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呼六为五,破二作三。
眼观东北,意在西南。
仰山门下却不用遮般茶饭,佛法不怕烂。

作品评述

诗词:《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朝代:宋代
作者:释祖钦

这首诗词是由宋代佛教大师释祖钦所创作的《偈颂一百二十三首》中的一首。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以及诗意和赏析。

呼六为五,破二作三。
这句诗意呼喊将六变为五,打破二而成三。
诗中的“呼六为五”意味着释祖钦希望能够将众生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转化为五根(不再执着于外界事物),以此来减少痛苦和纷扰。
而“破二作三”则表达了他希望通过超越对对立概念的执着,达到一个超越二元对立的和谐境界。

眼观东北,意在西南。
这句诗意味着眼睛看向东北,意念却在西南。
这里的东北和西南并不是指具体的方位,而是佛教中的象征,代表着迷乱和痛苦的现世(东北),以及解脱和解放的境界(西南)。
释祖钦表达了他在物质世界中仍然保持观察和参与的态度,但内心却追求超越世俗的境界。

仰山门下却不用遮般茶饭,佛法不怕烂。
这句诗意味着虽然在仰山大师门下,但却不需要遮掩平凡的生活,仍然能够品尝普通的茶饭。
这里的仰山是指释祖钦的老师,他表达了在佛法的指导下,生活并没有被禁锢,仍然能够享受普通的生活。
同时,他也表达了佛法的力量是无穷的,即使在日常生活的琐碎中,佛法仍然能够保持完整和纯净。

通过这首诗词,释祖钦表达了对于超越世俗和解脱痛苦的追求。他希望通过呼喊将六根转化为五根,超越对立的二元概念,达到内心的和谐境界。
同时,他也强调了佛法的普适性和坚固性,即使面对世俗的琐碎和烦恼,佛法仍然能够保持纯净和无尽的力量。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表达,传达了佛教对于生命和解脱的思考和追求,同时也展示了释祖钦对于佛法的信仰和理解。

诗词推荐

击鼓填街道,传声过水滨。国严三岁祀,恩洗万方春。舟檝随南斗,衣冠拱北辰。岭南并岭北。多少望归人。

祚纪千龄运,名标二代仙。鹊鸣应徙地,蝠化已先天。风洞疑无底,丹炉信有缘。只应岩下弈,为我一{上巩下足}然。

乳粥当年得善生,心开成道见明星。而今各各恁麽去,犹较瞿昙半月程。

茅结两閒月,白云分半间。利名俱拚舍,云月共清閒。来辙元无俗,论交赖有山。谢渠梁上燕,社后又飞还。

小雅思深志不悲,反骚未与昔人违。五车谩苦君何益,三径都荒我未归。要过香垆双履步,却从彭蠡一帆飞。它年笑向张公子,应带烟霞满客衣。

爽气西来,玉削群峰,千杉万松。望疏林清旷,晴烟紫翠,雪边回棹,柳外闻钟。夜月琼田,夕阳金界,倒影楼台表里空。桥阴曲,是旧来忠定,手种芙蓉。仙翁。心事谁同。付鱼鸟相望一笑中。向月梅香底,招邀和靖,云山高处,问讯梁公。物象搜奇,风流怀古,消得文章万丈虹。沉吟久

青云歧路游将遍,白发光阴得最多。

宛溪垂柳最长枝,曾被春风尽日吹。不堪攀折犹堪看,陌上少年来自迟。

四更里,彻玲珑,玲珑彻碧天。登彼岸,跨凤鸾。辛苦三二年。言非大,莫虚传。传了无一言。猿是马,马是猿。休教付两边。

高才万夫敌,馀事十全医。有句撞哀玉,它年饮上池。可缘乖世用,政自畏人知。当复嫌多口,频烦说项斯。

由梅且翩翩,溪柳向婀娜。群行欲何诣,僧屋惟所可。连朝谩蕲尔,作意终败我。此事且复然,吾生信多坷。

翠藻文鸳,交枝连理。金针停处浑如醉。杨花一点是春心,鹃声啼到人千里。唤醒离魂,犹疑梦里。此情恰似东流水。云窗雾阁没人知,绡痕

侁自肩如削,难胜数缕绦。天香留凤尾,馀暖在檀槽。

园林已有春消息,寻待岭头梅。一枝清淡,疏疏带雪,昨夜初开。芳心几点,东风多少,先为传来。不随红紫,纷纷闹闹,蝶妒蜂猜。

三湘月色三湘水,浸骨寒光似练铺。一夜塞鸿来不住,故乡书信半年无。

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梅残红药迟,此物共春归。名字因壶酒,风流付枕帏。坠钿香径草,飘雪净垣衣。玉气晴虹发,沈材锯屑霏。直知多不厌,何忍摘令稀。常恨金沙学,颦时正可挥。

閒身不想入鵷行,家近何分客与乡。所喜今年年最稔,又逢此日日初长。云容顿改不为雨,雪意尚悭仍作霜。岂意老翁开八袠,朋来聊与共清觞。

方丈屋损,寝处不得。常住乏粮,著众不得。旧逋积如海,无钱还不得。大道在目前,有口说不得。若人透此四重关,堪与诸方为轨则。赵州亲见老南泉,观音院里有弥勒。

东西是长江,南北是官道。牛羊不恋山,只恋山中草。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