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孙端叟蚕首十五首其十五织妇

织妇手不停,心与日月速。
常忧里胥来,不待鸡黍熟。
但言督县官,立要断机轴。
谁知公侯家,赐帛堆满屋。

作品评述

《和孙端叟蚕首十五首其十五织妇》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织妇手不停,心与日月速。
常忧里胥来,不待鸡黍熟。
但言督县官,立要断机轴。
谁知公侯家,赐帛堆满屋。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勤劳的织妇的形象。她的手忙碌不停,心思敏捷如日月迅速流转。她时常担忧官府派人来监督工作,甚至在鸡黍(一种米食)还未煮熟时就开始工作。她只听说县官来视察,就立即要求停止织机的运转。然而,谁知道公侯之家给她赐予的丝绸已经堆满了屋子。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织妇的形象,表达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对生活的担忧与期待。织妇的手不停地工作,象征着她的勤劳和辛劳,而她的心思则比日月更快速地转动,显示了她机智敏捷的思维。她常常担忧官府派人来监督工作,因为她清楚地知道延误生产可能会带来不利的后果。她甚至在食物煮熟之前就开始工作,显示了她不敢有丝毫懈怠的态度。

然而,诗的最后两句带来了戏剧性的转折。织妇听说县官来了,便立刻要求停止织机。但事实上,她不知道的是,她所服务的公侯之家已经给她赐予了丰厚的奖赏,屋子里已经堆满了赐予的丝绸。这种情节的安排暗示了社会的不公与不平等。织妇辛勤劳动,却只能在听到县官到来的消息时停下来,而公侯之家却有足够的财富赏赐她。这种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反映了作者对社会不公与贫富差距的关切。

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织妇的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和对生活的期待,同时也暗示了社会的不公和贫富差距,使读者对社会现实产生思考。

作者介绍

本卷作于皇祐五年(一○五三),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宛陵文集》自《和吴沖卿元会》始,原编卷一七;自《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始,原编卷一八;自《韩子华遗冰》始,原编卷三九;自《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始,原编卷四○。

诗词推荐

常嫌门外车,驱驰但扬尘。今朝故人来,喜听声辚辚。昔别自梁苑,分飞湘吴闽。痛心鸣镝祸,事往勿复陈。共载谐寥閴,分筇上嶙峋。山川旧赏识,挟友意弥新。徘徊小精庐,剧谈口翻津。为言漂荡余,投迹荒寒滨。夕火斧僧林,朝餐籴邻囷。官闲非所恨,有禄不济贫。牢愁写万斛,语壮

凋邑租符紧,荒祠木偶新。吏谈长官健,巫托社公嗔。烹犬看承客,吹螺降送神。二豪怀肉返,去诳别村人。

毛桃犹带蕊,青杏已团枝。老不禁春恼,应知老易欺。

瘦策松间日又斜,更过东崦吃僧茶。丹青岭树胆寒叶,水墨江天噪乱鸦。付酒一杯真乐事,读书万卷是愁涯。更尝世故知閒味,河水依然鬓自华。

村鸡已报晨,晓月渐无色。行人马上去,残灯照空驿。

晴窗欲晓鸟声春,唤起藜床入定身。老去不知三月暮,梦中亲见两诗人。

哑儿峡西山已尘,驮金辇帛无断群。河湟故疆尽收复,解辫厥角归如云。堂中玉带赐丞相,陇外金节酬将军。唐兵万里若日月,请作古今人未闻。

云与同闲鹤并孤,嗒然隐得几今吾。敲来石火炊先熟,服久山泉体自臞。隔舍有僧同说梦,抄方无剂可医迂。晓窗岚翠浓于染,自看长松过雨图。

周丰贵隐耀,静默尊无名。鲁侯询政体,喻以治道精。莅人在忠悫,疑叛由会盟。一言达至义,千载良为程。

青青陌上草,秋徂故应省。疾风试飘叶,寒露犹湛颍。冰霜来无时,尔命讵坚永。滋蕃奈尔何,咄咄临此景。

独向山中觅紫芝,山人勾引住多时。摘花浸酒春愁尽,烧竹煎茶夜卧迟。泉落林梢多碎滴,松生石底足旁枝。明朝却欲归城市,问我来期总不知。

文武中兴相,名高北斗南。茂弘恢远量,安石畅玄谈。六策陈丹扆,三休寄梦庵。人亡今孰赖,忧国意如惔。

江北有大洲,洲上堪力耕。此中宜五谷,不及西阳城。城畔多野桑,城中多古荒。衣食可力求,此外何所望。

溪边紫气半空浮,父老携杖看故侯。叔夜相思曾命驾,子猷一返少来舟。煨残僧芋平分吃,说道天花烂漫休。村叟安能留此客,地行仙偶出山游。

知君豹隐白云村,杖履春风忽过门。独立幸无妻子累,老成喜有典型存。冰悬古树花尤雋,雪涨寒江水不浑。冷落十年灯火读,何时窗下约重温。

蒲芽长短草浮沉,地傍官河带竹林。风约萍开晓天静,蜻蜓聚立紫荷簪。

野步忘归远,春心不自休。管弦非老伴,风雨定花仇。柳暗深深路,溪寒小小楼。谢娘歌白伫,此意可忘忧。

晓窗生白已莺啼,啼在宫花第几枝。烟断兽炉香未绝,曲房朱户梦回时。

我生堕贫中,欲避将安之。去年未是贫,假贷犹有辞。亲朋戒今年,相与谢往来。朝昏曷以度,半菽藜羹杯。大笑不知悔,且和渊明诗。儿曹相与语,我幸乏此才。

越山杨梅最珍美,人杰地灵生项里。江东庙食忆至今,应缘似舜重瞳子。南方炎威无时穷,落在故乡草木中。请看枝头万点火,犹是咸阳三月红。摧刚作柔随物转,妇人之仁仍可见。风姿和味说难名,颜色与香收易变。炎炎夏日帘影垂,玷污玉笋明瓠犀。映出越女天下白,压倒骊山生荔枝。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