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因师百雁图二首

蓼滩芦渚好徜徉,肯便云天去作行。
未用选奴防夜燎,不妨结伴傲晨霜。

作品评述

《题因师百雁图二首》是宋代诗人陈造的作品。这首诗以描绘蓼滩芦渚(指江南水乡)的景色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的行走和与自然融合的向往。

诗中的"蓼滩芦渚好徜徉"表达了诗人对蓼滩芦渚景色的喜爱,他愿意在这美丽的地方自由自在地游走。"肯便云天去作行"表明诗人愿意背云而行,远离尘嚣,去追寻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诗中还提到"未用选奴防夜燎,不妨结伴傲晨霜",表达了诗人不需要侍从伴随,也不怕夜晚的灯火阻碍,他可以与朋友结伴一起,自豪地踏着晨霜自由行走。

这首诗的诗意在于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的向往和追求。他不愿被世俗的束缚所困扰,渴望在自然的怀抱中寻找内心的宁静和自由。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美景,诗人将自然的纯净与自己的心境相融合,展现了一种追求自由、追求内心平静的意境。

整首诗以描写自然景色为主线,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的追求和向往。这种追求自由的情感与陈造身处的时代背景相契合,宋代社会封建礼教的束缚对于一些诗人来说是沉重的负担,他们渴望借助自然景色的描写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和追求。整首诗笔调平和、优美,自然景色的描绘生动细腻,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受。

通过《题因师百雁图二首》,陈造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相结合,表达了对自由和追求的向往。这首诗在描绘景色的同时,也启示人们追求内心自由的重要性。

作者介绍

陈造(一一三三~一二○三),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太平州繁昌尉。歷平江府教授,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并权知州事。房州秩满,爲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于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有《江湖长翁文集》四十卷,由子师文刊刻行世,陆游爲之序,已佚。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仁和李之藻获抄本,与秦观集同刊于高邮。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元申屠駉《宋故淮南夫子陈公墓志铭》。 陈造诗,以明李之藻刊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诗集外的作品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南楚标前贡,西秦识旧城。祭天封汉岭,掷地警孙声。向日披沙净,含风振铎鸣。方同杨伯起,独有四知名。

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闵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人言农家苦,望晴复望雨;乐处谁得知?生不识官府。葛衫麦饭有即休,湖桥小市酒如油。夜夜扶归常烂醉,不怕行逢灞陵尉。

迢迢此恨杳无涯,楚泽嵩丘千里赊。歧路别时惊一叶,云林归处忆三花。秋天苍翠寒飞雁,古堞萧条晚噪鸦。他日山中逢胜事,桃源洞里几人家。

此日疾为解,遂将杯酒疏。多愁庾开府,苦瘦沈尚书。倦曲琴襓后,霏香药裹馀。莫令诗思剧,正是落花初。

故人同泛处,远色望中明。静见沙痕露,微思月魄生。周回馀雪在,浩渺暮云平。戏鸟随兰棹,空波荡石鲸。劫灰难问理,岛树偶知名。自省曾追赏,无如此日情。

子月水寒风又烈。巨鱼漏网成虚设。圉圉从它归丙穴。谋自拙。空归不管旁人说。昨夜醉眠西浦月。今宵独钓南溪雪。妻子一船衣百结。长欢悦。不知人世多离别。

远水悠悠静,孤樯袅袅迟。草深春已后,麦秀日长时。聚语条桑妇,行歌拾穗儿。年丰随处乐,飘泊我何为。

广陵琴与山阳笛,衰怨千年尚年平。正始诸贤零落尽,山王去作晋公卿。

榴花才放客辞家,客里因循见菊花。独坐西楼对风雨,天寒犹自着轻纱。

塞北黄沙入马蹄,玉关千里雪沾衣。君恩不逐金刀断,漠漠香魂月下归。

山头孤鹤向南飞,载我南游到九疑。下界何人也吹笛,可怜时复犯龟兹。

散策春岗晓,樵苏一径长。钩衣藤挂石,断路水浮塘。山静竹生韵,池清兰自香。禅房得深憩,鱼鼓正鸣廊。

四十不解事,真成无用人。交游青草尽,途路白云新。渐觉名妨静,难将学济贫。堂堂楚龚传,犹有隐流嗔。

野火燎荒原,霜雪日皜皜。牛羊无可噍,众绿就枯槁。天地心不泯,根芽蛰深杳。春风一披拂,颜色还媚好。如何被兵地,黎庶不自保。高门先破碎,大屋例倾倒。间或遇茅舍,呻吟遗稚老。常恐马蹄响,无罪被擒讨。逃奔深谷中,又惧虎狼咬。一朝稍甦处,追胥复纷扰。微言告者谁,劝我

前年过南京,麦老樱桃熟。今来旧游处,樱麦半黄绿。岁月如宿昔,人事几反覆。青衫老从事,从稳生髀肉。联翩阅三守,迎送如转毂。归耕何时决,田舍我已卜。

捧来前面请安名,黄蘖高高唤一声。剖出从前真面目,从兹佐得国风清。

气如轲也生於义,道似参乎任以仁。乾盖坤舆犹塞破,何难压倒玉嶙峋。

掩望闲欹枕,身心俱寂然。蹉跎已甘分,游息或谈玄。独得万古意,何劳百响煎。功名与世事,欲问即攀缘。

过雨春波浮鸭绿。草阁三间,人住清溪曲。旧种小桃多似竹。乱红遮断松边屋。有客抱琴穿翠麓。隔水呼舟,应是怜幽独。历历武陵如在目。

上天有路不为难,丈七坳头莫据鞍。小憩还寻去时寺,戏拈枯笔臂犹酸。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