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十九日作

屋头澜翻闻布谷,惊怪儿童问饧粥。
争向衡门插柳条,要遣老子知炊熟。

作品评述

诗词:《二月二十九日作》
朝代:宋代
作者:吴则礼

中文译文:
屋头澜翻闻布谷,
惊怪儿童问饧粥。
争向衡门插柳条,
要遣老子知炊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则礼的作品。诗人以二月二十九日为题材,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日常生活的场景。

诗的开篇,以“屋头澜翻闻布谷”来形容春天的氛围。这里的“屋头”指的是屋檐下,暗示着春天的风景已经进入了人们的生活空间。澜翻的意象则表达了春风吹动柳树的声音,春意盎然。布谷是一种鸟类,鸟鸣声传达着春天的到来,给人们带来了惊喜。

第二句“惊怪儿童问饧粥”,展示了诗人对于日常生活的关注。在这个季节,儿童们被春风和鸟鸣所吸引,他们好奇地询问关于饧粥的事情。饧粥是一种用糯米制成的食物,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与日常的生活紧密相连。

接着,诗人提到“争向衡门插柳条”,这里的“衡门”指的是门楼上的横木,用来挂柳条。柳条是春天的象征,插上柳条可以增添春天的氛围。这句表达了人们对于春天的热切期盼和追求。

最后一句“要遣老子知炊熟”,表达了诗人对于家庭生活的关注。诗人希望能够让父亲知道家中的饭菜已经煮熟,暗示了诗人对于家庭和温暖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和日常生活为素材,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春天的氛围、人们对于春天的期盼和对家庭生活的关注。通过描绘细腻的画面和真实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的向往。

诗词推荐

姑苏访虎丘,西庵作清游。能谈著书人,老僧非黑头。义兴望荆溪,景坡亦前修。不能乘桴者,沧波没白鸥。

一门三相千子孙,後有公家前诸袁。有治国谱无县谱,种爱在堂铭在门。谁能不徼鬻爵恩,民乃不识田亩钱。姓名堕在诸公口,去去云霄稳著鞭。三年为寮无间然,公行何得搀吾先。取别当愁今更喜,定知同醉西湖莲。

远钟消断梦,又霜信、到纹窗。有六曲屏山,四垂斗帐,重锦方床。轻寒画眉尚懒,想留连、一线枕痕香。无语因谁悒怏,何心重理丝簧。花房。空记旧周郎。指印□鸳鸯。悄不堪□□,暗尘绣陌,淡月幽坊。休凭败红寄远,怕惊波、侵字不成行。坐忆江南信息,断肠蘸甲清觞。

晴日小溪沙暖,春梦怜渠颈交。只怕笛声惊散,费人月咏风朝。

夫君有奇尚,与世实相差。不饮三春酒,唯看九日花。名虽贤士籍,心自法王家。顾我何能尔,东风醉弁斜。

谓东坡、未老赋归来,天未遣公归。向西湖两处、秋波一种,飞霭澄辉。又拥竹西歌吹,僧老木兰非。一笑千秋事,浮世危机。应倚平山栏槛,是醉翁饮处。江雨霏霏。送孤鸿相接,今古眼中稀。念平生、相从江海,任飘蓬、不遣此心违。登临事,更何须惜,吹帽淋衣。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经苑初成墨沼开,何人林下肯寻来。若非宗测图山后,即是韩康卖药回。溪籁自吟朱鹭曲,沙云还作白鸥媒。唯应地主公田熟,时送君家麹糵材。

汉家挈令赖诸公,末至缘何玷选中。马尾不知书画误,鸟声偏乐友心同。忘忧日接三杯善,轧思时分一溉功。敢向明廷邀异赏,从来儒术比司空。

旧岁连新岁,凉床又暖床。山川屏里画,时刻篆中香。畏垒安吾土,支离饱太仓。若教身再健,鹤背入维扬。

经时梅熟雨翻盆,老我无聊正杜门。日焙衣巾留白醭,年侵腰脚倦黄昏。扫除云雾风无力,点滴轩楹漏有痕。入市乘船虽未验,溪流已涨几番浑。

五行正气产黄花,不在诗家即酒家。诗笔酒杯俱有味,亦同元亮旧生涯。

幽鸟清涟上,兴来看不足。新篁压水低,昨夜鸳鸯宿。

辐辏群英地,皇州异别州。能文才倚马,作意付焚舟。士价知名下,医门要担头。明年春雁足,询我贺书邮。

左右皆跳岑,孤峰挺然起。因思缥缈称,乃在虚无里。清晨跻磴道,便是孱颜始。据石即更歌,遇泉还徙倚。花奇忽如荐,树曲浑成几。乐静烟霭知,忘机猿狖喜。频攀峻过斗,末造平如砥。举首阂青冥,回眸聊下视。高帆大于鸟,广墠才类蚁。就此微茫中,争先未尝已。葛洪话刚气,去地

人我如山,狠气如云。炊无米饭,接不来人。电光影里宾主分,不是冤家不与邻。

明心了了思超世。

去年底,今年底,辄莫明年更明年,年年只如是。黄花烂烂醉重阳,落叶萧萧愁满地。

愤愤呕谗书,无人诵子虚。伤心天祐末,搔首懿宗初。海树青丛短,湖山翠点疏。秋涛看足否,罗刹石边居。

秋后冬前一月晴,小园佳处日经行。半山木落楼台露,几树霜余橘柚明。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