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太后合春帖子六首

圣诏颁宽大,天恩遍迩遐。
雷风孚号令,草木动萌芽。

作品评述

诗词:《太皇太后合春帖子六首》
朝代:宋代
作者:苏颂

诗意和赏析:
《太皇太后合春帖子六首》是苏颂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通过描绘春天的到来,表达了皇帝的恩泽广布、自然界万物复苏的美好景象。

这首诗词以太皇太后颁发宽大的诏令为开篇,意味着皇帝的慈悲与仁爱。"天恩遍迩遐"一句表明这份恩泽遍及天下,无所不及。接着,诗人运用雷和风的形象,来象征皇帝的号令,这些号令像雷声一样威严有力,像春风一样温暖而和煦。"雷风孚号令"这句诗表达了皇帝的声望和威严,使人感受到皇帝的至高无上权威。

在后两句中,苏颂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草木动萌芽"一句表达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大地上的草木都开始发芽生长,呈现出勃勃生机。这里的景象与皇帝的恩泽联系在一起,象征着皇帝的恩典也如春风一样滋养着大地和人民。

这首诗词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展现了宋代皇帝的慈悲和恩泽。诗人通过雷声和春风的意象,将皇帝的号令和春天的景象相结合,以表达皇帝的声望和权威,以及他对整个国家和人民的关怀和呵护。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皇帝的恩德普照大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希望和生机的春天世界。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诗词推荐

岭花袍紫不知名,涧草茸青取次生。便是常州草虫本,只无蚱蜢与蜻蜓。

万山不许一溪奔,栏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臣主一意合,风云平地生。立朝专论谏,为国总枢衡。行矣登三事,悲哉奠两楹。辍瓜恩意重,终始备哀荣。

松杉围静室,踪迹远人群。抱疾添华发,看山羡白云。苔痕经雨长。蝉韵带风闻。独坐无来客,西轩日又曛。

前山不碍远,断处吐尖碧。研青点无光,淡墨近有迹。前林横白云,复与後岭隔。孤舟川上人,引望不知夕。安得老画师,写寄幽怀客。

盖将军,真丈夫。行年三十执金吾,身长七尺颇有须。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南邻犬戎北接胡,将军到来备不虞。五千甲兵胆力粗,军中无事但欢娱。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铛乱点野酡酥。紫绂金章左右趋,问著只是苍头奴。美人一双闲且都,

老僧分袂倏三年,犹访芳池跃翠泉。新叠两山都未识,北堂引看更东偏。

我生不是先,偶与前辈隔,古人犹爱水,况此千丈碧。孤圆本然明,万象纷如绎。行吟鬼破胆,坐钓风生腋。疏梅逞晨妆,漏月印金璧。奇峰列云影,平桥涨春泽。四时如劈剪,一照成虚射。缅想亭中人,屡憩泉上石。心空见了了,起觅已他适。吾诗复何言,镜镜如痕迹。

行行观我圃,物理析秋毫。日夜新花发,春秋老树高。力耕何所获,瓮灌未为劳。天地一樽酒,螟蛉视尔曹。

诗名不易出,名出又何为。捷到重科早,官终一郡卑。素风无后嗣,遗迹有生祠。自罢羊公市,溪猿哭旧时。

后苑归来月上初,天歌吹引下鸾与。春风料峭馀寒重,犹索金函览奏书。

浓霜失暄妍,短日淡无色。回风振中园,摇落声策策。草根饥鸟啄,飞舞时啧啧。野荒无遗粒,卒岁将何食。鲜鲜西墙下,幽草弄寒碧。四时不吾欺,聊假汝顷刻。

遮眼文书倦,可人亲友赊。寸疏无更有,鸦断直还斜。两鬓宁禁白,余生孰可涯。关余三作径,愧尔五其车。

我行如辘轳,西上复东下。触热泝江船,迎霜归越舍。齐山至禹穴,百六十长亭。江头矶上叟,嗤我太营营。朝见上江来,暮见下江去。君为何物官,拜罢乃尔遽。语叟且勿嗤,我本寒乡士。三年饕汉粟,中秘仍太史。为亲乞左官,得贰江南州。人淳土物美,官暇餐钱优。心欢亲意足,家喜

唐贤存雅制,诗笔仰防闲。递去权应紧,封回债已还。带班犹恐俗,和节不妨山。酒箧将书簏,谁言季孟间。

尚忆都门祖帐时。重来动是十年期。云拖暮雨留行色,露挟秋凉入酒_。湖上雁,水边犀。未须矫首叹来迟。北风满地尘沙暗,宣室方劳丙夜思。

轻刑死人众,丧短生者偷。仁者自此薄,哀哉不能谋。露台惜百金,灞陵无高丘。浅恩施一时,长患被九州。

君不见唐朝郭元振,退朝愉色奉温清。又不见国初王文康,黑头拜相归捧觞。台衮崇严亲寿考,历数古今良亦少。而况二老偕耆颐,如二公者那易有。四窗爽气舒云霞,相业这盛专一家。父子弟昆踵科级,到公名业尤荣华。蔡州擒吴抑何半,开幕江淮护诸将。手提黄钺却欃枪,即军中册右丞

游丝千万暖风柔。只系得春愁。恨杀啼莺句引,孤他语燕攀留。纵然留住,香红吹尽,春也堪羞。去去不堪回首,斜阳一点西楼。

除地国南,有基崇崇。载陟载降,式虔式恭。燎烟既燔,黻冕斯容。神如在焉,肆予幽通。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