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玄晖

归舟云树句能工,吟到澄江迥不同。
非是笔端多变态,如何人道有唐风。

作品评述

《谢玄晖》是宋代徐钧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归舟云树句能工,
吟到澄江迥不同。
非是笔端多变态,
如何人道有唐风。

诗意:
这位诗人以巧妙的笔墨描述了一幅壮丽的景象,通过船归途中看到的云雾和树木,展现了自己的才华。他的吟咏之声传达到了澄江之上,与众不同。这并非是他的笔端技巧多变所致,而是他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表达了风格独具的唐代诗风。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和诗歌创作的思考。诗人在归舟的途中,把目光投向天空中的云雾和江边的树木。他认为自己的才华能够通过诗歌表达这些景物的美丽与壮丽。他的吟咏之声不同于常人,能够在澄江之上回荡,与众不同。诗人强调,这种与众不同并非仅仅是他笔端技巧的多变,而是他在表达中融入了唐代诗歌的风格,使其独具一格。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示了诗人的才华和对诗歌的追求。他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将自己的情感与诗歌融为一体,使作品充满了唐代诗歌的风韵。诗人的思考也引发了人们对诗歌创作的思考,诗歌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示,更重要的是通过表达情感和思想,引发读者的共鸣。

总之,《谢玄晖》这首诗词以简洁而精炼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诗歌创作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的才华和对唐代诗风的追求。这首诗词引发了人们对诗歌创作本质的思考,以及对诗人情感与思想的表达方式的探索。

作者介绍

徐钧,字秉国,号见心,兰溪(今属浙江)人。以父荫爲定远尉。宋亡不仕,金履祥尝延以教授诸子。精于史学,曾据《资治通鉴》所记事实,爲史咏一千五百三十首。今存《史咏集》二卷,五代部分已佚失。事见本集附许谦、黄溍、张枢序,清光绪《兰谿县志》卷五有传。 徐钧诗,以《宛委别藏·史咏集》爲底本,校以《续金华丛书》本(简称金华本)。

诗词推荐

托情忻六学。游目爱三余。覆局能悬记。看碑解暗疏。诓尝游魏冉。那时说范睢。池水朝含墨。流萤夜聚书。

贱妾如桃李,君王若岁时。秋风一已劲,摇落不胜悲。寂寂苍苔满,沈沈绿草滋。繁华非此日,指辇竞何辞。

人因雅俗分高下,同是园林兴不同。时觉燕莺相尔汝,焉知蜂蝶有雌雄。岂惟酒可兼诗可,常在花中与竹中。秋老纱窗犹未换,要令深夜月华通。

忆昔梦中游,高怀怅冥邈。箯舆入来,精爽欲飞跃。九锁相回环,群峰俱卓牵。地胜幻蓬莱,天低眇嵩岳。古道矗危亭,断涧横略彴。流泉翠蛟舞,怪石紫鳞错。坡仙不可见,墨香俨犹昨。迤逦跨五洞,解衣小盘礴。烟萝蔓千树,风松鼓万壑。元放时往来,仙家有真乐。石鼓叩即鸣,乳泉甘

岳岳冠盖彦,英英文字雄。琼音独听时,尘韵固不同。春云生纸上,秋涛起胸中。时吟五君咏,再举七子风。何幸松桂侣,见知勤苦功。愿将黄鹤翅,一借飞云空。

雨湿蓼花千穗红。

政为梅花忆两京,海棠又满锦官城。鸦藏高柳阴初密,马涉清江水未生。风掠春衫惊小冷,酒潮玉颊见微赬。残年飘泊无时了,肠断楼头画角声。

风暖日高花动气,鸣鸠乳燕自求群。经营美景还诗匠,倾扫顽愁赖酒军。

七百甲子老禅和,安贴家邦苦是他。人问西来指庭柏,却令天下动干戈。

梦破巫峰十二鬟,家山逸驾尚容攀。桃花见面东风裹,应笑陈人老上颜。

照水飞禽斗影,舞风小径低花。征鸿排尽相思字,音信落谁家。系恨腰围顿减,禁愁酒力难加。楼高日暮休帘卷,芳草满天涯。

如磐夜气压重楼,剪柳春风道九秋。瑶瑟凝尘清怨绝,可怜无女耀高丘。

石梁人不到,独往更迢迢。乞食山家少,寻钟野寺遥。松门风自扫,瀑布雪难消。秋夜闻清梵,馀音逐海潮。

生平有癖好寻幽,一岁龙山四五游。或往或还都不计,盖无荣利可稽留。

赫赫惟皇,如日之光。肃肃惟后,如月之常。礼行一时,明照无疆。天子莅止,畴敢不庄。

谋身不解免飘蓬,零落孤舟西复东。双鬓虽青应早白,病颜更醉不成红。崎岖避俗人难合,憔悴多愁疾易攻。莼菜碧鲈秋正美,步兵终欲向江东。

春秋书闵雨,乃见先王制。有意在黎民,山川无不祭。今者望云霓,青天绝纤翳。为坛割舒鴈,盘血陈水汭。于时颇精虔,奠爵必亲涗。向夕有微阴,扫然还复霁。吾闻先儒言,阳骄不能闭。此时系穹旻,己力安所诣。宣王云汉诗,曾不鉴上帝。恨无奡荡舟,空自思跃蜧。

孤客倦夜坐,闻猿乘早发。背溪已斜汉,登栈尚残月。重峰转森爽,幽步更超越。云木耸鹤巢,风萝扫虎穴。人群徒自远,世役终难歇。入山非买山,采竹异采蕨。谁见子牟意,悁劳书魏阙。

梅传春信菊延秋,万壑千岩引胜游。明月半船招贺监,清风满袖挹浮丘。意间自得琴书乐,身隐犹怀畎亩忧。但得八荒皆寿域,饭疏饮水亦何求。

池上静难厌,云间欲去晚。忽背夕阳飞,乘兴清风远。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