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张学录孟兼揭应奉孟同二文学

何用聪明万卷书,自须卑陋一廛居。
草于闲处生偏密,花到春深看渐疏。
绿水满渠浇药后,青山无数卷帘初。
相过莫道柴门窄,细柳高槐可荫车。

作品评述

《寄张学录孟兼揭应奉孟同二文学》是明代杨基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自我情感,展示了作者淡泊名利、追求自我修养的生活态度。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何用聪明万卷书,
自须卑陋一廛居。
草于闲处生偏密,
花到春深看渐疏。
绿水满渠浇药后,
青山无数卷帘初。
相过莫道柴门窄,
细柳高槐可荫车。

这首诗词的诗意表达了作者对于人们追求博学多才的怀疑和对于简朴生活的赞美。诗中提到"聪明万卷书",指的是人们追求知识的渴望,但作者认为这并非唯一重要的事情。他认为自己只需要一个简陋的住所,通过与自然相处,可以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诗中描绘了草木在宁静的环境中茂盛生长,但随着春天的深入,花朵逐渐凋零稀疏。这种景象可以被视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有限,也暗示着人生的无常和变化。

接下来,诗中描述了绿水满渠的景象,这是由于灌溉草地后水流得以满溢。青山上卷帘初卷,描绘了山峦之间的云雾,给人一种宁静和神秘的感觉。这些自然景观与作者所追求的简朴生活相呼应,彰显了作者对于自然与人文的亲近与追求。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不愿被评判生活狭隘的态度。他告诫人们不要以柴门狭小来嘲笑他,因为他更注重的是精神世界的宽广和内心的安宁。细柳和高槐的树荫可以为人提供舒适和遮荫,这是作者对于简朴生活的又一种表达。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于追求简朴生活、远离浮华的理念。作者通过自然的变化和自身的修养,呼唤人们放下功名利禄的追逐,回归内心,追求真正的自由和宁静。

诗词推荐

松风碎助潮声急,竹露零添涧水流。

圣谟洋洋,网纪四方。孙我髦士,观国之光。遐不作人,而邦其昌。以燕天子,万寿无疆。

申白苛留。绮园浪出,老不知羞。输与先生,一枝鹤膝,一领羊裘。便教赐履营丘。争似把、渔竿到头。冷落_溪,张皇牧野,著甚来由。

因逢日者教重应,忍被云僧劝却归。

谁艰留得年华住。韶华今在何处。万林飞尽,但惊天篆,半空无数。望消息、霜催雁过,佳人愁起云垂暮。就绣幕、红炉去。金鸭时飘异香,柳腰人舞。休道行且分飞,共乐还一岁,见景长是欢聚。大来芳意,既与名园,是花为主。翠娥说、尊前笑语。来年管取人如故。向寂寞,中先喜,俄

难把菱花照素颜,试临春水插花看。木兰船上游春子,笑指荆钗下远滩。

画桡艇子短驴秋,野店山邮每小留。瓜蔓水生初抹岸,梅黄雨细欲遮楼。辽东邂逅从归鹤,海上逢迎得狎鸥。岂是人间偏好异,暮年难复作沉浮。

绿竹移阴抹画墙,倚栏红药殿春光。风开帘幕催香篆,坐听莺声春昼长。

亭榭跨池塘,泓澄入座凉。扶疏皆竹柏,冷淡似潇湘。萍嫩铺波面,苔深锁岸傍。朝回游不厌,僧到赏难忘。最称收残雨,偏宜带夕阳。吟堪期谢脁,醉好命嵇康。奢侈心难及,清虚趣最长。月明垂钓兴,何必忆沧浪。

双颊凝酥发抹漆,眼光入帘珠的皪。故将白练作仙衣,不许红膏污天质。吴音娇软带儿痴,无限闲愁总未知。自古佳人多命薄,闭门春尽杨花落。

道源冷然白,疏通无一尘。中扃泬寥生,太古以上人。斋居不三月,水镜冰壶身。日观红未升,绿琐先知晨。逍遥且齐物,静与鸿蒙亲。如求漆园吏,先与卜西邻。

好山幸自绿崭崭,须把轻云护浅岚。天女似怜山骨瘦,为缝雾縠作春衫。

此别未知长与短,一春风雨助凄然。欲随流水入城去,更系扁舟话柳边。芒草斜阳新住蝶,落花飞絮乱啼鹃。雁苍山好须回首,便邮秋风在眼前。

野鹤清高六翮轻,孤云万里去冥冥。汉科合应茂才选,唐士曾书遗教经。好趁江南诸老在,尽看蓟北众山青。锦衣归日春风满,期醉沙堤双玉瓶。

高亭暑夜景相和,凉月絺衣挂薜萝。杨柳风轻湖面阔,不知何处藕花多。

星霜几朝寺,香火静居人。黄叶不经意,青山无事身。抛生台上日,结座履中尘。自说一时课,别来诗更新。

碧芦青柳不宜霜,染作沧洲一带黄。莫把江山夸北客,冷云寒水更荒凉。

迟迟傍晓阴,昨夜色犹深。毕竟终须落,堪悲古与今。明年何处见,尽日此时心。蜂蝶无情极,残香更不寻。

菽粟瓶罂贮满家,天教将醉作生涯。不知新滴堪篘未?细捣枨虀买鱠鱼,

扁舟傍归路,日暮潇湘深。湘水清见底,楚云淡无心。片帆落桂渚,独夜依枫林。枫林月出猿声苦,桂渚天寒桂花吐。此中无处不堪愁,江客相看泪如雨。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