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末清初屈大均的《龙眼(其二)》
拼音和注音
nián nián zhū zi shù , mò fù shèng cán sā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蚕桑:养蚕与种桑。《管子·山权数》:“民之通於蚕桑,使蚕不疾病者,皆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后汉书·东夷传·三韩》:“土地肥美,宜五穀。知蚕桑,作縑布。”宋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诗之五:“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清戴名世《庚辰浙行日记》:“盖东南蚕桑之盛,莫过於湖州。”
珠子:1.珍珠。2.装饰用的有孔小圆体。3.有光泽的小粒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请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原诗
七月孤圆熟,村村作果箱。
味能争黑叶,色更染黄姜。
逐利先三楚,乘秋出五羊。
年年珠子树,末富胜蚕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