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田家

日落云四起,牛羊下高原。
今夜宿何处,孤烟生远村。
寥寥岩狖响,扰扰林鸦喧。
危坐欲终夕,此意将谁论。

作品评述

《宿田家》是一首宋代文同创作的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日落时,云四起,
牛羊下山原。
今夜我在何处宿,
孤烟升起远村。

寂寥的山岩回响着狖的叫声,
扰嚷的林中乌鸦喧闹。
我危坐着,欲将整夜终结,
这种思绪将被谁来解读呢?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个夜晚的田园景象,表达了诗人在宿处的孤寂和思考的心情。诗人以日落时的云彩和牛羊下山的景象作为背景,展示了一幅宁静而宜人的自然画面。然而,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到孤独,孤烟升起远村,似乎与世隔绝。山岩回响的狖声和林中喧嚷的乌鸦声更加突出了这种孤寂感。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困惑,他坐在那里,希望结束整夜的沉思,但这样的情感又需要有人来理解。

这首诗描绘了自然景物与人情感的对比,通过清新的自然描写和内心的矛盾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沉思。同时,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山岩与林中的声音对比,凸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迷茫。整体上,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在宿处的孤独和思考的心情,引发读者对生命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作者介绍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蜥蜴饲丹砂,鸳鸯置金锁。东风独何情,杨花起还堕。

缘危路忽穷,投宿值樵翁。鸟下山含暝,蝉鸣露滴空。石门斜月入,云窦暗泉通。寂寞生幽思,心疑旧隐同。

有客隐华山,学道忘岁月。灵苗生绝壁,光景中夜发,斸根食之尽,倏尔换金骨。通籍虎豹阍,日预通明谒,绿章奏封事,误字坐责罚。後身幸不忘,去日苦飘忽。白首三入朝,未省及黔突。方逃申公钳,已取卞和刖。福微不盈眦,罪众几擢发。上天岂怜之,寸步使屡蹶,拔其利欲根,还之

宋玉亭前悲暮秋,阳台路上雨初收。应缘此处人多别,松竹萧萧也带愁。

从此车书看混同,王春丕建四时功。八千岂壮大椿比,宸极光符万岁中。

平生所闻宋华子,病忘乃与知道邻。老夫历尽世间事,始觉此公真可人。

诞敷文德金铃振,尽纳熙河玉律谐。御柳宫梅动春意,朝来黄鸟亦喈喈。

远山凝黛口凝脂,妆就慵来坐矮簃。出候君王临早御,归来便殿与围棋。

南方春景好,念子缓归心。身方脱野服,冠未系朝簪。足恣平生赏,无虞外役侵。汀洲观鸟戏,向月和猿吟。税驾楚山广,扬帆湘水深。采奇搜石穴,怀胜即枫林。怅望极霞际,流情堕海阴。前朝杳难问,叹息洒鸣琴。

一晴收尽四山云,天与黄堂作好春。西楚东吴献风月,南楼北榭拥星辰。扶持入郭观灯叟,歌舞拦街醉酒人。此是太平真气象,今年第一个良辰。

承华东署三分务,履道西池七过春。歌酒优游聊卒岁,园林萧洒可终身。留侯爵秩诚虚贵,疏受生涯未苦贫。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作闲人。

蟹熟晕橙霜。蛆浮染菊黄。淡交情、都没炎凉。说道白头难会面,留一日、醉中乡。世事与轮行。时光逐寸量。任人间、涛海风航。拜了老庞归去也,高著枕、卧南阳。

芳菲触目已萧然,独著金衣奉老仙。若占上春先秀发,千花百卉不成妍。

侠客重恩光,骢马饰金装。瞥闻传羽檄,驰突救边荒。转战磨笄地,横行戴斗乡。将军占太白,小妇怨流黄。騕褭青丝骑,娉婷红粉妆。一春莺度曲,八月雁成行。谁堪坐秋思,罗袖拂空床。

易取日中市,陶居天下冲。南琛下瓯粤,西旅辑巴庸。四雇断登垄,万家塿聚蜂。寝丘端不类,何以洿吾封。

透云斜日影朦胧,树杪依微少女风。景物重来正无恙,为君收拾向诗中。

几欲相酬答,诗情了不关。携从五溪远,直过沿庭宽。叹我终成累,多君不可删。黄昏伫立久,云尽觉无山。

始讶长郊从此断,忽惊行客近前来。

故园蛱蠂最多种,百草长时花乱开。穷巷春风元不到,一双谁遣过墙来?

别业闻新制,同声和者多。还看碧溪答,不羡绿珠歌。自有阳台女,朝朝拾翠过。绮筵铺锦绣,妆牖闭藤萝。秩满休闲日,春馀景气和。仙凫能作伴,罗袜共凌波。曲岛寻花药,回潭折芰荷。更怜斜日照,红粉艳青娥。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