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云屋赵资敬启蒙亭风雩亭二首

坤三变艮山,天一生坎泉。
注谷未浩浩,滴石初涓涓。
君子观厥象,有若重稚然。
更历几险阻,然后为巨川。
始教及龉龀,成功从心年。
夫人可为望,往圣敢自专。
果行誓必往,江海迷溯沿。
育德滋无穷。
昼夜鸣潺湲。
云屋有遗老,凿渠玩清涟。
时时泛羽觞,坐致兰亭贤。
曷时亦酌我,同赋临流篇。

作品评述

《寄题云屋赵资敬启蒙亭风雩亭二首》是宋代方回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坤三变艮山,
天一生坎泉。
注谷未浩浩,
滴石初涓涓。
君子观厥象,
有若重稚然。
更历几险阻,
然后为巨川。
始教及龉龀,
成功从心年。
夫人可为望,
往圣敢自专。
果行誓必往,
江海迷溯沿。
育德滋无穷。
昼夜鸣潺湲。
云屋有遗老,
凿渠玩清涟。
时时泛羽觞,
坐致兰亭贤。
曷时亦酌我,
同赋临流篇。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云屋赵资敬启蒙亭和风雩亭的沉思和赞美。诗中通过对自然界的景物描绘,以及对观察和思考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人生道路和修身养性的思考。

诗的开头描述了大地的变化和天地间的关系,坤代表大地,艮代表山,天生坎泉表示天地间的相互作用。接着,诗中描述了注谷和滴石,形容了水流的起源和发展,以及一切事物最初的微小状态。这里,作者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事物发展演变的思考,认为观察事物的微小变化可以发现其中的奥秘。

接下来,诗中提到君子观察事物的态度,将其比作稚嫩的儿童,表示君子对事物怀有好奇心和敬畏之心。君子经历了许多险阻,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如同巨川的形成需要经历漫长的发展过程。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对往圣和自身的追求和向往。夫人可为望,意味着追求卓越的人可以成为后人的楷模。诗中提到果行誓必往,表示果断决心去追求理想,即使在江海迷沿途也能坚持前行。作者认为修养品德可以滋养无穷的德行,如昼夜潺湲的流水不断润泽。

诗的结尾提到云屋赵资敬启蒙亭,表达了对这个地方的喜爱和景仰。作者提到时时泛羽觞,坐致兰亭贤,表示在这里欢聚一堂,品味美酒,共同创作流传千古的诗篇。诗中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也能在这样的场合中得到赏识,与他人共同创作。

《寄题云屋赵资敬启蒙亭风雩亭二首》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人生道路和修身养性的思考和赞美。

作者介绍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夜来深雪前村路,应是早梅初绽。故人赠我,江头春信,南枝向暖。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月明溪浅。向亭边驿畔,行人立马,频回首、空肠断。别有玉溪仙馆。寿阳人、初匀妆面。天教占了,百花头上,和羹未晚。最是关情处,高楼上、一声羌管。仗谁人向道,何如留取,倚朱栏看。

买陂塘旋栽杨柳,梦中还理家务。十年不到衡山麓,孤负楚云湘雨。苹映渚。渺杜若江蓠。香接烟霞屿。口心相语。为蝇骥东西,云龙上下,误却钓游趣。生平志,愿识平舆二许。煌煌岳降申吕。集词敬为先生寿,博得月章星句。毋我醑。只小草幽兰,心醉离骚谱。松存径古。待游遍西园,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丈夫誓许国,愤惋

高人不解作生涯,唯有中堂书五车。竹简多于孔氏壁,牙签新似邺侯家。田园岂是子孙计,青紫今为里巷夸。富贵早知皆有命,君应未厌十年赊。

反哺鸟曰慈,食母枭名恶。如鸟莫如枭,人心当自觉。

池水初生盖玉沙,雨余碧草卧堤斜。日摇波影缠桥柱,绣出栾枝遍地花。

高车驷马谩相夸,竹榻蒲团属自家。困睡饥餐何所有,一溪明月照梅花。

山头孤石望来久,天外行人今独归。药囊自有留生术,不管淮南木叶飞。

记得儿时诵古诗,其甘如荠谓吾欺。淡交休恨相知晚,携向晶盘笑杀伊。

意态冲寒不自持,桂华相伴亦多时。未须细睹青春面,县看扶疎写影宜。

四面垂条密,浮阴入夏清。绿攒伤手刺,红堕断肠英。粉著蜂须腻,光凝蝶翅明。雨中看亦好,况复值初晴。

旱莲生竭镬。嫩菊养秋邻。满池留浴鸟。分桥上戏人。

五杂组,二美女。往复来,和士开。不得已,出刺史。五杂组,一帘珠。往复来,侍中庐。不得已,降诏书。五杂组,娄领军。往复来,赂余珍。不得已,出国门。

捕蝗捕蝗谁家子,天热日长饥欲死。兴元兵后伤阴阳,和气蛊蠹化为蝗。始自两河及三辅,荐食如蚕飞似雨。雨飞蚕食千里间,不见青苗空赤土。河南长吏言忧农,课人昼夜捕蝗虫。是时粟斗钱三百,蝗虫之价与粟同。捕蝗捕蝗竟何利,徒使饥人重劳费。一虫虽死百虫来,岂将人力定天灾。

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掩溪。

江头风平可照水,衣冠面目略相似。与我同笑固相喜。何用妄携客子来,不可与语祗相视。

韩魏多奇节,倜傥遗名利。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结友一言重,相思千里至。绿沈明月弦,金络浮云辔。吹箫入吴市,击筑游燕肆。寻源博望侯,结客远相求。少年重一顾,长驱背陇头。焰焰霜戈动,耿耿剑虹浮。天山冬夏雪,交河南北流。云起龙沙暗,木落雁行秋。轻生殉知己,非是

雅况尊罍重,高情翰墨余。寒窗半杯醁,老眼数行书。旧雨故人少,因风来雁疏。君侯独怀旧,一岁几相于。

谁道江南春有寒,未经社日衣能单。桑麻过雨日夜长,桃李因风高下残。旧说中州政如此,了知瘴气不能干。天公似悯斯民病,故体淳熙诏令宽。

得陇还为望蜀谋,贪心来往似江潮。谁知一死乃所欠,若曰四休渠不消。田氏三千人食客,元家八百斛胡椒。更烹侍妾充肴馔,何事贫颜但一瓢。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