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柳子玉地炉

凿地泥床不费功,山深炭贱火长红。
拥衾熟睡朝衙后,抱膝微吟莫雪中。
宠辱两忘轻世味,冰霜不到傲天工。
遥知麻步无人客,寒夜清樽谁与同。

作品评述

《和柳子玉地炉》是宋代文学家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凿地泥床不费功,
山深炭贱火长红。
拥衾熟睡朝衙后,
抱膝微吟莫雪中。
宠辱两忘轻世味,
冰霜不到傲天工。
遥知麻步无人客,
寒夜清樽谁与同。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深山中的生活情景。他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自在闲适的生活态度和超然世俗的心境。诗中主要表达了几个主题:自然与人工对比、宠辱不惊、独立自足的生活和清静的夜晚。

赏析:
首先,诗中描述了作者在山中建造简陋的泥床,但却不需要费力劳动。这一描写表达了自然环境的恬静和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其次,诗中提到深山的炭贱火长红,暗指深山中的木炭供应充足,生活富裕,使火长久不熄灭。这一描写与作者的自在闲适生活态度相呼应,突显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接着,诗中描写了作者在舒适的被褥中熟睡,直到朝廷衙门开启。这一描写暗示了作者远离尘嚣、不受外界干扰的宁静生活。

然后,诗中提到作者在冬雪中抱膝微吟。这一描写表达了作者在静谧的自然环境中,享受独处时的自我思索和吟咏的乐趣。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宠辱不惊的心态和超然世俗的情怀。作者说自己能够忘却对世俗的恩宠和羞辱,对人世间的名利不以为然。他自诩为傲天的工匠,不受外界的冷嘲热讽所动。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在寒夜中独自品酒的情景。他提到清樽,意味着自饮寡欢。这里的“谁与同”表达了作者清夜中的孤独感,也体现了他超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描绘了作者自在闲适、超然世俗的生活情景和心境。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独立自足生活的追求,同时表达了他对名利的淡然态度和对孤独的接纳。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投罾政尔不能逃,偶逭还遭别网要。此意岂能知数罟,不能他日且今朝。

自君之出矣,荏苒度寒燠。譬彼双鲤鱼,书辞长在腹。

疏疏帘外竹,浏浏竹间雨。窗扉静无尘,几砚寒生雾。美人乐幽独,有得缘无慕。坐依蒲褐禅,起听风瓯语。客来淡无有,洒扫凉冠屦。浓茗洗积昏,妙香净浮虑。归来北堂暗,一一微萤度。此生忧患中,一饷安闲处。飞鸢悔前笑,黄犬悲晚悟。自非陶靖节,谁识此闲趣。

雨后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白首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

翠柏阴中古泮林,诸生丛里两南金。君今肯山渊骞右,我亦情知籍湜心。有一茎齑斯可饱,无三万轴若为禁。明朝我亦东南去,莫雨江湖尽处寻。

系舟孤山脚,曳杖聊意行。三贤已仙去,丹青俨南荣。由来作诗苦,鼎峙太瘦生。碑板摘奇艳,银钩出金声。湖山久寂寥,谁能作斯人。

元和天子丙申年,三十三人同得仙。袍似烂银文似锦,相将白日上青天。

山月吟声苦,春风引思长。无由及尘土,犹带杏花香。

形若性,皆天与。常用汝,不为虎。非诗苦,瘦如许。以貌取,失子羽。

区区白屋一生酸,落落朱轓两鬓班,篆水秋成苍氏富,字江春暖玉人閒。二千石禄人常有,九秩年华天所悭。手种芝兰香满室,堂堂归去住青山。

杏林驿,雪之夕。老师张,弟子石。

城边一水抱城流,城外群山拥郡楼。

一室青芜长,终朝静不哗。圣贤开美酒,子母破新瓜。绿筱初翻箨,红蕖稍荐花。咄嗟功业晚,览照鬓初华。

绿草无端倪,牛羊在平地。芊绵杳霭间,落日一横吹。超遥送逸响,澶漫写真意。岂比卖饧人,吹箫贩童稚。

南山奕奕通丹禁,北阙峨峨连翠云。岭上楼台千地起,城中钟鼓四天闻。旃檀晓阁金舆度,鹦鹉晴林采眊分。愿以醍醐参圣酒,还将祇苑当秋汾。

忆昔风流秋社里,几人冰雪襟期。凉风吹散梦参差。寒灯多少恨,长笛不堪吹。别去化龙潭上水,东来不寄相思。白鸥应笑太忘机。沙头重载酒,休负桂花枝。

忠谋衮衮要须殚,几度敷陈舌木乾。夜半会思前席对,天遥毋使此心阑。

鹤发鸡皮十二人,非亲非故即比邻。觥筹交错情初洽,舌本澜翻事半陈。父祖艰难犹在耳,儿孙愤悱可书绅。主人未似宾之老,浩叹何当老似宾。

东风微解缀檐冰,仍喜朝来井水清。腊浅得春全未暖,雪悭和雨最难晴。小窗日暖犹棋局,穷巷更深尚屐声。莫把摧颓嫌暮景,且将闲散替劳生。

石扉深锁一龛云,未必人间只履存。持钵欲寻刘道者,镆铘不住刻舟痕。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