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正斋

龚黄吁已远,循吏舍公谁。
卧辙留行色,归装减到时。
朝色驰牙刻,郡谘立生祠。
寂寂燕台客,难酬国土知。

作品评述

《送李正斋》是宋代陆文圭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龚黄吁已远,
循吏舍公谁。
卧辙留行色,
归装减到时。
朝色驰牙刻,
郡谘立生祠。
寂寂燕台客,
难酬国土知。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陆文圭送别李正斋的场景。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李正斋离去的感慨和对他的敬佩之情。诗人对李正斋的离去感到遗憾,认为他是一位忠诚守职、清正廉洁的官员。诗人用生动的描写展示了李正斋离去的情景,以及他准备离开的身影。诗人提到了朝阳的光辉、牙刻的马车和郡谘的祠堂,这些描写更加突出了李正斋的身份和地位。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李正斋的思念之情,他认为李正斋在燕台的寂寞客居中,难以回报家国的知遇之恩。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送别李正斋的情景,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李正斋的敬佩和对他离去的遗憾之情。诗中使用了很多具象的描写手法,如"龚黄吁已远"、"卧辙留行色"等,使诗词生动、形象。整首诗篇章紧凑,字字珠玑,没有一丝多余之处。通过对李正斋的描写,诗人间接地表达了自己对清廉官员的向往和对社会的期望。诗词中的燕台客形象,既是对李正斋的塑造,也可以视为诗人自身的写照,体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个人命运的反思。整首诗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寄托了对社会和时代的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作者介绍

陆文圭(一二五○~一三三四),字子方,江阴(今属江苏)人。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膺乡荐,时年十八。宋亡隠居城东,学者称墙东先生。元仁宗延祐四年(一三一七)再中乡举,朝廷数度徵召,以老疾不应。卒年八十五。有《墙东类稿》二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仍辑爲二十卷。清光绪《江阴县志》卷一六有传。 陆文圭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万座笙歌醉复醒,绕池罗幕翠烟生。云藏宫殿九重碧,春入乾坤五色明。波底画桥天上动,岸边游客鉴中行。金舆时幸龙舟宴,花外风飘万岁声。

玉龙十二蓬山顶,宝髻三千汉殿中。

天寒日短道路长,白云飞处知吾乡。大江之东渭之北,念我故人何可忘。别来杨柳春依依,只今开玻梅花香。扁舟漫浪归未得,京尘海时百行藏。身名未立仰天笑,床头夜夜鸣干将。羡师物外无宠辱,庭前柏树常苍苍。吁嗟无羽飞不到,二千里外空相望。五云前坠满室光,报师之意无以将。

三千宫女露蛾眉,笑煮黄金日月迟。麟凤隔云攀不及,空山惆怅夕阳时。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草昧英雄起,讴歌历数归。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翼亮贞文德,丕承戢武威。圣图天广大,宗祀日光辉。陵寝盘空曲,熊罴守翠微。再窥松柏路,还见五云飞。

桓公名已古,废井曾未竭。石甃冷苍苔,寒泉湛孤月。秋来桐暂落,春至桃还发。路远人罕窥,谁能见清澈。

连科已占十名前,行听鸿胪第一传。我俟合符留劝驾,君能摛藻预兴贤。湘山点化名千佛,郴岭飞升傚九仙。此去琼林天上宴,今朝先赋鹿鸣篇。

蓼滩芦渚好徜徉,肯便云天去作行。未用选奴防夜燎,不妨结伴傲晨霜。

为问溪头潮浅深,片帆长挂北归心。夜风吹雪晓尤怒,午日破云寒复阴。江淮行役殊未已,京洛朋游安事寻。何时稳坐饱麤饭,鼓腹东皋农父吟。

富贵良非愿,乡关归去休。携琴已寻壑,载酒复经丘。翳翳景将入,涓涓泉欲流。老农人不乐,我独与之游。

门掩青山卧,莓苔积雨深。病多知药性,客久见人心。众鸟趋林健,孤蝉抱叶吟。沧洲诗社散,无梦盍朋簪。

早起多奔走,旬休亦往还。偶因二士试,始得一朝閒。灵鹊花枝上,金鱼荇蔕间。素餐终有媿,只忆旧家山。

先日二毛生,秋来无复惊。南风随楚俗,北斗望都城。坞栗霜开罅,池莲雨折茎。停罇问天意,何适付枯荣。

紫薇花对紫微翁,名目虽同貌不同。独占芳菲当夏景,不将颜色托春风。浔阳官舍双高树,兴善僧庭一大丛。何似苏州安置处,花堂栏下月明中。

日御临双阙,天街俨百神。雷兹作解气,岁复建寅春。喜候开星驿,欢声发市人。金环能作赋,来入管弦声。

三献具举,九旗将旋。追劳表德,罢享宾天。风引仙管,堂虚画筵。芳馨常在,瞻望悠然。

人间无处不风波,潮打西兴雨一蓑。难与命争俱老矣,经寻诗去奈吾何。园成次第自花草,山是知闻空薜萝。赖有月明千里共,烟寒数笔落行窝。

伊昔青衿地,于今绛帐师。家声传叔赣,宦学类先之。久已鸮音革,居然鳣服宜。谁开丞相阁,此士独非奇。

豫章江南朔风惊,浩荡帆船破浪行。目送家山无几许,千年空想蟪蛄声。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