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孟熙韵

百顷清江一草庐,乡人齐识病相如。
不知吟得秋多少,柿叶红时好细书。

作品评述

《次孟熙韵》是明代诗人唐之淳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百顷清江一草庐,
乡人齐识病相如。
不知吟得秋多少,
柿叶红时好细书。

中文译文:
广阔的清江之畔有座小草庐,
乡亲们都知道病弱的相如。
不知道吟咏了多少个秋天,
柿子叶变红时,好细致地书写。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青山绿水的田园景象,以及诗人唐之淳对于吟咏秋天和细腻描写的渴望。

首句"百顷清江一草庐"直接描绘了一座草草搭建的小屋,位于广阔的清江之畔。这里的"百顷清江"形容江水的广阔和清澈,与小草庐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了田园的宁静和质朴。

第二句"乡人齐识病相如"表达了当地乡亲对病弱的相如的共识和认同。"乡人"代表了相互关怀和支持的社群精神。这里的"病相如"指的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可能是指代诗人自己或者某位与乡亲们熟悉的病弱者。

接下来的两句"不知吟得秋多少,柿叶红时好细书"表达了诗人对于吟咏秋天的无尽向往和对细致描写的追求。"吟得秋多少"意味着诗人在这个小草庐中吟咏秋天的次数已经不可计数,显示了他对秋天美景的热爱和投入。而"柿叶红时好细书"则描绘了诗人在红艳的柿叶上进行细节的书写,表达了他对于细腻描写的追求和对艺术的热爱。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递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诗歌创作和艺术追求的热爱和向往。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情风景的描绘,诗人展示了对清新宁静生活的向往,并表达了对秋天美景和细腻描写的追求。这首诗词以简约的语言和形象,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审美追求,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宁静、恬淡的意境。

诗词推荐

远谪江湖舳尾衔,到来辛苦向谁谈。畏人野鹤长衣岭,厌事山僧只住庵。黄雀顿来成一饱,白醪新熟喜初酣。疏顽近日尤堪笑,坐任飘风去自南。

昔见初栽日,今逢成树时。存思心更感,绕看步还迟。蝶舞摇风蕊,莺啼含露枝。裴回不忍去,应与醉相宜。

千寻绿嶂夹流溪,登眺因知海岳低。瀑布迸舂青石碎,轮茵横翦翠峰齐。步黏苔藓龙桥滑,日闭烟罗鸟径迷。莫道穹天无路到,此山便是碧云梯。

闲拈红叶欲题诗,待得诗成又赖题。心事不随流水去,月明人在赤桥西。

兼隐诧来书,於时特起予。民淳无讼听,县僻类山居。簿领杯盘外,官联谈笑余。不知当此际,傍邑更谁知。

禄养更迎侍,消摇介寿康。壮图虽偃屈,潜德竟辉光。可惜今埋玉,无由自奠觞。他年观上冢,千骑拥龙冈。

灵烟漠。红光紫雾成楼阁。成楼阁。鸾飞凤舞,往来琼廓。神仙队仗迎丹药。虚无造化龙生恶。龙生恶。蓬莱三岛,横铺碧落。

水曲朱门漪漾漫,一帘花雨月波寒。金闺背衬鸳鸯冷,春困秋千立画干。

黔江秋水浸云霓,独泛慈航路不迷。猿狖窥斋林叶动,蛟龙闻咒浪花低。如莲半偈心常悟,问菊新诗手自携。常说摩围似灵鹫,却将山屐上丹梯。

家风台柏老,遗直故依然。节见南迁後,神凝未瞑前。临民旧有法,训子适成篇。九转今犹在,参同岂妄传。

曾孙致养,五福骈臻。太极所运,两备三辰。辉光日新,卢佑后人。永翼瑶图,亿万尧春。

睡少人人笑老生,拥炉孤坐欲三更。月移西去失花影,风自北来传漏声。凫鼎煎茶非俗物,雁灯开卷惬幽情。兴来自喜犹强健,一纸清诗取次成。

雌雄乌一色,烈焰玉石分。子桑十日雨,英概君摩云。尘尾失羁思,襟裾兰茝芬。是岂如蟨驉,书圃同锄芸。

仙郎白首未归朝,应为苍生领六条。惠化州人尽清净,高情野鹤与逍遥。竹间虚馆无朝讼,山畔青田长夏苗。终日政声长独坐,开门长望浙江潮。

宦情吾与岁俱阑,只有诗盟偶未寒。鬓色定从今夜改,梅花已判隔年看。高门召客车稠叠,下里烧香篆屈盘。我亦三杯聊复尔,梦回鵷鹭出朝端。

旷望丛台路,飘颻楚塞人。琴堂无故旧,何计免沾巾。

酒所春归暮,醒时已五更。被惊横盖短,灯喜再挑明。小雨余残滴,群蛙动暖声。故园花正好,谁料客湓城。

嗟予尚未发星星,今日杯茶归雁亭。几见霜翎巢白草,数行云足篆青冥。方将寄字来苕霅,莫便翻身过洞庭。握手亭前话今古,仇池仙墨有余清。

扶道觅阳春。相将共携手。草色犹自腓。林中都未有。无事逐梅花。空教信杨柳。且复归去来。含情寄杯酒。

蘋洲须觉池沼俗,苎布直胜罗纨轻。清风楼下草初出,明月峡中茶始生。吴兴三绝不可舍,劝子强为吴会行。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