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京二绝

亲祀甘泉岁一终,属车徐动不惊风。
宓妃何预词臣事,指点讥呵豹尾中。

作品评述

《东西京二绝》是苏辙所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亲祀甘泉岁一终,
属车徐动不惊风。
宓妃何预词臣事,
指点讥呵豹尾中。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仪式,即每年一度的祭祀仪式。诗人苏辙通过描写祭祀的场景和细节,表达了对祭祀仪式的敬意和对神灵的虔诚,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象的批评和思考。

赏析:
1. 诗词开篇写道"亲祀甘泉岁一终",甘泉是古代帝王祭天的地方,亲自主持祭祀的年岁已经过去了一年。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传统祭祀仪式的重视和延续的态度。

2. "属车徐动不惊风"这句话描绘了祭祀仪式中的行车场景。属车是指官员所乘坐的车辆,徐动表示车辆行驶缓慢,不惊扰风。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将祭祀仪式的庄严和肃穆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3. "宓妃何预词臣事"这句话揭示了祭祀仪式中的一种仪式活动,即由宓妃担任词臣,即负责主持祭祀的女官。诗人通过提到宓妃,展现了祭祀仪式中女性的重要角色和地位。

4. "指点讥呵豹尾中"这句话是对祭祀仪式的一种讽刺和批评。指点、讥呵表示诗人对一些虚伪和不真实的现象进行了指责。豹尾是祭服上的一种装饰,诗人通过这个象征性的意象,暗示了人们在祭祀仪式中可能表现出的虚伪和虚荣之态。

综合来看,《东西京二绝》是一首通过描写祭祀仪式来表达对传统仪式的敬意和对社会现象的批评的诗词。它既展现了祭祀仪式的庄严和肃穆,又通过对仪式中的细节进行观察和思考,呈现了作者对仪式的深入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批评态度。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何逊扬州又几年,官梅诗兴故依然。何人可复间季孟,与子不妨中圣贤。卜筑君方淮上郡,归心我已剑南川。此身正似蚕将老,更尽春光一再眠。

平生得意白鸥外,岁晚归心鸿雁俱。蕉叶雨声喧晓枕,梦成风楫泛江湖。

石显权倾帝,穰侯势逼王。群狐争伺夜,丹凤独鸣阳。阊阖辞天仗,洋川佩郡章。谁尝舒亶唾,有舌巧如簧。

石鼎飕飕夜煮汤,乱拖芝术斗温凉。化儿幻我知何用?只与人间试药方。

红云逐水流,春事随飞扬。昔嗟节序移,今苦岁月长。洊为萧水游,物是人则亡。西园得逍遥,暂寄风雨床。栾栾荆棘中,尚余赪紫妆。晚芳衒鲜妍,婉娩春满堂。倚栏俯澄碧,浩荡花藕塘。寿柏虬龙姿,古桂鸿雁行。幽禽三五弄,髣髴疑宫商。林园岂不好,惆怅辰匪良。辰良其何时,世运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抱璞而居,其谁别玉。乔君不献,自尊两足。窥其狱户,视其邑庭。吏无重糈,民有颂声。提平如砥,持廉如水。观其中,公清有余。相其貌,固凡人耳。

西蜀琵琶逻逤槽,梨园旧谱郁轮袍。绣筵银烛燕宫夜,一饮千锺未足豪。

琵琶声里寄离情,怨入东风曲不成。一夜高堂香梦冷,越罗裙上泪痕明。

风卷飞花自入帷,一樽遥想破愁眉。泥深厌听鸡头鹘,(蜀人谓泥滑滑为鸡头鹘。)酒浅欣尝牛尾狸。通印子鱼犹带骨,披绵黄雀漫多脂。殷勤送去烦纤手,为我磨刀削玉肌。

曲江深院题名处,应有春风得意诗。为想杏花三十里,却思三五少年时。

渐老偏谙世上情,已知吾事独难行。脱身负米将求志,肋力求田岂为名。高论颇随衰俗之,壮怀难值故人倾。相逢始觉宽愁病,搔首还添白发生。

坐拥遗衾百尺楼,湘帘高卷不胜秋。半窗凉月三更梦,一枕凄风万斛愁。

今年不是雨来悭,不後秧时亦不前。自古浙西长苦涝,近来无涝恰三年。

翠幕绮筵张。淑景难忘。阳关声巧绕雕梁。美酒十分谁与共,玉指持觞。晓枕梦高唐。略话衷肠。小山池院竹风凉。明夜月圆帘四卷,今夜思量。

南国调寒杵,西江浸日车。客愁连蟋蟀,亭古带蒹葭。不返青丝鞚,虚烧夜烛花。老翁须地主,细细酌流霞。

屈指何人共此行,凉风佳月可怜生。天教两足为吾用,城市山林勿与争。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桂树秋来风满枝,碧岩归日免乖期。故人尽向蟾宫折,独我攀条欲寄谁。不傲南窗且采樵,干松每带湿云烧。庖厨却得长兼味,三秀芝根五朮苗。万事翛然只有棋,小轩高净簟凉时。阑珊半局和微醉,花落中庭树影移。无邻无里不成村,水曲云重掩石门。何用深求避秦客,吾家便是武陵源。

稳泛仙舟上锦帆。桃花清浪舞清湾。寿星相伴到人间。黄石公传三百字,西王母授九霞丹。银潢有路接三山。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