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智门宣弟不击舟

故著青山尽底围,直疑挂起片帆飞。
好风忽送潮声近,啼鸟相呼树影归。
老去六窗谁是伴,颓然一几自忘机。
我初不作京华梦,分取松枝对客挥。

作品评述

《题智门宣弟不击舟》是宋代释宝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故著青山尽底围,
直疑挂起片帆飞。
好风忽送潮声近,
啼鸟相呼树影归。
老去六窗谁是伴,
颓然一几自忘机。
我初不作京华梦,
分取松枝对客挥。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题,通过对山水、风声和鸟鸣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和感受。然而,诗中也透露了一种寂寥和孤独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对山、风、鸟的描写,展现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山水画卷。青山环绕,仿佛将船只围绕其中,给人一种错觉,好像船帆悬挂在山间。好风吹来,带着潮声,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和活力。啼鸟在树林中相互呼唤,树影随之摇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

然而,在这美丽的自然背后,诗人表达了一种孤独和颓废的心情。六窗之内,孤独无依,谁能作为伴侣相伴?诗人沉思自省,独自坐在几前,忘却尘世的纷扰。他表示自己初时并不追求世俗的繁华与名利,而是选择与自然为伍,挥洒自己的才情,与客人分享自己内心的感悟。

整首诗以婉约、淡泊的笔调描绘了自然景色,同时融入了诗人的感情和思考。通过对自然的观察,诗人表达了对世事变迁和时光流转的思考,以及对寂寥和孤独的感受。这首诗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宋代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内心的深度体验。

作者介绍

释宝昙(一一二九~一一九七),字少云,俗姓许,嘉定龙游(今四川乐山)人。幼习章句业,已而弃家从一时经论老师游。后出蜀,从大慧于径山、育王,又从东林卍庵、蒋山应庵,遂出世,住四明仗锡山。归蜀葬亲,住无爲寺。復至四明,爲史浩深敬,筑橘洲使居,因自号橘洲老人。宁宗庆元三年示寂,年六十九(本集卷一○《龛铭》)。昙爲诗慕苏轼、黄庭坚,有《橘洲文集》十卷。《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宝昙诗,以日本东山天皇元禄十一年戊寅织田重兵卫仿宋刻本(藏日本内阁文库)爲底本。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巍巍剑外,寒霜覆林枝。望衰柳、尚色依依。暮天静、雁阵高飞。入碧云际。江山秋色,遣客心悲。蜀道巇崄行迟。瞻京都迢递。听巴峡、数声猿啼。惟独个、未有归计。谩空怅望,每每无言,独对斜晖。

绝艳仍清淑。

穷冬万木冻欲折,独有松篁抱高节。贫交无可效殷勤,持此与君聊赠别。

鸡鸣丑,念佛起来懒开口。上楼敲磬两三声,惊散飞禽方丈后。

枳缚藩篱荆作门,萧条何以致诸君?归休正得求吾志,老病犹能诵所闻。紫蟹迎霜径盈尺,白鱼脱水重兼斤。一杯潋灩无辞醉,秋稼登场合策勋。

久客心易足,主人有馀力。如何昨宵梦,到晓家山色。南音入谁耳,曲尽头自白。

春云巧似山翁帽,古柳横为独木桥,风微尘软落红飘。沙岸好,草色上罗袍。春来南国花如绣,雨过西湖水似油,小瀛洲外小红楼。人病酒,料自下帘钩。

关外山河阔,城边卉木腓。露浓蝉始罢,风急燕犹飞。不雨云中薄,澄沙水自微。善哉吾祖叹,能此送将归。

自怜踪迹又尘埃,再见溪山眼便开。野水萦纡通路过,闲花疏淡放春回。玉清缈缈排仙仗,金碧峨峨焕宝台。十里暮云横九锁,却如骑鹤下蓬莱。

太上崇耆旧,龙鳞手可攀。胡为遯荒野,竟复老商山。汉阁颁纶渥,瀛壖拥旆还。灵光遂陈迹,西望涕空潸。

买断一川云,团结樵歌渔笛。莫向此中轻说,污天然寒碧。短篷穿菊更移枨,香满不须摘。搔首断霞夕影,散银原千尺。

月中笑语。万里同依光景住。天水相围。相见无因梦见之。诸儿娟秀。儒学传家渠自有。自作秋衣。渐老先寒人未知。

鸟迹既茫昧,文字几变更。达者擅所长,各就一世名。众体森大备,造化无留情。独此游丝法,千古祠未呈。右军露消息,笔墨无成形。伟哉延陵老,三纪常研精。绝艺本天得,非假学力成。应手快挥洒,援毫谢经营。奋迅风雨疾,飘浮鬼神惊。风狂蛛网转,春老蚕咽明。直如朱弦急,曲若

垂虹亭下扁舟住。松江烟雨长桥暮。白纻听吴歌。佳人泪脸波。劝倾金凿落。莫作思家恶。绿鸭与鲈鱼。如何可寄书。

阳羡姑苏已买田。相逢谁信是前缘。莫教便唱水如天。我作洞霄君作守,白头相对故依然。西湖知有几同年。

城居久矣厌尘劳,来访名山写郁陶。客路行随流水远,征人与坐白云高。千林舞翠吹蓬鬓,二麦摇青照紵袍。努力共登天尺五,要看飞雪喷云涛。

寂寞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过辞二亲墓。振策陟长衢。

苍茫山口月西沈,潇洒新秋院落深。雨滴梧桐河汉淡,梦回犹记少年心。

五月钱塘风雨秋,怀人频倚面山楼。云收树色遥成海,水学江声暗入沟。一斗尽输无事饮,千金不买辟寒裘。自怜寂寞无玄学,车马门前过似流。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