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人见赠

只写东坡不著名,此身已是一长亭。
壮心无复春流起,衰鬓従教病叶零。
知有雪儿供笔砚,应嗤灶妇洗盆瓶。
回来索酒公应厌,京口新传作客经。

作品评述

《和人见赠》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只写东坡不著名,
此身已是一长亭。
壮心无复春流起,
衰鬓從教病叶零。
知有雪儿供笔砚,
应嗤灶妇洗盆瓶。
回来索酒公应厌,
京口新传作客经。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轼的生活和心境。苏轼自称东坡,他在诗中表达了自己不求名利的态度,他已经是一个沉默无闻的人了。他的豪情壮志不再像春天的河流般奔腾,而是像衰老的树叶一样凋零。他知道有人为他准备了笔墨供应,但会嘲笑那些为他洗笔洗砚的妇女。当他回来向酒客索酒时,酒保可能已经厌倦了他,而京口的新传闻已经开始流传他的作品。

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嘲和自省的口吻,揭示了苏轼对自己处境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的"东坡"是苏轼自称的号,他以此表达了他不追求名利的态度,将自己置于世俗之外。他以"长亭"一词来比喻自己的一生,表示他已经在人生道路上行进了很远的距离,但并没有取得什么特别的成就。

诗中的"壮心无复春流起"表达了苏轼壮志未酬的遗憾和对年华逝去的感慨。他意识到自己已经老去,如同衰落的叶子一样凋零。这种衰老的状态也可以理解为他在政治上被排斥和囚禁的经历,使他的抱负无法实现。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一些琐事,如雪儿为他准备的文房四宝,以及灶妇洗盆瓶。这些细节反映了苏轼生活的平凡和他的自嘲态度。最后两句表达了他回到京口并向酒客索酒的情景,但他意识到自己的作品在这里已经显得平庸不堪,酒保可能已经对他厌倦,而新的作家正在受到称赞和传颂。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苏轼的自嘲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他深沉的情感和对无法实现抱负的遗憾。诗中的平凡琐事与他的豪情壮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示了苏轼内心世界的复杂性。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说梅津潄不濡唇,秧稻堪惊陌上人。昨夜天公一翻手,苍生百万面生春。

双旌初到郭,片刺忽临门。冷榻尘谁扫,新茶火正温。望君知白皙,屏从接清言。待淅官厨米,留灯坐日昏。

少年能讲大乘经,法施堂中不出扃。为许先师传後世,径从西海集南溟。忘身直犯黄茅瘴,满意初成白塔铭。寄我泪痕归万里,遥知露滴涧松青。

分栋山前曙色开,三千铁骑简州回。云间堕箭飞书去,风里擎竿露布来。古谓伐谋为上策,今看静胜自中台。功名一似淮西事,只是元臣不姓裴。

春山唯一室,独坐草萋萋。身寂心成道,花闲鸟自啼。细泉松径里,返景竹林西。晚与门人别,依依出虎溪。

二月皇州春事稀,玉堤琼榭尽芳菲。农官夜候馣寔降,苑监朝供苜蓿肥。宝盖拂云双凤集,衮衣浮日六龙飞。山人无路将芹曝,拟傍台阶颂紫微。

惠师浮屠者,乃是不羁人。十五爱山水,超然谢朋亲。脱冠剪头发,飞步遗踪尘。发迹入四明,梯空上秋旻.遂登天台望,众壑皆嶙峋。夜宿最高顶,举头看星辰。光芒相照烛,南北争罗陈。兹地绝翔走,自然严且神。微风吹木石,澎湃闻韶钧。夜半起下视,溟波衔日轮。鱼龙惊踊跃,叫啸

自笑资中穷太守,每逢水竹便相亲。

神岭划如辟,亘空绵一梁。虹衢玉京路,烟道羽人乡。迸水藏金涧,悬萝暗紫房。尚迟瓢锡度,临眺伫斜阳。

忽忽掩关卧,起来春日曛。和风吹草木,杂花纷已繁。他乡农事兴,悽然怀故园。青山虽满眼,何用慰忧烦。

金塔青冥上,孤城苍莽中。浅山寒带水,旱日白吹风。人事剧翻手,生涯真转蓬。高眠待春涨,鲑菜伴南公。

大享季秋,百执扬厉。明明太宗,赫赫上帝。祗牙忱诚,式严圭币。祚我明德,锡兹来裔。

,独以赏音见许,而不知予频年连婴逆景,久疏词笔,非复向时怀抱矣,戊申秋杪,邾仲羲持示词卷,且辱彦文寄声,并索近作入卷,乃为倚歌二阕,其一以答彦文,其一以喜翔南还家当年放浪苏台下,长从故人诗酒。茧帖飞花,*弦度曲,思绕阊门杨柳。星霜易久。怅十载分携,几番回首

今朝六月初五,明眼衲僧难睹。惊回座□□龟,咬杀街头石虎。磨镇旗,挝铁鼓,破口羊治闲佛祖。起坐相随独自行,夜漏声沈日卓午。

此是吾邦别洞天,楼台高下白云边。鸟声人语相酬答,山影溪光共接连。便欲弃家来学道,不须航海去求仙。愧无冰雪清新句,且读骚经点易编。

仙娥记曲世无双,下直归来日满窗。随手托牙镂板在,低头不语暗寻腔。

烦恼海中为雨露,穷坑变作珍珠库。可怜不识夜明帘,打破画瓶无作做。

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

荒林几点隔江山,犹是离心落照间。从此邗沟自明月,寒鸦无数夜飞还。

同是饮玻人,均为骑鹤身。我无钱使鬼,君有画通神。客梦黄粱熟,边愁白发新。归帆过鸥社,为拂钓蓑尘。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