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苏轼的《南溪之南竹林中,新构一茅堂,予以其所处最为深邃,故名之曰避世堂》
拼音和注音
gāo rén bù wèi hǔ , bì shì yǐ wú xī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避世:避世bìshì离世隐居,避免和外界接触
无心:(动)没有心思:~学习|~工作。②(副)不是故意的;无意:言者~,听者有意。[反]有心。
不畏:不畏惧、不惧怕。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原诗
犹恨溪堂浅,更穿修竹林。
高人不畏虎,避世已无心。
隐几颓如病,忘言兀似瘖。
茅茨追上古,冠盖谢当今。
晓梦猿呼觉,秋怀鸟伴吟。
暂来聊解带,屡去欲携衾。
湖上行人绝,阶前暮霭深。
应逢绿毛叟,扣户夜抽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