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梵才大师归天台

建刹存真意,崇台表大因。
中藏般若偈,外护赤城神。
花雨长霏昼,松风自扫尘。
媿心同范宁,莲社阻相新。

作品评述

《送梵才大师归天台》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赵概。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建立寺庙以保存真正的佛教思想,
崇拜高山以展示伟大的缘起之因。
内部传承着般若经文,
外部保护着位于赤城的神灵。
花瓣像雨一样纷纷飘落,
松树的风吹拂自然扫去尘埃。
我愧心虽与范宁相同,
但莲社阻碍了我们之间的相见。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的推崇和对修行者的送别之情。诗中提到了建立寺庙以保存真正佛教思想的目的,以及对高山的崇拜,表达了对佛教教义和佛教修行者的敬重。诗中还提到了内部传承般若经文,外部保护赤城神灵,显示了对佛教教义和信仰的维护与守护。

诗中描绘了花瓣像雨一样飘落的景象和松树的风扫去尘埃的情景,以自然景观来表达对净化心灵、追求真理的向往。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与范宁相同的愧疚之情,但莲社却阻碍了他们相见,体现了作者对离别的惋惜与无奈。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思想、修行和信仰的崇高评价,同时也透露出对离别和阻碍的悲凉情绪。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诗词展示了作者对清净和真理的追求,以及对心灵净化的向往。

诗词推荐

遗墨消磨顾陆余,开元一一数吴卢。本朝唯有宗元近,国本长留後世模。出世真人气雍穆,入蕃老释面清癯。居人不惜游人爱,风雨侵陵色欲无。

鸟啼花落暮春天,一遇斯晨一泫然。旧业岂无书可读,遗言犹有石堪传。孝思不碍飞遐想,忠愤何由竭报缘。庙社已同缨绂尽,尊尧千古忆陈编。

抗辔蹑飞景,携手仰员罗。空谣发新声,群响随节和。琼音动虚籁,神宇凌高歌。偃盖沧浪宫,整襟翔玉华。流目厌尘袂,轩冕卑泥沙。咄咄樊笼子,胡不餐朝霞。他年一抔土,得失奚足夸。舍生失天爵,扰扰真蓬麻。

去到双林见旧游,眉弯新月眼横秋。寒暄未举宜先问,因甚桥流水不流。

郡理日闲旷,洗心宿香峰。双林秋见月,万壑静闻钟。珮玉行山翠,交麾动水容。如何股肱守,尘外得相从。

南枝才放两三花,雪里吟香弄粉些。淡淡著烟浓著月,深深笼水浅笼沙。

结茅苍岭下,自与喧卑隔。况值雷雨晴,郊原转岑寂。出门看反照,绕屋残溜滴。古路绝人行,荒陂响蝼蝈。篱崩瓜豆蔓,圃坏牛羊迹。断续古祠鸦,高低远村笛。喜闻东皋润,欲往未通屐。杖策试危桥,攀萝瞰苔壁。邻翁夜相访,缓酌聊跂石。新月出污尊,浮云在巾舄。常隳腐儒操,谬习

洞深烟树碧氤氲,只采灵苗不采薪。闻着踪由多懒说,相逢莫有姓韩人。

秋山日摇落,秋水急波澜。独见鱼龙气,长令烟雨寒。谁穷造化力,空向两崖看。

瘴江西去火为山,炎徼南穷鬼作关。从此更投人境外,生涯应在有无间。

刘季开基主,周昌托子臣。不能活如意,何况戚夫人。

乘风飞步碧崔嵬,万壑千岩入眼来。古甃直穿沧海破,浮图高拂白云开。龟公埋没今无冢,乌喙登临旧有台。立尽斜阳不归去,一声孤雁过蓬莱。

欲作一男子,须了四般事。财能使人贪,色能使人嗜。名能使人矜,势能使人倚。四患既都去,岂在尘埃里。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民家黑森森,官家一片灯。民家锅朝天,官家吃汤丸。

曾侍天王玉几傍,捲帘袍色殿中央。重宵未彻宫县乐,上宰初持万寿觞。晓日半临幡影转,春风遍送佩声长。今朝千里穿云岭,喜举亲舆返故乡。

旧燕衔泥绕壁廊,巢痕下上暖斜阳。将雏栖稳黄金屋,影断东风五柳旁。

一片水环璧,分明镜可窥。游鱼吹白沫,浴鹭扑清漪。有月有星夜,无云无雨时。倚栏相对处,如看浑天仪。

江山倏清丽,云月助色泽。向来面面景,今日谁洗涤。主人倚晴槛,回首笑谓客。府公实知己,馀事懒经画。帲幪廓大厦,轩窗开泽园。架檐逼象纬,植础压卤斥。仰看天宇大,俯觉地轴窄。端如倩巨灵,妙手重开辟。此兴固非浅,无入不自适。华关望中敬,棠阴坐上得。波光动藻井,帆影

洛阳城东西,长作经时别。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