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泛舟

强扶衰病衰淮舸,尚怯春风泝午潮。
花与新吾如有意,山於何处不相招。

作品评述

诗词:《秦淮泛舟》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强扶衰病衰淮舸,
尚怯春风泝午潮。
花与新吾如有意,
山於何处不相招。

中文译文:
勉力扶持着病衰的秦淮船,
依然害怕春风顺流而下。
花儿和我都似乎有了共同的心思,
无论山峦在何处,都吸引着我。

诗意和赏析:
《秦淮泛舟》是王安石的作品,描绘了作者在秦淮河上泛舟的景象,通过船上的衰弱和作者内心的感受,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思考。

首先,诗中的"强扶衰病衰淮舸"表现了船只的破旧和作者身体的衰弱,但仍然坚持驶行。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在岁月流逝和身体渐衰的情况下,仍然有坚强的意志力和对生活的执着。

接着,"尚怯春风泝午潮"描绘了作者对春风和潮水的担忧和畏惧。春风和午潮代表着时光的流逝,而作者担心时间的消逝会带走他的生命和精力。这种担忧反映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敏感和对生命短暂性的思考。

然后,"花与新吾如有意,山於何处不相招"表达了作者与自然的共鸣和亲近。作者觉得花儿和自己似乎有着相同的心思,对美的追求和对生命的热爱。无论山峦在何处,都吸引着作者,展示了他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衰老、时间和自然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尽管岁月已经使船只和作者都显得衰弱,但他们依然坚持向前,积极面对生活的挑战。诗中的山水和花儿象征着美好与希望,与作者心灵相通,给予他勇气和慰藉。

这首诗词展现了王安石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表达,让读者感受到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脆弱,同时也呼唤人们珍惜时间,热爱生活。

作者介绍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推荐

溅沫响空谷,分流清法筵。元因卓锡地,今为洗钵泉。

照席烛花暖,随车剑骑寒。江山资秀句,风日助清欢。政简坤维静,仁深井络安。行歌与独酌,岂得并闲官。

问何年种植。独成蹊、秾花烂漫,锦开千步。花下老人犹记我,不似那回赏处。并吹却、道边谢墅。黄四娘家今何在,也飘零、偎向前村住。千万恨,寄红雨。携壶藉草行歌暮。记前宵、深盟止酒,况堪扶路。破手一杯花浮面,不觉二三四五。更竹里、颠狂崔护。试语看花诸君子,但如今、

今朝五十八,明日五十九。未来不可思,过去何所有。世相空里花,毁誉镜中丑。不推羊鹿车,喜随牛马走。自愧膝穿芦,却怪肘生柳。发散少冠束,面厚多尘垢。战退生死军,打碎无明臼。使尽老婆心,笑破虚空口。两岸既不容,中流非所守。来往任风波,去住绝偕耦。天际望长安,寒空

前村酒美无钱换,怪底金龟不击腰。

昔我父妨作此态,生我这个臭皮袋。我心不比父娘心,我心除酒都不爱。

景命昭彰佑德基,元储敦裕协祥期。寝门劭至尝无怠,学肆多闻讵有疑。金玉腾音锵睿律,简编申锡振良规。河图奥秘言诚训,艺圃优柔善益资。玉宇风清传密诏,蓬山云委锡芳蕤。天颜不远回宸眷,肉味都忘听宝辞。燕翼诒谋欣教盛,上庠隆道庆才奇。叨逢华旦居黄阁,久侍宣游近赤墀。

我友睎颜人,造道最勇决。智校一驿敏,书赢万签阅。吐词春岳丽,景行寒泉洁。良工制瑚簋,本为郊庙设。便留刊字正,稍上裨衮阙。远寻丰城剑,虚负历山月。发嫌梅柳催,到恨桃杏歇。亲年过八袠,舆致经九折。纸迷版簿内,税役半缘绝。云此新进士,铨限凛难越。厅荒茅压项,馔恶

残暑扇中尽,新凉枕上归。微云起平远,空碧上朝曦。稍感夏衣薄,渐伤高叶稀。来鸿飞集喜,卒岁稻粱肥。

二职亚陶公,归程与梦同。柳垂平泽雨,鱼跃大河风。混迹威长在,孤清志自雄。应嗤向隅者,空寄路尘中。

山中茅屋好,况复竹篱新。一迳往来客,万山迎送人。叶殷浑欲染,冬暖却疑春。近得幽栖地,时来岸角巾。

藜杖赋归休。

不辞鶗鴂妒年芳,但惜流尘暗烛房。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

江雨夜来歇,日出残氛散。掩书下帷行,独步泾边岸。岸竹泛晴光,泾流乱以灿。清风吹浏浏,谁识水上涣。冷言正无聊,偶遇如此粲。因与陟崇岗,逍遥远寻玩。澄波浩如天,青山卷若幔。是时秋谷登,严霜绿条换。益悲时节移,未由脱忧难。一身风尘羁,百年斯过半。何以自解颜,床头

旅雁声孤过旧林,相怀无处共论心。眠云未负他年约,看雪难忘尽日吟。江上信稀寒浪阔,竹边房掩夕阳深。寂寥闲坐西窗下,空把馀情寄玉琴。

明月生海心,凉风起天末。物象自呈露,襟怀骤披豁。悟尽周孔道,解开仁义结。礼法本防奸,岂为吾曹设。

绣幕低低拂地垂。春风何事入罗帏。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君未归。临晚景,忆当时。愁心一动乱如丝。夕阳芳草本无恨,才子佳人空自悲。

布袋包尽太虚空,拄杖击破三千界。世界若还击得碎,拄杖何止如许大。若言包得太虚空,虚空却在布袋外。如何偏爱此等物,常与小儿作一队。问世人,会不会。夺了他拄杖,抢了他布袋。打杀许多小孩儿,看他弥勒何能解。弥勒抚掌笑呵呵,明月清风无罣碍。等到龙华三会时,依前有一

十载燕山,十年江上,惯见半生风雪。对雪无舟,泛舟无雪,不遇并时高洁。断港残沙,今兹何夕,一似剡溪归越。但掀篷、数尺梅花,人迹鸟飞俱绝。君不见、五老危巅,浮丘绝顶,笑我早生华发。返老还童,易粗为妙,定有九还丹诀。霁景浮空,天光眩海,一体本无分别。便堪称、六一

道人尝恨未灰心,儒士苦爱读书眼。要须玄览照镜空,莫作白鱼钻蠹简。阅人朦胧似有味,看字昏涩尤宜懒。范侯年少百夫雄,言行一一无可柬。看君眸子当了然,乃称胸次常坦坦。如何有物食明月,泪睫陨珠衣袖满。金篦刮膜会有时,汤熨取快术诚短。君不见岳头懒瓒一生禅,鼻涕垂颐渠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