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北谒十三陵,鬓丝如雪须有冰。

出自明末清初代陈恭尹的《高固斋以长歌赠别赋答》

出自明末清初陈恭尹的《高固斋以长歌赠别赋答》

拼音和注音

qián nián běi yè shí sān líng , bìn sī rú xuě xū yǒu bī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十三陵:明代十三个皇帝陵墓的总称。陵名为: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位于北京市·昌平县·天寿山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其中长陵规模最大。

前年:指去年前边的那一年。

陈恭尹

陈恭尹(1631 ~1700),字元孝,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人。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原诗

我生不辰稀所慰,唯以同心作同气。

同心海内几人存,白首尘中觉无谓。

与君相知三十年,未曾识面心先传。

穷通夷险每在眼,眉宇笑貌依希然。

去年握手仙羊石,今年大醉嵩台驿。

狂呼绝叫许谁闻,座有王生老髯客。

三山五岭本同风,千里帆樯指顾中。

朱明之末赵宋似,车辙幸不厓门同。

田横岛上多义士,无成无败皆英雄。

高牙大戟今满地,独少毛锥为表忠。

高侯好事古希有,油素铅椠不离手。

引商刻羽固所能,水澨山陬恣求取。

前年北谒十三陵,鬓丝如雪须有冰。

长安公卿争请乞,小书夜夜篝寒灯。

长歌赠我声声泪,虎卧龙跳千百字。

途穷时暮予何言,忠搆身危当日事。

升沉何必问君平,大有同人偶复呈。

火天上下固一揆,卦序后先如弟兄。

且将欢笑乐今日,莫使临岐感叹生。

诗词推荐

晓日南窗一暖烘,采薇人去与谁同。人生毕竟皆如此,休怪浮图只说空。

冲和生何代,或谓游东溟。三命谒金殿,一言拜银青。自云多方术,往往通神灵。万乘亲问道,六宫无敢听。昔去限霄汉,今来睹仪形。头戴鹖鸟冠,手摇白鹤翎。终日饮醇酒,不醉复不醒。常忆鸡鸣山,每诵西升经。拊背念离别,依然出户庭。莫见今如此,曾为一客星。

四牧车前瞿茀施,六珈光里振榆挥。侯宫燕喜千年寿,天诏鸾封咫尺威。西阁雨晴山靡靡,东湖云澹水微微。春风无限长生意,客子何妨缓缓归。

禹锡当年出省台,玄都花谢转生哀。梅花不涉春风事,看取先生几度来。

往岁风云接,重霄日月开。奏篇闻叹息,造膝谂图回。延阁初优病,锋车又趣来。恭惟天子圣,殄瘁岂无哀。

柳汀烟暮。常记岸帻,风流张绪。酒兴诗情,而今移向,那边佳处。使君自乐萧闲,未肯副,岩廊虚伫。不念寒窗,老人幽梦,追寻无据。

五吉蜿蜒宅,幽深父老言。傍溪唯见瀑,度岭始知源。夹欲斜晖隐,空林夕电翻。屡闻当旱岁,噀雨出松门。

华容佳山水,之子厌承明。符竹纡小郡,江湖被德声。三年计吏入,路指巴丘城。凫舟才结缆,驺驾已相迎。别离他乡酒,委曲故人情。孤屿早烟薄,长波晚气清。辛勤方远骛,胜赏屡难并。回瞻洞庭浦,日暮愁云生。

软红尘里不争新,橐简香中却竞辰。邺架孔堂深貯腹,鲍篇陈檄妙看亲。刍粮轧轧虚旁午,岁月悠悠老秩寅。曷日阴山行汉马,大挥椽笔布王春。

冶荡淹嫺谁尔令,五陵妍騃可怜生。兰堂委巷喉呀啭,信有秦声非越声。

伏匿穷庐煖意回,子卿一夜梦阳台。归来不与曾孙议,未必麒麟生面开。

诗勿惊人日以昌,巍科只待赋阿房。源深元自流三峡,干老今谁敌豫章。肯向洛阳寻白傅,曾从江夏学黄香。漠廷结绶君家事,不羡弹冠贡与王。

不知今夕是何夕,催促阳台近镜台。谁道芙蓉水中种,青铜镜里一枝开。

身心自然,松石亡年。青云閒似鹤,秋水远连天。虚能外应,默守家传。东西南北,一等周旋。

听履星辰最上头,一麾得请暂南州。高风凉凛凛推前辈,政路骎骎却倦游。地近枌榆同衣锦,天低雨露密承流。只今廊庙须公等,燕寝凝香莫久留。

旅程看驿道,西去兴何如。南国秋霖后,斜阳树影疏。野光飞翠羽,溪艳照红蕖。好去朝端客,人争草薦书。

掩望闲欹枕,身心俱寂然。蹉跎已甘分,游息或谈玄。独得万古意,何劳百响煎。功名与世事,欲问即攀缘。

南徐好,多景在楼前。京口万家寒食日,淮南千里夕阳天。天际几重山。莺啼处,人倚画阑干。西寨烟深晴后色,东风春减夜来寒。花满过江船。

昔思春服成,浴乎沂水上。仲尼亦所志,语此虽未向。子今当是时,有意同我尚。已邀二三友,欲往期毕饷。倏然风满途,尘土阻清旷。安得一振衣,徒希舞雩唱。

绛蕊迎春五出齐,开时未识早莺啼。不应尽占游人赏,留取馀芳付李蹊。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