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华顶老僧

老宿清无侣,名山住有年。
须留三寸雪,衲挂半窗烟。
破屋眠秋雨,孤铛煮夜泉。
相逢笑相别,红叶满霜天。

作品评述

《赠别华顶老僧》

老宿清无侣,
名山住有年。
须留三寸雪,
衲挂半窗烟。
破屋眠秋雨,
孤铛煮夜泉。
相逢笑相别,
红叶满霜天。

这首诗是明代圆复所作,表达了对离别的哀愁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老僧在清静的地方度过了许多年,没有伴侣的存在。
居住在名山之上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
请留下三寸的雪,让它停留在我半掩的窗前。
衣衫上挂着半边薄雾,像是袈裟一样。
破败的屋子里睡眠在秋雨中,
独自煮着夜泉的水声。
相逢时我们欢笑,分别时我们相互告别,
红叶满天空,霜已覆盖大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一个老僧在名山之上度过了许多年孤独的生活,即使身处清净的环境中,也难免感到离别的悲伤和岁月的流转。诗中通过描写老僧的生活环境,如破旧的屋子、秋雨中的眠睡和夜泉的煮水声,表达了老僧的孤独和清贫。同时,诗中的红叶和霜天象征着季节的更替和时光的流转,突显了岁月无情的无常性。

诗人通过对离别和岁月的描绘,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的相互关系。尽管生活质朴而清净,但离别的忧伤依然存在。红叶满霜天的景象也暗示着人生的终极归宿,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人物的心理描写,传达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这首诗既有离别的伤感,也有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思考,给人以思索和共鸣,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离别的痛感。

诗词推荐

月郎众星稀,天高万籁息。草露湿秋虫,悲凄声唧唧。隔窗听鸣机,寒光曙犹织。微物固催人,尤为贫女惜。

山根出泉泻鸣玉,上有苍崖擎佛屋。无风水石自撞触,不尽潮音发寒谷。宰官不是云间陆,旧识南泉生处熟。当轩大榜与名目,平地重翻偃溪曲。曲中时转三妙语,一一声音谈佛祖。喧豗噫视十方鼓,万壑风雷送烟雨。此声不属闻中取,六鉴相攘竟谁主。后来纷纷何足数,五乳峰头曾赚举。

岩云掩竹扉,去鸟带馀晖。地僻生涯薄,山深俗事稀。养花分宿雨,剪叶补秋衣。野渡逢渔子,同舟荡月归。

男儿更老气如虹,短鬓何嫌似断蓬。欲问桃花借颜色,未甘著笑向春风。

山行密雨来纷纷,过午人家犹掩门。水寒鸥鸟亦亡赖,烟湿梅花如欲言。顿忘客子怀抱恶,可喜丈人颜色温。而今何计百年事,乞与清诗当绿樽。

蕊香不恋琵琶结。舞衣折损藏花蝶。春梦未堪凭。几时春梦真。愁把残更数。泪落灯前雨。歌酒可曾忄欠。情怀似去年。

淑妃寒食语,千载尚堪哀。不念同光帝,□□□□□。

南来数月计多违,节序如流已授衣。旅舍不堪黄叶落,暮天遥望白云飞。唯有同来野僧在,病吟相对说西归。

木落雨翛翛,桐江古岸头。拟归仙掌去,刚被谢公留。猛烧侵茶坞,残霞照角楼。坐来还有意,流水面前流。香刹通真观,楼台倚郡城。阴森古树气,粗淡老僧情。壁画连山润,仙钟扣月清。何须结西社,大道本无生。静室焚檀印,深炉烧铁瓶。茶和阿魏暖,火种柏根馨。数只飞来鹤,成堆

凉意今年早,蟾光七泽多。凭栏共怀古,拥袂独高歌。风物关山远,功名岁月过。一樽聊复尔,於此兴如何。

孤棹闽中客,双旌海上军。路人从北少,海水向南分。野鹤伤秋别,林猿忌夜闻。汉家崇亚相,知子远邀勋。

得意烟霞不讳穷,一庵聊寄寂寥中。山从树杪参差见,水过花阴曲折通。闲倚胡床溯新月,时停团扇受微风。元知梦境无真实,不待邯郸觉後空。

百媚春风面。凤箫催、绿么舞遍。玉鸾钗、半溜乌云乱。悄疑是、梦中见。曲叹弓弯袖敛。绣芙蓉、香尘未断。买一笑、千金拼。共醉倚、画屏暖。

剥啄朝来送好音,唱妍酬丽自书林。柴门未扫檐垂溜,笔退谁知抱膝吟。

赫赫离精御炎陆,滔滔炽景开隆暑。冀延神鉴俯兰尊,式表虔襟陈桂俎。

只见如山白浪飞,更堪动地黑风吹。渺茫直际九州外,汹涌常如八月时。河伯岂能穷海若,灵胥仅可吓吴儿。惜无散发骑鲸友,共了南游一段奇。

莫倚危栏学冻吟,英雄到此泪沾襟。纷纷只解毛锥子,毕竟何人办赤心。

步入罗湖石径斜,阴阴乔木锁烟霞。小桥流水君须记,便是丁和处士家。

昨晚匆匆解尽船,石门未到已黄昏。殷勤净慧烟中塔,送我今朝过石门。

有客远方来,酌我一杯茗。我醉方不啜,强啜忽复醒。既凿浑沌氏,遂远华胥境。操戈逐儒生,举觞还酩酊。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