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周知监二首

唐家谕巴蜀,通道至邛僰。
列郡徼西南,夷居半岩壁。

作品评述

《送周知监二首》是宋代文学家韩绛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唐家谕巴蜀,通道至邛僰。
列郡徼西南,夷居半岩壁。
春风桃李艳,秋管菊花秀。
人烟绝世绝,峥嵘直天势。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唐代时期,周知监(官职名)沿着通道来到巴蜀地区,进而到达邛僰。这个地方位于西南边境,那里的人民居住在峭壁上的半山岩壁之间。春天的时候,桃花和李花盛开,色彩艳丽;秋天的时候,菊花傲霜凌霄,鲜花争艳。山中的景色独特壮丽,使人感叹其雄伟的气势,仿佛直冲入云霄。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巴蜀地区的景色和特点。诗人通过对春天桃李花和秋天菊花的描写,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多彩。同时,描绘了人烟稀少的巴蜀地区的荒凉和与世隔绝的景象。最后两句“人烟绝世绝,峥嵘直天势”,通过形容山势的雄伟和壮丽,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情。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了壮美而荒凉的自然景观,展示了韩绛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受。同时,通过对巴蜀地区的描写,也间接反映了当时边疆地区的艰苦和与中原的隔离。这首诗词以其独特的形象描写和深沉的意境,展示了韩绛的才华和对自然景观的独到感悟,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诗词推荐

欲作一男子,须了四般事。财能使人贪,色能使人嗜。名能使人矜,势能使人倚。四患既都去,岂在尘埃里。

洛阳多旧迹,一日几堪愁。风起林花晚,月明陵树秋。兴亡不可问,自古水东流。

我坐华堂上,不必麋鹿姿。时来蜀冈头,喜见霜松枝。心知百尺底,已结千岁奇。煌煌凌霄花,缠绕复何为。举觞酹其根,无事莫相羁。

河韵依棹得风期,秦树湘云枉梦思。也好归来君富贵,未容言语我悲伤。

锦作薰笼越样新,迎春犹及送还春。花时色与香如此,花后娟娟更可人。

昔居天上兮珠宫玉阙,今入草莽兮事何可说。屈身辱志兮恨何时雪,誓速归泉下兮此愁可绝。

地已兼旬住,楼孤百尺登。谁与同我适,政尔待君曾。韩杜愁来读,西南乐得朋。仲春新雨霁,山远水波兴。

诗翁泛雪船,动趣两三篇。未快看梅眼,空流忆酒涎。□□冲冻凌,饥雁起荒田。儿女牵衣处,新春入暮年。

德行追前辈,声华擅一乡。游心终艺圃,得隽屡文场。小试栖鸾政,连飞荐鹗章。伤嗟台阁地,不许暂翱翔。

余赏其言,为赋寒泉溅雪,有环佩隐隐,飞度霜月。易水风寒,壮士悲歌,关山万里离别。杨花浩荡晴空转,又化作、云鸿霜鹘。耿石壕,夜久无言寂历,如闻幽咽。云谷山人老矣,江空又岁晚,相对愁绝。玉立长身,自是胎仙,舞我黄庭三叠。人间只惯丁当字,妙处在、一声清拙。待明朝

忆昨分携地,阴风送酒杯。深嗟九日菊,未说一枝梅。我友多贫士,夫君况茂才。行藏苟无愧,流落未须哀。

月月相逢只旧圆。迢迢三十夜,夜如年。伤心不照绮罗筵。孤舟里,单枕若为眠。茂苑想依然。花楼连苑起,压漪涟。玉人千里共婵娟。清琴怨,肠断亦如弦。

三四知音总道山,荷锄吾独在田间。人言病骥犹堪秣,伏枥何心十二闲。

避俗渊明心会景,只咏孤松秀冬岭。争识槎牙竹外枝,月上空阶间金影。

霜风近海夜飕飕,敢效庸人念褐裘。关吏虽通西域贡,王师犹护北平秋。黄旗驰奏有三捷,金印酬功多列侯。愿补颜行身已老,区区畎亩亦私忧。

杜门人事少,排闼相师来。童子忙驱鹤,先生正看梅。烦君滕口说,如我岂身媒。水镜能司马,隆中觅异才。

嘉幽兰兮延秀。蕈妖淫兮中溏。华斐斐兮丽景。风徘徊兮流芳。皇天兮无慧。至人逝兮仙乡。天路远兮无期。不觉涕下兮沾裳。

履道坊南竹径修,绿杨绿里水分流。众贤买得澄心景,独我居为养老秋。若比陈门成已僭,苟陪颜巷亦堪忧。无端风雨虽狂暴,不信能凌沈隐侯。

唤作大圆镜,波文从此生。何妨云影杂,榜样自天成。

湘君谁识是皇英,占得君山冷淡青。月满湖平相照处,姮娥应得见娉婷。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