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末清初屈大均的《巫山词(其六)》
拼音和注音
wū shān xiù sǒng bù céng gāo , zhāo mù yáng tái yì wèi láo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不曾:没有,从来就没有。一生不曾见过这种人。
朝暮:1.清晨和夜晚。2.从早到晚;无时无刻。3.不久。4.早晚。
巫山:战国宋玉《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之立庙,号曰朝云。'后遂用为男女幽会的典实。山名。在四川﹑湖北两省边境。北与大巴山相连,形如'巫'字,故名。长江穿流其中,形成三峡。
阳台:从房屋墙面伸出的平台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请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原诗
巫山秀耸不曾高,朝暮阳台亦未劳。
可惜湘累哀怨后,美人无命入离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