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夜闻钟

夜卧闻夜钟,夜静山更响。
霜风吹寒月,窈窕虚中上。
前声既舂容,后声复晃荡。
听之如可见,寻之定无像。
信知本际空,徒挂生灭想。

作品评述

山夜闻钟

远山寂然夜卧中,
夜晚风停,山谷钟声响。
霜风吹拂月色寒,
宛如窈窕的虚中高端。

钟声从前传来又渐停,
又从后方回荡而起。
听起来仿佛可以看见钟声,
但实际上逐渐变得难寻觅。

诗人信知时光的空虚,
徒然固执于生灭的幻想。

【诗意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山谷中钟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及生命虚幻性的思考。夜中的山谷,静谧而安详,钟声在夜晚的寂静中响起,给人一种宁静与安定的感觉。风吹拂着月色,给夜晚增添了一丝寒冷的气息。诗人通过描绘这一景象,表达了他对时间的感慨。钟声从前传来,然后再度停歇,接着又从后方回荡而起,这种前后相继的钟声变化,使人无法准确地感知钟声的来源和去向,仿佛寻觅一样。这种无法捕捉的感觉,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之虚幻和无常。诗人最后表示,他明白时间的空虚和生命的无常,却无法摆脱对生死轮回的想象。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词句,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思考。通过描绘夜晚的山谷与钟声,诗人传达了时间的无常和虚幻的主题。钟声的前后起伏,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诗人通过「听之如可见,寻之定无像」表达了对时间和生命真相的难以捉摸和把握。最后两句表明诗人明白时间的虚幻,却仍然徒然地固执于生死轮回的幻想。整首诗流露出浓郁的禅意,揭示了唐代人对生命与死亡、时间与虚幻的深思。

作者介绍

张说,字霖卿,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有《游老君洞》诗。事见《八琼室金石补正》卷八六。

诗词推荐

玉立蓬莱问浅深,仙裾不受海尘侵。千年爱护神龙骨,万里凄凉老鹤心。夜月照愁低草色,秋风吹泪哭松阴。钱塘流水情何限,谁采苹花学越吟。

花下疏钟静,天涯独客愁。功名扬子阁,词赋仲宣楼。杜若沧洲雨,春潮野渡舟。有怀吾共汝,双鬓又逢秋。

促膝寒窗淡话时,告休说是与论非。须知世路风波恶,百匝各重设祸机。

天形包旧楚,水影动全吴。

帝里寒光尽,神皋春望浃。梅郊落晚英,柳甸惊初叶。流水抽奇弄,崩云洒芳牒。清尊湛不空,暂喜平生接。

历历山坳冻迫人,指头欲堕痹难伸。探囊速买三杯后,更觉阳和畅此身。

旋烧枯栗衣犹湿,去爱峰前有径开。日暮更寒归欲懒,无端撩乱入船来。

青鸟东飞正落梅,衔花满口下瑶台。一枝为授殷勤意,把向风前旋旋开。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水回青嶂合,云渡绿溪阴。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等得轻晴便一来,逢化不住恐花猜。丁宁莫挂桄榔去,怕损亭前称意苔。

雨风睡过一年春,破闷无茶可策勋。失笑起来闻玉笛,懒晴吹涨满空云。

晓折寒蔬野圃间,荒林深处有芳兰。世无贤士纫为佩,犹有幽人日取餐。

猗皇至圣兮,至惠至仁,德施蕴蕴。蕴蕴如何?不全不缺,莫知所贶。猗皇至圣兮,至俭至明,化流瀛瀛。瀛瀛如何?不虢不赩,莫知其极。

于皇时宋,自天保定。高宗受之,再仆景命。绍开中兴,翼善傅圣。何千万年,永绥厥庆。

百顷沧波望似空,凿冰吾欲浸其中。何言雷电不为雨,须信梧桐自有风。子晋台头笙远近,西真池面玉丁东。行笺章奏求清冷,乞取玄冥换祝融。

恼人风味冠江南,浪蕊浮花总觉凡。对此自宜文字饮,不须更倩玉纖掺。

下马柳阴下,独上堤上行。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两地新秋思,应同此日情。

人生欲长存,日月不肯迟。百年风吹过,忽成甘蔗滓。传闻上世士,烹饵草木滋。千秋垂绿发,每恨不同时。李侯好方术,肘後探神奇。金樱出皇坟,刺橐览霜枝。寒窗司火候,古鼎冻胶饴。初尝不可口,醇酒和味宜。至今身七十,孺子色不衰。田中按耘鉏,孙息亲抱持。却笑邻舍公,未老

卜筑楚门下,一巢聊自栖。夜同蝉沐露,春与燕分泥。秦苑楼台没,吴宫日月低。浮生已残梦,何事落磻溪。

斜阳发东郭,初夜转西城。寺阁疏钟动,渔村远火明。苍茫林霭灭,扑漉水禽惊。渐喜吾庐近,遥闻过埭声。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