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福昌寺

风日萧萧林翠开,支筇古寺独徘徊。
山中不怪无人识,十五年前一度来。

作品评述

《入福昌寺》是宋代文人孙应时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风儿轻拂着树林,阳光明媚,翠绿的枝叶摇曳欢开。
我独自在古老的福昌寺里徘徊,
山中的寂静并不奇怪,因为无人能认识这里,
就在十五年前,我曾经一度来过这里。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孤独地来到福昌寺的情景。风轻拂树林,阳光明媚,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色。福昌寺古老而庄严,但又显得孤寂,没有人能够理解这里的深意和历史。作者在十五年前曾来过这里,现在再次回到这里,他的心情是复杂而深沉的。

赏析:
《入福昌寺》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福昌寺的情感与思考。风儿轻拂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了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与古寺的庄严与孤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通过描述福昌寺的无人识别,表达了对于寺庙中历史与文化的无人理解的遗憾。同时,诗中提到自己曾经在十五年前来过这里,这种重返古寺的情感投射出作者内心对时光流转的思考和对人事变迁的感慨。

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寥的心境,以及对人世间繁华与寺庙宁静的对比。通过对福昌寺的描绘,作者抒发了自己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于历史与文化的珍视。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思索和回味的空灵美感。

作者介绍

孙应时(一一五四~一二○六),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从陆九渊学。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台州黄巖尉。歷秦州海陵丞、知严州遂安县。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应辟入崈幕。后知常熟县。宁宗开禧二年改通判邵武军,未赴而卒,年五十三。有文集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烛湖集》二十卷。事见本集附编宋杨简《孙烛湖圹志》、张淏《孙应时传》。 孙应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烛湖集》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平津阁上夜题诗,绣牍亲裁与项斯。字比宫云俱五色,情将禁柳共千丝。袖中携出香偏入,马上看时月故随。自是阳春元寡和,莫言寒屋报书迟。

改年三日已悭晴,又遣微吟和雨声。压屋天卑如可问,舂胸愁大莫能名。旧游觅梦容高枕,新计摊书剩短檠。拈出山城孤馆句,知应类我此时情。

芳日俄逢谷,空山未见花。因过处士宅,宛是野僧家。古井春无水,衡门晚带霞。釜鱼君莫叹,卜岁正盈车。

祀盛体荐,礼协粢盛。方周假庙,用鲁纯牲。捧撤祗敬,击拊和鸣。受釐归胙,既戒而平。

海棠已绽牡丹芽。犹有东君向上花。不须惆怅怨春华。装缀园林新景物,推敲风月旧情怀。也饶浪蕊与浮葩。

豳郊寒重勒春迟,消息如今尚未知。只是垂杨最先得,每朝来觅向东枝。

羸如蓐妇多忌,倦似田翁作劳。玩具僧梳刖屦,欢悰丁尾龟毛。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出其闉闍[1],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2],聊可与娱。

故人子曾子,居处近金精。福地佳山水,诗家老弟兄。十年重会面,一笑最关情。万象亭前月,今宵为我明。

几日东风雨乍晴,独骑官马绕湖行。诗成酒力都消尽,人与仙花一样清。

银海清泉洗玉杯。恰篘白酒冷偏宜。水林檎嫩折青枝。争看使君长寿曲,旋教法部太平词。快风凉雨火云摧。

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静室深下帘,小庭新扫地。褰裳复岸帻,闲傲得自恣。朝景枕簟清,乘凉一觉睡。午餐何所有,鱼肉一两味。夏服亦无多,蕉纱三五事。资身既给足,长物徒烦费。若比箪瓢人,吾今太富贵。

异事严州省见稀,幅巾阑角立多时。青林白鸟自成画,急雨好风当有诗。酷信医方逢酒怯,强驱吏牍坐衙迟。悠然笑向山僧说,又得浮生一局棋。

无心买酒谒青春,对镜空嗟白发新。花下少年应笑我,垂垂羸马访高人。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一疏闢人千,孤忠殊可贤。丈夫不至此,君子有加焉。事济民生福,言违臣职愆。还须謄谏草,痛哭九重前。

清晓鸦啼睡梦间,喜闻飞雪满前山。揽衣忙作披衣意,不问轻寒且凭栏。

烈文辟公,锡兹祉福。惠我无疆,子孙保之。无封靡于尔邦,维王其崇之。念兹戎功,继序其皇之。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不显维德,百辟其刑之。於乎,前王不忘!

束薪从涧底,及此不时求。力比鹅黄酒,功如狐白裘。分才具糜粥,余事暖衾稠。复恐成骄惰,三更起饭牛。

淞租一百五十万,比似他邦十倍过。不是乘除嬴缩妙,催科下下阱人多。白■红鲜百万艘,张侯三法独称优。黄堂赏罚明惩劝,彩帐旌功第一寿。道不拾遗户不关,田莱尽辟驿桥完。金陵天使如相问,此是薄乡好宰官。风云有路开骐骥,枳棘无巢宿凤凰。东阁相君为座主,便从玉笋立朝班。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