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用喜雨韵三首

虬龙未必要呵禁,久暍无缘便陆沈。
未遂明农归老计,且宽忧国愿丰心。
披襟雅称琉璃簟,散发何销玳瑁簪。
只怕门前多褦,文书衔袖苦相寻。

作品评述

《三用喜雨韵三首》是宋代吴潜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虬龙未必要呵禁,久暍无缘便陆沈。
未遂明农归老计,且宽忧国愿丰心。
披襟雅称琉璃簟,散发何销玳瑁簪。
只怕门前多褦,文书衔袖苦相寻。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雨水的喜悦,并以此引发对社会现象和个人内心的思考。诗中通过描绘虬龙、暍热等意象,抒发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作者认为人们不必过分干预自然的运行,而应该顺应其变化。他关注着农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希望能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思索,以及对人际关系的感叹。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富有哲理和警示意味。首先,诗中使用了虬龙和暍热等意象,形象地描绘了大自然的力量和不可控制的变化。这种描写使得诗词具有一种朴素而自然的美感,并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其次,诗中提到了农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体现了作者的关注和责任感。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贡献,为国家的繁荣尽一份力量。最后,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个人命运和人际关系的思索。他提到了“门前多褦,文书衔袖苦相寻”,揭示了社会竞争和个人奋斗的困难和辛苦,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关切和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社会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和感悟。它不仅展现了作者的情感,还提供了读者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和反思。

作者介绍

吴潜(一一九五~一二六二)(生年据《许国公奏议》卷二《再论计亩纳钱》“臣年二十三,蒙先皇帝亲擢之恩”推定),字毅夫,号履斋,宁国(今属安徽)人。渊弟。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授镇东军节度签判,改广德军。召爲祕书省正字,迁校书郎。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通判嘉兴府(《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权发遣府事。五年,迁淮西总领(《宋史》卷四一《理宗本纪》一)。歷知建康府、隆兴府、太平州、庆元府、平江府、镇江府、临安府。以言官论列,请致仕。起爲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改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出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徙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淳祐十一年(一二五一)入爲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十二年罢(《理宗本纪》三)。宝祐四年(一二五六)再判庆元府,移判宁国府。开庆元年(一二五九)进封许国公(《理宗本纪》四)。景定元年(一二六○)以谏阻贾似道建储之议,谪建昌军,寻徙潮州。二年,责循州安置。三年卒于贬所(《理宗本纪》五)。有《许国公奏议》四卷。诗文集已佚,明末梅鼎祚收辑遗文编爲《履斋遗稿》四卷,但所辑面不广。事见《宋歷科状元录》卷七,《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吴潜诗,第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履斋遗稿》及《两宋名贤小集·四明吟稿》爲底本,第二、三卷以《开庆四明续志》所收之《四明吟稿》二卷爲底本,散见他书之诗编爲第四卷。

诗词推荐

山留盘瓠迹,洞有秦人书。

北垣荆棘旧成堆,留待公来次第开。车马已通城下路,榛芜尽付冶家灰。异时碧瓦千门合,应记红旌百度来。自笑裨谌便旷野,肩舆飞盖许追陪。拨弃案头文字堆,晓晴山色四门开。究怀民事老虽壮,俯首山城心已灰。荆棘烧残桑柘出,狐狸去尽犬鸡来。规模先遣通蹊隧,后乘应容众客陪。

亦好园中亦好亭,两重好处两重贫。客来莫道无供给,抹月批风当八珍。

影不落人间,空门断往还。心如灰已死,身与石同顽。洗耳清{左襫去衤右斗}瀑,搘筇静对山。老僧閒甚富,谁欲贾予閒。

金乌玉兔最无情。驱驰不暂停。春光才去又朱明。年华只暗惊。须省悟,莫劳神。朱颜不再新。灭除妄想养天真。管无寒暑侵。

代马依朔吹,惊禽愁昔丛。况兹承眷德,怀旧感深衷。积善忻馀庆,畅武悦成功。垂衣天下治,端拱车书同。白水巡前迹,丹陵幸旧宫。列筵欢故老,高宴聚新丰。驻跸抚田畯,回舆访牧童。瑞气萦丹阙,祥烟散碧空。孤屿含霜白,遥山带日红。于焉欢击筑,聊以咏南风。

克巳今颜子,承家小吕申。只愁无好手,不道欠斯人。一别时飞几,重来事摠新。祥琴声尚苦,可更话酸辛。

九重深密视听难,玉殿琼楼宿雾攒。燮理尽归臣相事,轮王不载宝花冠。

令节传千古,休祥属圣时。炎图如日永,赫赫照华夷。

心坚胆壮箭头亲,十载沙场受苦辛。力尽路傍行不得,广张红旆是何人。

天地相震荡,回薄不知穷。人物禀常格,有始必有终。年时俯仰过,功名宜速崇。壮士怀愤激,安能守虚冲?乘我大宛马,抚我繁弱弓。长剑横九野,高冠拂玄穹。慷慨成素霓,啸咤起清风。震响骇八荒,奋威曜四戎。濯鳞沧海畔,驰骋大漠中。独步圣明世,四海称英雄。

夕张佳期迅,朝云昔梦终。春生黄竹雪,秋起白絺风。气接钟山紫,花留桃渡红。只看藏壑处,天上列芙蓉。

永巷斜廊闹戟闱,帕黄寂寞护龙墀。深宫不与闲人到,只许珍禽自在飞。

水墨乍成岩下树,摧残半隐洞中云。猷公曾住天台寺,阴雨猿声何处闻。

钓湖鱠红鳞,斸山饭黄独。书生甘若饴,八珍不在目。出处有余裕,赑屃营寸禄。一舟指三径,不远傥许复。

蓝云笼晓,玉树悬秋,交加金钏霞枝。人起昭阳,禁寒粉粟生肌。浓香最无著处,渐冷香、风露成霏。绣茵展,怕空阶惊坠,化作萤飞。三十六宫愁重,问谁持金锸,和月都移。掣锁西厢,清尊素手重携。秋来鬓华多少,任乌纱、醉压花低。正摇落,叹淹留、客又未归。

折柳赠子行,况闻彭泽去。将过五株下,可与青青助。渭城人唱罢,羌管愁吹处。江上定多闭,疏阴就箕踞。

独携谭柄去,千里指人寰。未断生徒望,难教白日闲。空江横落照,大府向西山。好骋陈那孔,谁云劫石顽。

齐王僚属好男儿,偶觅东归便得归。满目路岐抛似梦,一船风雨去如飞。盘擎紫线莼初熟,箸拨红丝鲙正肥。惆怅途中无限事,与君千载两忘机。

开时可食胜餐松,应在神人守护中。九节自知遗种异,一花谁可斗香同。碧丛露养仙苗细,灵卉泉抽玉髓空。还有痴愚求见面,欲期颜貌亟还童。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