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送弱翁

山客复何去,柴门故夜开。
月寒醒鸟梦,松影误溪苔。
水上孤舟解,林端一磬来。
知君非远别,相送亦徘徊。

作品评述

《月夜送弱翁》是一首明代的诗词,作者是实印。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山客又何处去,柴门在故夜间开。
寒月唤醒了鸟儿的梦,松树的影子误入溪边的苔。
孤舟在水上解缆,远处林端传来一声磬声。
我知道你并没有远行,但还是送你离开时徘徊。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月夜送别的场景。诗人看到一位山客即将离去,山客的柴门在深夜敞开。寒冷的月光唤醒了沉睡中的鸟儿,松树的影子误入了溪边的苔。孤舟轻轻地离开水岸,远处的林间传来一声悠远的磬声。诗人明白山客并没有远行,但还是在送别时徘徊不舍。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月夜送别的情景,表达了离别时的思念和不舍之情。诗中的山客可能是一位游子或旅人,柴门的敞开象征着他即将离去。月寒醒鸟梦和松影误溪苔这两句表达了山客离去的动静,也描绘了夜晚的静谧和寒冷。水上孤舟解和林端一磬来两句则突出了送别的场景,孤舟轻轻离开水岸,远处传来的磬声让整个环境更加凄凉。最后两句“知君非远别,相送亦徘徊”表达了诗人对山客的思念和不舍之情,明白他并没有远行,但还是徘徊在离别的边缘。

整首诗运用了自然景物和细腻的描写,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离别时的无奈和不舍。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交融,给人一种深情的感觉。通过对细节的把握和描绘,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安静而凄美的夜晚,让人产生共鸣和体味离别的苦涩。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准确的意象,展现了明代诗歌的特色和韵味。

诗词推荐

合浦还珠旧有亭,使君方似古人清。沙中蚌蛤胎满,潭底蛟龙睡不惊。

论姓名先薛,谈经我愧匡。同登太常第,更接郑公乡。别恨惊三纪,还书欠几行。犹馀清夜梦,载月渡沧浪。

将军开国之武臣,早附凤翼攀龙鳞。烟云惨淡蔽九野,半夜捧出扶桑轮。前年领兵下南粤,眼底群雄尽流血。马蹄带得淮河冰,洒向江南作晴雪。潮阳僻在南海滨,十载不断干戈尘。客星移处万里外,天子亦念遐方民。将军高名迈千古,五千建儿猛如虎。轻裘缓辔踏地来,不减襄阳晋羊祜。

此老绝潇洒,久参曹洞禅。胸中有丘壑,左手取山川。树小风声细,岩深日影圆。江湖不归客,相对一茫然。

二雏毛骨秀仍奇,小小能吟大大诗。想得月中仙桂树,各从生日长新枝。

主鬯之重,允屡贤明。承华笔避,上嗣胜英。礼修乐举,育德开荣。一人元良,万邦以宁。

超然远览。是我辈人方俱眼。默想江湖。何处山川略得如。凉秋最胜。万顷芙蕖盖明镜。更乞清诗。要见胸中一吐奇。

清晨得小雨,凭阁意欣然。一扫群儿迹,稍稀游女船。烟波蘸山脚,湿翠到阑边。坐诵空蒙句,予怀玉局仙。

自问尔何事,端然信方策。本是鉏犁人,强为簪组客。何尝补万分,徒自劳七尺。还如裴昭明,罢郡归无宅。

江南忆,懊恼十西湖。秋月春花钱又赵,青山绿水越连吴。往事只模糊。

伏波自托真主,淮阴愿为假王。病厌鸢飞鼓躁,晚悲鸟尽弓藏。

老笔盘空墨未乾,最佳处与着危栏。江山分与诸贤客,风雨专为九日寒。白发自惊秋节序,黄花曾识晋衣冠。未须诗较明年健,别做茱萸一等看。

吾年五十五,汝生方九年。虽知得子晚,亦拟寿家传。立己要庄重,存心无躁偏。人皆可向上,从否勿归天。

小宴追凉散,平桥步月回。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将何迎睡兴,临卧举残杯。

关塞云西路,僧庐左右开。过岩逢石坐,寻水到源回。天籁吟松坞,云腴溢茗杯。宫城才十里,导骑莫相催。

一切法离分别相,依前诸相自如如。春风影里乾坤大,无限江山开画图。

新书欲献帝王家,奈此家贫道路赊。醉卧江村风雪里,时时自比贾长沙。

少将风月怨平湖,见尽扶桑水到枯。相约杏花坛上去,画栏红紫斗樗蒲。

下鹽广陌三条阔,斜倚危楼百尺高。

阴阴乔木下,翠影若云浮。满地紫桑椹,数枝黄栗留。迎风湖上去,避日竹间游。定作今宵雨,绕墙啼晓鸠。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