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发方骞驿

传置远山蹊,龙钟蹴涧泥。
片阴常作雨,微照已生霓。
鬓发愁氛换,心情险路迷。
方知向蜀者,偏识子规啼。

作品评述

中文译文:

早晨从方骞驿出发,
沿着偏远山蹊传送,
龙钟不慎踩到涧泥。
天空的阴影常常预示着雨,
微弱的阳光已经产生了彩虹。
鬓发逐渐被忧愁氛围所替代,
内心感受着危险的迷径。
此刻才知道去往蜀地的人们,
通过子规的啼声得知了方向。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晓发方骞驿》描绘了早晨从方骞驿出发的情景。诗人通过诗中的景物和感受,表达出他内心的情感和对旅途的思考。

首先,诗人描述了沿着偏远山蹊前行的情景,描绘了脚踩到涧泥的声音,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

其次,诗人通过描写天空的阴影和微弱的阳光,表达了片阴常作雨的预兆和微照已生霓的美丽景象,传达了一种动态的氛围。

然后,诗人转而描写自己的内心感受,他的鬓发逐渐被忧愁氛围所替代,心情陷入了迷失的困境。这一描写展示了诗人内心的焦虑与迷茫。

最后,诗人通过提到子规的啼声,表达了他对蜀地的向往和对前行方向的确认。子规在中国文学中有着预示好兆头的象征意义,诗人从其啼声中得到了向蜀地前进的线索。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内心感受的表达,既展示了旅途的困苦与艰险,又传达了对未知的好奇和对未来的期待。

作者介绍

苏颋(670年-727年),字廷硕,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左仆射苏瑰之子。苏颋进士出身,历任乌程尉、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少卿、工部侍郎、中书侍郎,袭爵许国公,后与宋璟一同拜相,担任同平章事。苏颋是初盛唐之交时著名文士,与燕国公张说齐名,并称“燕许大手笔”。他任相四年,以礼部尚书罢相,后出任益州长史。727年(开元十五年),苏颋病逝,追赠尚书右丞相,赐谥文宪。

苏颋的轶事典故

思如泉涌

  唐隆政变后,苏颋负责草拟诏书。他随口述说,让书吏抄写,不仅速度很快,而且斟酌恰当。书吏多次对他道:“请您口述得稍慢一些,我们记不过来,恐怕会把手腕累坏。”宰相李峤叹道:“苏舍人思如泉涌,我比不上啊。”

不让前朝

  开元初期,苏颋、李乂担任中书侍郎,主掌文诰。一次,唐玄宗对苏颋道:“则天朝有李峤、苏味道,并称苏李,才冠当时。如今朕有你和李乂,也不比他们逊色。”

子过其父

  宋璟与苏颋一同执政时,关系融洽。苏颋遇事多谦让宋璟,对宋璟提出的意见,也尽力襄助。宋璟对人道:“我与苏氏父子,前后同时为相,苏仆射(苏瑰)宽厚长者,乃是国器。然而在对朝政提出建议以及处理政务的精敏程度方面,苏颋胜过他的父亲。”

不易忠节

  苏颋担任益州长史时,司马皇甫恂出使蜀地,索取库钱,购买锦半臂、琵琶捍拨、玲珑鞭等物,苏颋却不肯给钱。有人劝道:“您远离京都,不要忤逆皇帝。”苏颋道:“英明的皇帝不会以私人喜爱来夺取公众利益,我又怎能因远离京都而改变忠臣的节操?”

遗书止寇

  巂州蛮酋苴院勾结吐蕃,欲入侵唐朝。苏颋时任益州长史,他抓获一个间谍,不顾官吏出兵征讨的请求,修书给苴院,道:“不要这么做!”并将间谍送还。苴院羞愧不已,从此不敢再动入侵之念。

玄宗罢猎

  苏颋出葬时,唐玄宗在咸宜宫游玩,正欲前去打猎,得知消息后,悲伤的道:“苏颋今日下葬,我怎忍心去游乐。”于是返回宫中。

苏颋的家庭成员

父亲:苏瑰,官至尚书左仆射。

兄弟:苏诜,官至徐州刺史。

兄弟:苏冰,官至虞部郎中。

兄弟:苏乂,官至职方郎中。

苏颋的生平

早年经历

  苏颋自幼聪明过人,能一目数十行,过目不忘,后考中进士,授为乌程县尉,又被举为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累迁至监察御史。702年(长安二年),苏颋奉命复核来俊臣等酷吏所处理的案件,为负冤者洗脱冤屈。

累任要职

  706年(神龙二年),苏颋升任给事中,加修文馆学士,又拜中书舍人,专掌文诰。当时,苏颋的父亲苏瑰担任同中书门下三品,父子二人同在朝中掌管枢密,荣耀一时。不久,苏颋改任太常少卿。

  710年(景云元年),苏瑰病逝。唐睿宗命将苏颋夺情,授为工部侍郎。苏颋上表推辞,唐睿宗又命李日知前去传旨。李日知回奏道:“臣见到苏颋悲痛欲绝的样子,实在不忍心说什么,担心他会发生意外。”唐睿宗只得允许苏颋守孝三年。

  713年(开元元年),苏颋守孝期满,就任工部侍郎。后来,唐玄宗问宰相道:“有从工部侍郎直接升任中书侍郎的先例吗?”宰相答道:“陛下任用贤能,何必计较其资历呢?”唐玄宗遂任命苏颋为中书侍郎、知制诰,又让他袭爵许国公。

担任宰相

  716年(开元四年),苏颋升任紫微侍郎、同紫微黄门平章事,成为宰相,并与侍中宋璟一同执政。宋璟为人刚正,对很多政务断然裁决,苏颋则顺从其美。在皇帝面前奏事时,宋璟若有没想到或一时答不上来的,苏颋就会上前协助。

  718年(开元六年),唐玄宗下诏严禁恶钱流通,并收缴民间私钱,熔铸为式钱,以致京师人心浮动,各项交易几乎停止。苏颋与宋璟上奏朝廷,建议由太府出钱二万缗,以平价收购百姓手中可供官府使用的滞销物品,并允许两京官员预支官俸,使得良钱流入民间。

  719年(开元七年),王皇后的父亲王仁皎去世,其子王守一请求援用窦孝谌的先例,修筑五丈一尺高的坟墓。唐玄宗同意,但苏颋极力反对:“根据礼制,一品官墓高一丈九尺,陪葬皇陵者也只是高出三丈而已。窦太尉的坟墓,已经受到指责,只是当时无人指出它的过失,现在怎能重犯这样的错误!臣等对此再三劝谏,只是欲成就皇后美名。”唐玄宗大悦,赏苏颋绢帛四百匹。

晚年生活

  720年(开元八年),苏颋被罢为礼部尚书,不久出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按察节度剑南各州。当时,蜀地凋敝,百姓流离。苏颋到任后,招募戍卒,开掘盐井,冶炼铁器,通过盐铁来赚取钱财,购买谷物,充实粮库。

  725年(开元十三年),唐玄宗封禅泰山。苏颋随驾前往,并撰写朝觐碑文。十二月,唐玄宗采纳御史中丞宇文融的建议,将吏部的官吏选授事务分为十铨,命苏颋等十人主持吏部铨选。

  727年(开元十五年),苏颋病逝,终年五十八岁。唐玄宗在洛阳南门举哀,并废朝两日,追赠尚书右丞相,赐谥文宪。

诗词推荐

清溪楼阁暮沉沉,不觉登临夜欲深。几处捲帘催酒笛,谁家闭户捣衣砧。一朝野雾三朝湿,十日江天九日阴。暗喜碍人公事少,自来收拾送秋吟。

全无孔窍,指桑骂柳。瞎衲僧正眼,破东山暗号。三点前,三点后。起模画样已无端,一任傍人论好丑。

禅禹逊尧聪,巍巍盛此中。四隅咸启圣,万古赖成功。道德去弥远,山河势不穷。停车一再拜,帝业即今同。

西南日下共浮云,人事难群喜劝分。已度城阴先得句,不应从俗未忘荤。松篁有节元宜晚,桃李无蹊只自薰。欲入帝城须帝力,且寻诗社著诗勋。

平生爱竹。到处萦心曲。一日相违人便俗。栽满水边茅屋。谁知岁晚空山。佳人能慰荒寒。莫论和羹结实,且看高节停鸾。

苦竹生笋四五寸,樱桃开花千万枝。空蒙野色当楼处,寂寞春寒带雨时。已放清歌逐瑶管,旋篘新酿行金巵。衰翁酩酊自为乐,举鞭不问并州儿。

萧然穷巷一茅庐,却喜频回长者车。避地不忘梅福隐,移家还傍伯通居。春风洲上花犹发,夜月门前柳自疏。若忆嗣宗长啸处,岂堪回首重踟躇。

前岁花前五十二,今年花前五十五。岁课年功头发知,从霜成雪君看取。几人得老莫自嫌,樊李吴韦尽成土。南州桃李北州梅,且喜年年作花主。花前置酒谁相劝,容坐唱歌满起舞。欲散重拈花细看,争知明日无风雨。

暄和春景好供诗,日暖风轻上胍肥。白鹭时窥秧剌剌,黄莺频说柳依依。几回野水闻姑恶,数树春英叫妇归。物态满前看不足,等闲吟诗对斜晖。

如今总总斗新妆,天与风姿压众芳。自是百年中第一,不因兰菊返魂香。

有个人人。飞燕精神。急锵环佩上华裀。促拍尽随红袖举,风柳腰身。簌簌轻裙。妙尽尖新。曲终独立敛香尘。应是西施娇困也,眉黛双颦。

熙熙乐国似登台,北圃南亭春事催。惆怅音尘难再会,瑞香应已绕檐开。

晴空碧於水,那得片云飞。映日成丹凰,随风变白衣。去来皆绝迹,隐显两忘机。天理谁能测,终然何所归。

神农播百谷,赐羌荍麦种。下子分苦甘,甘贱苦蒙宠。西山律候晚,春种夏苗茸。秋花深入云,风浪绮霞动。灌溉以时节,牧放远原陇。岁登蜗负归,兔径行错总。积困连云根,藁秸乱墟冢。赤茎堕钗股,黑实盈缶翁。锐首师郭尖,骈结友张仲。一身多模棱,四角腹膨肿。舂开铁悄飞。磨溜

知公鼻祖冬之日,谪向江山冷无匹。粹然真气满轻躯,自言位次神仙秩。同辈几人始谢老,惟公跹跹居第一。鸾腰不舞自欲飞,神屦瞥波原不湿。永巷春深帘幕幽,西都有人名莫愁。我老摧颓乖旧约,空能时作梦中游。

城头啼鸟隔花鸣,城外游人傍水行。遥认孤帆何处去,柳塘烟重不分明。

高陪七圣從轩游,帷幄深严日运筹。口里雌黄归品藻,盘中韭白想风流。珠宫地密妨趋谒,铜钵声沉断唱酬。独喜修书依绛帐。时登阙里受春秋。

翠岩幽谷高低寺,十里松风碧嶂连。开尽春花芳草涧,遍通秋水月明泉。石文照日分霞壁,竹影侵云拂暮烟。时有猿猱扰钟磬,老僧无复得安禅。人烟不隔江城近,水石虽清海气深。波动只观罗刹相,静居难识梵王心。鱼扃昼锁龙宫宝,雁塔高摩欲界金。近日尤闻重雕饰,世人遥礼二檀林。

江风猎猎吹客衣,水生鳞甲舟行迟。今年江上春信早,剩有梅花开北枝。问之今日是何日,三百六旬当岁除。翩翩鸥鹭定笑我,欲得一饱甘奔驰。二星移次照鹑尾,绣衣持斧生光辉。摐金伐鼓声震动,鹢首破浪开黄旗。三宫万寿帝出震,周家磐石先诸姬。外分符节用肺腑,丞相与国同安危。

寒露迎风一段冰,高标孤映宛之滨。人言飚击须鹰隼,我喜时清睹凤麟。儜看仙班朝北极,暂移星节照西秦。皇华礼乐君恩重,好访巅崖慰远民。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