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故宫诗次杨廉夫韵

歌舞楼台拟汴州,可怜蛮触战蜗牛。
临书玉几雕檐静,行酒青衣罽帐愁。
卷土自应从亶父,滔天谁复放驩兜。
台空老树寒鸦集,落日沧波江上秋。

作品评述

《宋故宫诗次杨廉夫韵》是明代瞿士衡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歌舞楼台仿汴州,
可怜蛮触战蜗牛。
临书玉几雕檐静,
行酒青衣罽帐愁。
卷土自应从亶父,
滔天谁复放驩兜。
台空老树寒鸦集,
落日沧波江上秋。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故宫景象,以及作者对时光流转和历史变迁的感慨之情。诗中通过描绘楼台、书台、酒宴等元素,展现了故宫的繁华景象。然而,这一切都已过去,只剩下孤零零的老树和寒鸦。诗人通过对故宫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他对兴盛与衰落的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感伤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描绘故宫的楼台、书几、青衣和罽帐等元素,勾勒出了当时繁华的宫廷氛围。但与此同时,诗人也通过表现故宫的寂静和废弃感,暗示了兴盛背后的衰落。这种对兴盛与衰落的对比,使诗中的景物更具有深意。

诗中的"蛮触战蜗牛"一句,通过对比蛮夷与内战的形象,表达了时代动荡和战乱的悲凉。"临书玉几雕檐静,行酒青衣罽帐愁"这两句,通过描绘书几的静谧和宴会的忧愁氛围,表达了对过去兴盛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失望。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卷土自应从亶父"和"滔天谁复放驩兜"两句,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卷土自应从亶父"意味着历史的轮回和不可抗拒的力量。"滔天谁复放驩兜"则表达了对于历史的无奈和对兴盛无常的感叹。

最后两句"台空老树寒鸦集,落日沧波江上秋"则通过描绘寂寥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岁月更替的感慨之情。老树和寒鸦成为诗中的象征符号,代表着光阴的流逝和岁月的衰老。

总之,这首诗以故宫为背景,通过景物描写和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兴盛与衰落的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感伤之情。同时,通过描绘废弃的景象和孤寂的元素,使诗中的景物更具有深意,给人以沉思和触动。

诗词推荐

北人虽泛南流水,称意南行莫恨赊。道路先经毛竹岭,风烟渐近刺桐花。舟停渔浦犹为客,县入樵溪似到家。下马政声王事少,应容闲吏日高衙。

身退谢名累,道存嘉止足。设醴降华幡,挂冠守空谷。偶寻野外寺,仰慕贤者躅。不见昔簪裾,犹有旧松竹。烟霞虽异世,风韵如在瞩。余即江海上,归辙青山曲。

烟帷瑟怨九秋虫,霞锦书浓万里鸿。未得振衣千仞上,直须埋照一杯中。

瘴雨蛮烟西复东,海棠岭下占春风。清肌本自同梅洁,晕脸应知是酒红。澹著燕脂春未透,半匀胡粉日初烘。此花不与凡花并,桃李休矜造化工。

粉痕轻、谢池泛玉,波暖琉璃初暖。睹靓芳、尘冥春浦,水曲漪生遥岸。麝气柔、云容影淡,正日边寒浅。闲院寂,幽管声中,万感并生,心事曾陪琼宴。春暗南枝依旧,但得当时缱绻。昼永乱英,缤纷解佩,映人轻盈面。香暗酒醒处,年年共副良愿。

之子幡然别,何人伴寂寥。相从非世道,独去是寒朝。目送孤帆远,魂随晓浪消。重来须定约,莫待隔江招。

旌旗晓过大江西,七校前驱万队齐。千里政声人共喜,三军令肃马前嘶。恩沾境内风初变,春入城阴柳渐低。桃李不须令更种,早知门下旧成蹊。

流光何忍太匆匆,一段清欢欻梦中。赖是缄藏玉雪句,老人他日苦头风。

曲水池边青草岸,春风林下落花杯。都门此日是寒食,人去看多身独来。

春来日日欲寻春,乐此疏慵老大身。岂料青春今过半,萧萧风雨却愁人。

驴上吟诗贾岛同,同江归去指江东。封疆半在猿声里,道路多穿竹箐中。想得两衙长锁印,应过三载不张弓。重登制策高科在,笔砚公馀莫废功。

堪舆渺与极,俯仰慨古初。皇风战涿鹿,草野伤血涂。动华袭文明,不肯私均朱。誓命缵王业,侵伐纷霸图。春秋二百祀,已矣吾道孤。天不生夫子,民极谁其扶。

吾年将八十,历践何足数。义不惜骸骨,愧无罔君父。挂冠复挂冠,求去再求去。至原诚遂心,燕笑乐畎亩。

天乎多往事,老矣负初心。病骨瘦又瘦,愁诗吟复吟。一生空碌碌,万绿自森森。多少关情处,支筇古树阴。

耿耿宵欲半,振衣庭户前。浩歌抚长剑,临风泛清弦。晴霜丽寒芜,微月露碧鲜。杉梧韵幽籁,河汉明秋天。良夜虽可玩,沉忧逾浩然。楼中迟启明,林际挥宿烟。晨风响钟鼓,曙色映山川。滔滔天外驶,杲杲朝日悬。因穷西南永,得见天地全。动植相纠纷,车从竞喧阗。鳣鲔跃洪流,麇麚

北院人稀到,东窗事最偏。竹烟行灶上,石壁卧房前。性拙身多暇,心慵事少缘。还如病居士,唯置一床眠。

已刻溪西志,潸然泪满袪。轲丧嫌后侈,参养要前余。甫里送锦缆,馆头迎布车。为题枫叶往,虫籀不成书。

语声了了出溪湾,只隔桃波一步间。自爱黄鹂春后至,多愁燕子雨中还。坡晴细草平如剪,花曙闲门半不关。欲觅行踪云满地,人言采药在他山。

绿芰红蕖照眼新,池塘风软起青苹。远山碧映重林暮,委径香传别洞春。五月独为长道客,沧浪自有濯缨人。谁知雅意在丘壑,惭对箕嵩愧路尘。

董承种辑骚为迂,耿纪金祎计逾疏。精卫有心安问海,螳螂方怒岂知车。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