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道元年章献明肃皇太后朝会十五首

尧母之圣,放勋为子。
同心协谋,柔远能迩。
以德康俗,以文兴治。
斯焉象功,罔不昭济。

作品评述

《明道元年章献明肃皇太后朝会十五首》是一首隋代的诗词,作者佚名。这首诗描绘了明肃皇太后朝会的盛况,表达了尧母圣明的品质和放勋之子的贤能。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明道元年,章献明肃皇太后朝会,共有十五首诗。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明肃皇太后的朝会盛况,表达了尧母圣明的品质以及放勋之子的才能。诗人通过歌颂太后的德行以及她与放勋息息相关的默契合作,强调了德行能够使人民安康,文化能够推动治理。这样的成就无不昭示着功德昌盛,对国家的裨益无所不及。

赏析:
这首诗以朝会为背景,表达了明肃皇太后的崇高品质和放勋为子的贤能。诗中提到太后圣明的母亲尧,以及放勋所表现出的同心协谋、柔远能迩的特质。诗人通过对太后和放勋的赞美,传达了他们对道德与治理的重视。

诗中的“以德康俗,以文兴治”表达了太后和放勋的治理理念。他们注重德行的培养,以此影响百姓的风俗习惯,使社会安定繁荣。同时,他们也注重文化的兴盛,认为文化的发展能够推动国家的治理和进步。

诗人以“斯焉象功,罔不昭济”作为结尾,强调太后和放勋的功德昌盛,对国家的裨益无所不及。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太后和放勋的崇敬之情,也体现了他对隋代政治繁荣的期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夸赞太后和放勋的圣明与贤能,表达了对道德与文化重要性的思考,以及对治理兴盛的期望。它展示了隋代社会的政治风貌和价值观念,是一首具有历史和文化意义的诗词作品。

作者介绍

佚名,应月泉吟社徵诗(《月泉吟社诗》)。

诗词推荐

自小何曾识帝乡,姓名却挂武林厢。祝融今岁为灾甚,亦费赀粮奔走忙。

北郁单越,西瞿耶尼。有利无利,不离行市。

拄杖挑云上半肩,寻幽重到旧栖禅。浮生多故成南北,白发相惊问岁年。房闭松声难辨雨,山连海脉暗通泉。自从勇却长芦请,猿鹤终宵亦稳眠。

一慵缚两脚,闭户了晨夜。梦攀城西树,起造君子舍。紫髯出堂堂,见客披衣谢。平生功名手,嗜静如食蔗。小斋剧冰壶,中明外无罅。要知日用事,趺坐看鸟下。主人心了了,竹石亦閒暇。儿童惯看客,我车当日驾。平分斋中閒,风月不待借。还须酒屡费,不用牛心炙。

病里不知春早晚,惊心绿暗红稀。起来初试薄罗衣。多情海燕,还傍旧梁飞。瘦损休文谁记得,空将销臂频围。眼前都是去年时。不堪追想,魂断画楼西。

风雨四月初,正作穷秋寒。朱明方更修,阴沴时相干。阴阳天自便,寒暑无必然。玄冥与祝融,政事谁得专。江乡累岁饥,一饱望今年。不知谁不仁,探喉夺其餐。柯山穷老人,方暑愁衣单。似闻林笋立,矗矗戈戟攒。但知饮美酒,折取共朝盘。

一别难与期,存亡易寒燠。下马入君门,声悲不成哭。自能富才艺,当冀深荣禄。皇天负我贤,遗恨至两目。平生叹无子,家家亲相嘱。

一自离乡国,十年在咸秦。泣尽卞和血,不逢一故人。今日旧友别,羞此漂泊身。离情吟诗处,麻衣掩泪频。泪别各分袂,且及来年春。

方知激蹙与喷飞,直恐古今同一时。远壑流来多石脉,寒空扑碎作凌澌。谢公岩上冲云去,织女星边落地迟。聚向山前更谁测,深沉见底是澄漪。

交情凛凛久弥坚,游旧何人似子贤。别去漂零各天末,喜今谭笑复樽前。德人政用宽幽独,归路胡宜更后先。弹压山川须妙语,不妨排日为君编。

凤阙韶光遍,龙池草色匀。烟波全让绿,堤柳不争新。翻叶迎红日,飘香借白蘋.幽姿偏占暮,芳意欲留春。已胜生金埒,长思藉玉轮。翠华如见幸,正好及兹辰。

争似无为实相门,朝歌暮拍整乾坤。东边打著西边响,到头只用一光吞。

残梦依依酒力馀,城头画角伴啼乌。平明未卷西楼幕,院静时闻响辘轳。

石眼泉流乳,盈池永不乾。空明涵玉润,湛徹带云寒。月浸知无异,鸥来订却难。何郎今在否,好向此凭阑。

远草将人双眼行,飞花误蝶乞流莺。更饶一夜东风劣,且博三朝五日晴。

高轩数许过三径,日云暮矣殊未来。汤熨病人狂欲走,戏作冷语成优俳。欻思官池颇空闃,况有水花明晚色。人间虺虺方蚊雷,植杖裴回须月出。

上元灯火九衢中,何似金莲下半空。要识隔林奇绝处,星球带叶荔枝红。

藏拙归来已十年,身心世事不相关。洛阳山水寻须遍,更有何人似我闲。

平生澹无营,生计亦草草。吾庐尽有余,懒问长安道。楚泽惊屈平,书空咤殷浩。愿君且休矣,沈忧令人老。

峨弁千峰倚天碧,上有修筠材可篴。月明三弄面巉岩,惊起哀猿啼峭壁。儿童斲石攒青瑶,寒林萧萧吹堕樵。坐令结习落幽梦,芒鞋竹杖归路遥。觉来只影徒相守,哦子清诗笔如口。眼中何必小玲珑,仿像九疑当户牖。神丹已失大江漘,谁与安期追后尘。分天隔日不可到,使我目断苍梧云。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