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元末明初王祎的《荆树曲》
拼音和注音
qù nián fēng chuī běi zhī sǔn , qiáo cuì nán zhī yán sè yǔ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颜色:(名)①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红~|~鲜艳。②指显示出来让人知道厉害的脸色或行动:给他点~瞧瞧!③姿色(多见于旧戏曲、小说):这女子有几分~。
去年:(名)今年的前一年。
憔悴:形容人脸色差,瘦削。
王祎
王祎(yī)[公元一三二一年至一三七三年](一作袆),字子充,义乌来山人,后依外祖父居青岩傅。生于元英宗至治元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五年,年五十二岁。幼敏慧。及长,师柳贯、黄溍,遂以文章著名。太祖召授江南儒学提举。后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洪武初,诏与宋濂为总裁,与修元史。书成,擢翰林待制。以招谕云南,死于节,谥忠文。祎著有《王忠文公集》二十四卷,及大事记续编,《四库总目》又曾重修革象新书,并传于世。
原诗
紫荆树,当轩青,众枝只共一本生。
去年风吹北枝损,憔悴南枝颜色陨。
北枝今岁喜如前,南枝颜色皆鲜鲜。
树木无知宁有意,同本故应休戚系。
君不见桃生路井上,李树生桃旁。
虫来齧桃根,李树代桃僵。
桃李异树尚如是,况此一本相连理。
人皆兄弟无则已,若有还须荆树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