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忧旱简书严,正欲为云结霖雨。

出自明代钟芳的《望云楼》

出自明钟芳的《望云楼》

拼音和注音

yī fāng yōu hàn jiǎn shū yán , zhèng yù wèi yún jié lín yǔ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一方:1.一边。多指远处。《诗·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郑玄笺:“在大水之一边,假喻以言远。”《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司马贞索隐:“方犹边也,言能隔墙见彼边之人。”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今果分别,各在一方。”宋范成大《送王仲显赴琼筦》诗:“十年五别岁月老,一方万里音尘稀。”2.一处。指所居住的地方。《诗·小雅·角弓》:“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於己斯亡。”郑玄笺:“无善心之人,则徙居一处怨恚之。”《西游记》第六五回:“经上言三千诸佛,想不是在一方;似观音在南海,普贤在峨眉,文殊在五台。”清顾炎武《与人书》之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3.一个方面;一带地方。《汉书·终军传》:“臣年少材下,孤於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南齐书·竟陵王子良传》:“齐有天下日浅,恩洽未布,一方或饥,当加优养。”宋欧阳修《乞奖用孙沔札子》:“其养练士卒,招抚蕃夷,恩信著於一方,至今边人思之。”《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所以一方惧怕,每年用重价购求一人,赤身绑缚,送到庙中。”陈沂《奔袭刘黑七》:“我这下子活捉了他,不仅为我们这一方的老乡们除了害,我还可以立一个特等功。”4.指物的一部分或事的一方面。《周礼·考工记·鲍人》:“信而直,则取材正也;信之而枉,则是一方缓、一方急也。若苟一方缓、一方急,则及其用也,必自其急者先裂。”《晋书·刑法志》:“理者,精玄之妙,不可以一方行也;律者,幽理之奥,不可以一体守也。”宋曾巩《请近更官制如周官六典为书札子》:“况於时异事殊,而可以胶於一方之説,泥於一偏之跡哉?”5.一种;一类。《慎子·民杂》:“是以大君因民之能为资,尽包而畜之,无能去取焉。是故不设一方以求於人,故所求者无不足也。”《淮南子·精神训》:“以死生为一化,以万物为一方。”高诱注:“方,类也。”《西京杂记》卷四:“其有一介之善,一方之艺,居接士之馆。”6.犹言一种方法。《吕氏春秋·君守》:“今之为车者,数官然后成。夫国岂特为车哉,众智众能之所持也,不可以一物一方安车也。”高诱注:“方,道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养气》:“虽非胎息之迈术,斯亦卫气之一方也。”7.一种配方或药方。《南齐书·虞悰传》:“悰善为滋味,和齐皆有方法……上就悰求诸饮食方,悰秘不肯出。上醉后,体不快,悰乃献醒酒鯖鮓一方而已。”《西游记》第七九回:“朕得一疾,缠绵日久不愈。幸国丈赐得一方,药饵俱已完备,只少一味引子。”8.指东西南北四方之一。唐李贺《北中寒》诗:“一方黑照三方紫,黄河冰合鱼龙死。”9.数量词。用于方形的东西。唐曹松《碧角簟》诗:“八尺碧天无点翳,一方青玉絶纤尘。”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一折:“你下山去俗人家沽一壶酒,买一方肉。”元曾瑞《留鞋记》第四折:“将绣花鞋一隻、香罗帕一方,揣在小生怀内。”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湘事记·军事篇二》:“其时都督印信未刊,随取草纸一方,上书都督焦临时命令,委任某为标统,某为营官,下盖四正小印。”臧克家《罪恶的黑手》诗二:“有的把巧思运入一方石条的花纹,有的持一块木片仔细地端详。”10.数量词。用于田地、土地。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榆白杨》:“种榆法:於其地畔种者,致雀损穀;既非丛林,率多曲戾;不如割地一方种之。”唐王建《上田僕射》诗:“一方新地隔河烟,曾接诸生听管絃。”宋张载《经学理窟·周礼》:“井田亦无他术,但先以天下之地棋布画定,使人受一方,则自是均。”11.数量词。指一个方形,犹言一片。唐李端《送从叔赴洪州》诗:“后夜相思处,中庭月一方。”唐刘禹锡《生公讲堂》诗:“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12.宋代《方田法》,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见《宋史·食货志上二》及《文献通考·田赋四》。13.一面。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鲁迅《集外集拾遗·关于知识阶级》:“至于诸君,是与旧的不同,是二十世纪初叶青年,如在劳动大学一方读书,一方做工,这是新的境遇。”14.指事务上相对的两个方面之一。孙中山《民族主义》第四讲:“在战争的两方面,一方叫做协商国,一方叫做同盟国。”15.一万的隐语。详“一干一方”。

霖雨:连下几天的大雨。

钟芳

改籍琼山。正德三年进士。嘉靖中累官至户部右侍郎。有《皇极经世图赞》、《续古今纪要》、《崖志略》、《钟筠溪家藏集》


原诗

结楼向南陬,上与飞云齐。

云飞亦何常,游子寄所思。

庐峰翠色照窗户,盈盈目断天之涘。

鬖鬖霜鬓丹霞帔,琼浆玉液延期颐。

兰桂森森挺奇秀,人间此乐如君稀。

骆越之阳大行陆,同此孤云送双目。

固知无情非有情,亲舍那堪异南北。

云来何之去何所,含精孕瑞庐峰下。

一方忧旱简书严,正欲为云结霖雨。

诗词推荐

霖作商岩雨,薰来舜殿风。

三字从来月正圆,一麾从此出秦关。钱塘春色浓如酒,贪醉花间卧不还。

十里河堤接郡城,城边杨柳密于屏。行人尽日翠阴里,啼鸟数声残酒醒。七泽观前无限草,高沙湖外一时青。斜阳极目春如海,只有平庵两鬓星。

寒天正飞雪,行人心切切。同为万里客,中路忽离别。别君汾水东,望君汾水西。积雪无平冈,空山无人蹊。羸马时倚辕,行行未遑食。下车劝僮仆,相顾莫叹息。讵知佳期隔,离念终无极。

朱弦之琴三人叹,此曲宜传广陵散。要知太上乃忘情,山上婴儿是雷电。情钟我辈才力中,路傍野草年年丰。原头火烧去不尽,天外春意来无穷。西方真人言可恃,爱断有情如爱子。暮年收足欲依僧,一钵一瓶聊止止。西台仙客传风流,细说闲情宽我愁。此身已分松窗下,衲被无人自{左衤

宝峰之阴,其山深深。有美一人,琼弁玉簪。

薄妆小靥闲情素。抱著琵琶凝伫。慢捻复轻拢,切切如私语。转拨割朱弦,一段惊沙去。万里嫁、乌孙公主。对易水、明妃不渡。泪粉行行,红颜片片,指下花落狂风雨。借问本师谁,敛拨当心住。

芸阁登儒拜黼衣,凤凰来泊凤凰枝。待教黄阁调元去,暂对青藜下烛时。身到三山真得路,君留群玉几题诗。十年前访岷峨事,也作书郎慕左思。

德业蕴时宗,幽符梦象通。台司计祈父,师律总元戎。出入敷能政,谋猷体至公。赠行光睿什,宴别感宸衷。文炳高天曜,恩垂湛露融。建牙之塞表,鸣鼓接云中。策密鬼神秘,威成剑骑雄。朔门正炎月,兵气已秋风。肃杀从此始,方知胡运穷。

生理空疏坐久闲,聊随云影下吴山。驱驰斗粟应怜我,勉强人情亦厚颜。浊酒淳漓元不较,梅花的皪欲同攀。行行小艇撑寒碧,剡夜无妨共载还。

吟怀祗怕俗尘迷,若慕唐人也自痴。要识性情根极处,请观三百五篇诗。

豫让桥边杨柳树,春至年年青一度。行人但见柳青青,不问当时豫让名。斯人已往竟千载,遗事不随尘世改。断碑零落野苔深,谁识孤臣不二心。豫让桥,路千里,桥下滔滔东逝水。君看世上二心人,遇此多应羞愧死。

春色乡枌老,波声客櫂催。林乌贪夕哺,都鹢怨风摧。虑晦囊中颖,加餐案上杯。重来期岁晏,飞藻右邹枚。

江南二月正多春,雨雪痴酣似醉人。迷杀北归江上雁,百花楼外一声新。

夜窗父子共煎茶,一点青灯冷结花。村落盗清无犬吠,园林月上有啼鸦。

賸得浮生十日闲,一逢胜处便凭栏。天开池沼供鱼乐,雨洗峰峦与客看。活计只须携蒻笠,谋身空叹负儒冠。试听矶上垂纶叟,不信人间有热官。

风高月暗水云黄,淮阴夜发朝山阳。山阳晓雾如细雨,炯炯初日寒无光。云收雾卷已亭午,有风北来寒欲僵。忽惊飞雹穿户牖,迅驶不复容遮防。市人颠沛百贾乱,疾雷一声如颓墙。使君来呼晚置酒,坐定已复日照廊。怳疑所见皆梦寐,百种变怪旋消亡。共言蛟龙厌旧穴,鱼鳖随徙空陂塘。

茶磨山前水似苔,红妆队队踏青回。衣香花气熏人醉,蛱蝶蜂儿扑面来。

湖暖开冰已借春,山晴留雪要娱人。昨游未当清奇在,路冻重来眼却新。

红蚕缘枯桑,青茧大如瓮。人争捩其臂,羿矢亦不中。微微待贤禄,一一希入梦。纵操上古言,口噤难即贡。蛟龙在怒水,拔取牙角弄。丹穴如可游,家家畜孤凤。凶门尚儿戏,战血波澒溶。社鬼苟有灵,谁能遏秋恸。童麋来触犀,德力不相及。伊无惬心事,只有碎首泣。况将鹏虱校,数又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