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评述
《惜黄花》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许将。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雁声晚断。
寒霄云卷。
正一枝开,风前看,月下见。
花占千花上,香笑千香浅。
化工与、最先裁翦。
谁把瑶林,闲抛江岸。
恁素英浓,芳心细,意何限。
不恨宫妆色,不怨吹羌管。
恨天远、恨春来晚。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一种对黄花的怜惜之情。诗人在黄花凋零的时刻,感叹雁声渐断,天空中的云彩飘散。然而,正当一朵黄花绽放时,可以在风中观赏,在月下欣赏。这些花朵占据了千千万万的花朵之上,芬芳微笑,犹如香气浅淡。这些花朵似乎是经过精心培育和剪裁的,仿佛是从瑶林中摘取下来,随意抛洒在江岸上。它们的色彩素雅而浓郁,芳心细腻,意境无限。诗人并不对宫廷的妆饰之色感到遗憾,也不怨恨吹奏羌管的音乐。他只是对天空的遥远和春天的来临稍晚而感到懊恼。
赏析:
这首诗以黄花为主题,通过描绘黄花的美丽和凋落,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事物消逝的感慨之情。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雁声渐断、寒霄云卷的描写,突出了黄花的孤独和短暂的存在。诗人将黄花与其他花朵相比,形容其占据了众多花朵之上,香气浅淡,似乎是经过精心修剪的,展示了黄花的独特和美丽。与黄花相比,诗人对宫廷的妆饰和羌管的音乐并不感到遗憾和怨恨,显示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珍视和对纷繁世俗的淡泊态度。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间和季节的思考,对天空的遥远和春天的稍晚感到遗憾。整首诗词以流畅的语言和精细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黄花的怜惜之情,并通过对比和抒发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思考。
作者介绍
许将的生平
许将(1037---1111)中状元后,被任命为宋翰林院编撰、昭庆军判官,通判明州。神宗召对,授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本当由太常寺转任博士,因神宗赏识,超改右正言。第二天,值舍人院,第三天,判流内铨,举朝皆以之为荣。期间,许将恪尽职守,兴利除弊,神宗大加赞赏,诏令免试进知制诰。契丹陈兵二十万于代州边,并遣使索地,大战一触即发。许将毅然奉诏使辽,应答不卑不亢,晓以利害,使辽国放弃侵吞想法。还朝后,知审官西院,值学士院,判尚书兵部。任上,整顿民间自卫组织,使之趋于规范。进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后,因蔡确、舒亶忌妒陷害,黜知蕲州。第二年,以龙图阁待制起知秦州,改扬州,又改郓州。期间,当地狱中无犯人,士子不谤政,被誉为王曾在世。元丰六年(1083),召为兵部侍郎时上疏,对国防体制及军马物资等备工作提出建议,为朝野人士所赞许。绍圣元年(1094),入为吏部尚书,拜尚书左丞,中书侍郎。当时章惇为相,奏请掘元祐党首司马光墓,许将认为不可,并引经据典说服哲宗。崇宁元年(1102),进门下侍郎,累官金紫光禄大夫。抚定鄯州,廊州。因收复河、湟失地有功,转特进。御史中丞朱谔弹劾许将为人“左顾右视,见利则回……,强颜偷安……。”使许将一贬再贬。崇宁八年(1110)八月,奉旨为表兄宋福建兴化军城人传胪进士会元侍中兼枢密副使谥文正黄中庸撰铭。宋徽宗政和元年(1111)许将病逝,享年七十五岁,朝廷追赠开府仪同三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