民。将军高名迈千古,五千建儿猛如虎。轻裘缓辔踏地来,不减襄阳晋羊祜。

此老绝潇洒,久参曹洞禅。胸中有丘壑,左手取山川。树小风声细,岩深日影圆。江湖不归客,相对一茫然。

二雏毛骨秀仍奇,小小能吟大大诗。想得月中仙桂树,各从生日长新枝。

主鬯之重,允屡贤明。承华笔避,上嗣胜英。礼修乐举,育德开荣。一人元良,万邦以宁。

超然远览。是我辈人方俱眼。默想江湖。何处山川略得如。凉秋最胜。万顷芙蕖盖明镜。更乞清诗。要见胸中一吐奇。

清晨得小雨,凭阁意欣然。一扫群儿迹,稍稀游女船。烟波蘸山脚,湿翠到阑边。坐诵空蒙句,予怀玉局仙。

自问尔何事,端然信方策。本是鉏犁人,强为簪组客。何尝补万分,徒自劳七尺。还如裴昭明,罢郡归无宅。

江南忆,懊恼十西湖。秋月春花钱又赵,青山绿水越连吴。往事只模糊。

伏波自托真主,淮阴愿为假王。病厌鸢飞鼓躁,晚悲鸟尽弓藏。

老笔盘空墨未乾,最佳处与着危栏。江山分与诸贤客,风雨专为九日寒。白发自惊秋节序,黄花曾识晋衣冠。未须诗较明年健,别做茱萸一等看。

吾年五十五,汝生方九年。虽知得子晚,亦拟寿家传。立己要庄重,存心无躁偏。人皆可向上,从否勿归天。

小宴追凉散,平桥步月回。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将何迎睡兴,临卧举残杯。

关塞云西路,僧庐左右开。过岩逢石坐,寻水到源回。天籁吟松坞,云腴溢茗杯。宫城才十里,导骑莫相催。

一切法离分别相,依前诸相自如如。春风影里乾坤大,无限江山开画图。

新书欲献帝王家,奈此家贫道路赊。醉卧江村风雪里,时时自比贾长沙。

少将风月怨平湖,见尽扶桑水到枯。相约杏花坛上去,画栏红紫斗樗蒲。

下鹽广陌三条阔,斜倚危楼百尺高。

阴阴乔木下,翠影若云浮。满地紫桑椹,数枝黄栗留。迎风湖上去,避日竹间游。定作今宵雨,绕墙啼晓鸠。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