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陵武帅李奭时叩殿帅为易宪章求书碑

江南无此一雄藩,稳称将军小踞蟠。
韬略世传天下少,棣华鼎峙帅臣难。
狂胡要使如灰灭,中国先须大头城,磨崖已辨中兴颂,洗眼西湖看北征。

作品评述

《谒金陵武帅李奭时叩殿帅为易宪章求书碑》是宋代刘过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分析和赏析:

中文译文:
来到金陵拜见武帅李奭时,恳求他为易宪章撰写碑文。

诗意:
这首诗词是刘过致敬武帅李奭时的一首颂词。诗人称赞李奭时是江南难得的杰出将领,虽然他的地位不高,但却展现出了将军的威严。他的智谋和军事才能在天下间少有人能及,他的地位就像是稳坐于蟠龙之上。然而,即使是杰出的将领,也难以在大宋的政治舞台上取得稳固的地位。面对外来的狂胡敌人,中国必须先保护好大头城,才能实现国家的安宁与繁荣。在这个关键时刻,刘过呼吁中国人团结一心,齐心协力,以期中兴之事早日实现。他还提到了西湖,表达了对北征战争的期待和祝福。

赏析:
这首诗词以武帅李奭时为中心,展现了他在江南地区的威望和军事才能。诗人通过对李奭时的赞美,突出了他在天下间的独特地位,同时也凸显了大宋时期政治的复杂性和将领们在政治斗争中的不易。诗中所提到的狂胡和大头城等词语,暗示着外敌的威胁和国家的危机感。而磨崖中兴颂和洗眼西湖看北征等表达,展示了诗人对国家光明未来的向往和祈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李奭时的称颂和对国家前途的思考,既表达了作者对将领的敬仰,又抒发了对国家兴盛的渴望和对外敌威胁的警惕。它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凝聚了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展示了诗人对时代的关注和热爱。

作者介绍

刘过(一一五四~一二○六),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多次应举不第,终生未仕。刘过是抗金志士,曾上书朝廷提出恢復中原方略,未被采纳。漂泊江淮间,与主张抗战的诗人陆游、陈亮、辛弃疾等多有唱和。晚年定居崑山。宁宗开禧二年卒,年五十三(明陈谔《题刘龙洲易莲峰二公墓》)。有《龙洲道人集》十五卷。事见元殷奎《復刘改之先生墓事状》、杨维桢《宋龙洲先生刘公墓表》、明万历《崑山志》卷三。 刘过诗,以原八千卷楼藏明嘉靖刊《龙洲道人诗集》(十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龙洲集》(简称四库本)、《江湖小集》(简称江湖集),汲古阁影宋抄本《宋群贤六十家小集·龙洲道人集》(简称六十家集)文字与《江湖小集》基本相似,酌予出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朵颐渠可换灵龟,世一艰如整乱丝。执手应须细商略,古来成败几枰棋。

醉来风帽半欹斜,风度他乡对菊花。最苦酒徒星散后,见人儿女倍思家。

衡门选龙首,摸索未容易。龙首许黄扉,却亦非难事。济物乃素心,好爵岂予志。时来亦不辞,焉用早谀媚。

此花南地知难种,惭愧僧闲用意栽。海燕解怜频睥睨,胡蜂未识更徘徊。虚生芍药徒劳妒,羞杀玫瑰不敢开。惟有数苞红萼在,含芳只待舍人来。

香尽铜炉火不增,一床寒被卧春冰。不知明月将人梦,去落红楼第几层。

趋义古君子,辞荣真丈夫。里门车下泽,子舍骑传呼。霜柏寒逾劲,庭荆老不枯,典刑今已矣,宰木叹群乌。

放船三家村,进棹十字港。云山互吞吐,水草遥莽苍。沙鸥下拍拍,野鹜浮两两。萧骚菰蒲中,小艇时来往。匡山如香炉,蓝水似车辋,梦魂不可到,于此寄遐想。瘦僧迎寺门,为我扫方丈,指似北窗凉,此味媿专享。我笑谢主人,聊可倚拄杖,吾庐已清绝,敢取鱼熊掌。

从来秋菊不曾栽,敢向西风怨不开。我自伤秋有高兴,非关特为菊花来。

夹路疏篱锦作堆,朝开暮落复朝开。抽心粔籹轻拖糁,近蔕燕支酽抹腮。占破半年犹道少,何曾一日不芳来。花中却是渠长命,换旧添新底用催。

砾索池边树,疏花照浅清。虽无却月观,且有一枝横。

山色蓝初染,湖光镜始磨。竹梢轻坠雨,花片乱随波。麈尾挥东晋,龙舟吊汨罗。莫愁春易老,畅饮一春多。

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

浴兰袭祉良辰启,握纪无为圣道尊。舄奕嘉祥充九禁,冲融和气遍千门。

曾与元方友,因知季子贤。乌衣况推笏,黄发询安问,重瞳览奏篇。此行宜努力,忠孝几人全。

工夫靠里方为学,时习奚分幼壮年。何幸席閒提掇紧,最明新处是陈篇。

落日依依下石头,乱云东望是苏州。人间何似归心切,独有春江不断流。

山意入时清。

恼杀未归客。桃花埙眼醉。

红蜡香烟扑画楹,梅花落尽庾楼清。光辉圆魄衔山冷,彩镂方牙着腕轻。宝帖牵来狮子镇,金盆引出凤凰倾。微黄喜兆庄周梦,六赤重新掷印成。

君多务实我多情,大抵偏嗔步月明。今夜山邮与蛮嶂,君应坚卧我还行。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