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陵十首

雩坛歌舞杂嗟吁,下酉犹濡上酉枯。
谁谓朝来一拆雨,欢声已觉沸通衢。

作品评述

《房陵十首》是宋代诗人陈造的作品之一。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雩坛歌舞杂嗟吁,
下酉犹濡上酉枯。
谁谓朝来一拆雨,
欢声已觉沸通衢。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雩坛的场景,雩坛是古代祭祀雨神的地方。雩坛上歌舞喧嚣,杂乱的呼喊声此起彼伏,下酉(时辰)时还下着雨,而上酉时雨已停。诗人质问谁说早晨的雨停了一会儿,欢声已经传遍了大街小巷。

赏析:
《房陵十首》是陈造的代表作之一,其描绘了雩坛祭祀的氛围和人们欢庆丰收的场景。诗词以简洁的描述,抓住了雩坛上歌舞喧嚣、呼喊声杂乱的特点,通过对时间和声音的对比,展示了欢声洋溢的盛况。诗人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对现实情况的质疑,突显了人们欢庆的热情和喜悦,仿佛整个城市都被这欢声所包围。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鲜明的形象,展现了丰收的喜悦和人们对神灵的祈求。它以独特的方式刻画了雩坛的热闹景象,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喜庆的氛围。同时,诗人对时间的描绘,呈现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对未知的好奇心。这首诗词以其深入浅出的描写方式和鲜活的形象,展示了陈造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人情世故的敏锐洞察力。

作者介绍

陈造(一一三三~一二○三),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太平州繁昌尉。歷平江府教授,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并权知州事。房州秩满,爲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于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有《江湖长翁文集》四十卷,由子师文刊刻行世,陆游爲之序,已佚。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仁和李之藻获抄本,与秦观集同刊于高邮。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元申屠駉《宋故淮南夫子陈公墓志铭》。 陈造诗,以明李之藻刊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诗集外的作品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手灭燕秦固大勋,辄攘神器遽称尊。向来曹马虽云篡,犹避污名付子孙。

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觉来幽恨,停觞不御,欲歌还止。白发西风,折腰五斗,不应堪此。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别有,归来意。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吾侪心事,古今长在,高山流水。富贵他年,直饶未免,也应无味。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

多生绮语磨不尽。

识人人识己,腾口自相誉。誉至毁亦随,忧患安能去。庞公不入城,孔明拜床下。识士不欲多,乃是知人者。

晚雨跳珠万盖匀,红房高下照池新。采时双艇须加桨,行罢微波不见尘。解把清香贻密坐,忍将芳意付萧晨。如何老帅残风味,三占秋英作主人。

翠云交干瘦轮囷,啸雨吟风几百春。深盖屈盘青麈尾,老皮张展黑龙鳞。唯堆寒色资琴兴,不放秋声染俗尘。岁月如波事如梦,竟留苍翠待何人。

宝剑值千金。指之干树枝。

素萼金英喷露开,倚风凝立独徘徊。应思潋滟秋池底,更有归天伴侣来。

曲突徙薪不谓贤,焦头烂额飨盘筵。时人多是轻先见,不独田家国亦然。

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也。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

蕴闻闻自性,自性离闻蕴。吾真亦复然,迥迢千圣顶。

闲居自无客,况复暑如焚。百折赴溪水,数峰当户云。幽寻穷鹿径,静钓杂鸥群。旧爱南华语,今方践所闻。

天地为我庐,江山为我客。北斗以酌酒,恨我饮量窄。人生但闭户,乌用分菽麦。赠君玉四方,愦愦无皂白。

天寒人倍爽,夜静雨初暄。旧稿诗重定,新编手自繙。相亲灯不厌,共坐意忘言。独笑重城里,千家正梦魂。

负担相随笑同,不分强习弱便相攻。若无三尺齐民律,旷野何人是长雄。

官军西出过楼兰,营幕旁临月窟寒。蒲海晓霜凝马尾,葱山夜雪扑旗竿。

忍把浮名卖却闲,门前流水对青山。青山不语人无事,门外风花任往还。

生死一大梦,梦觉谁当分。梦中既不了,虽觉何足云。天光发吾宇,澹然无朝曛。至乐不外假,至贵斯无文。求仙与学佛,举世徒纷纷。

几年不上越王台,独立津亭送客回。风卷潮声归海去,云排雨势隔江来。山藏南渡诸陵树,沙涨西兴一岸苔。秋后风光图画里,栏干十二忆蓬莱。

百年诗老卧空山,犹忆当时语带酸。赢得儿童唤夫子,可怜名位只都官。手编新史唐文备,骨立残碑汉籀漫。落日牛羊上丘陇,草埋翁仲独蛾冠。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