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白塔铺

甘山庐阜郁长望,林隙依稀?一作熹微?漏日光。
吴国晚蚕初断叶,占城早稻欲移秧。
迢迢涧水随人急,冉冉岩花扑马香。
望眼尽従?一作穷?飞鸟远,白云深处是吾乡。

作品评述

《歇白塔铺》是苏轼写的一首诗词,描述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甘山庐阜郁长望,
林隙依稀透日光。
吴国晚蚕初断叶,
占城早稻欲移秧。
迢迢涧水随人急,
冉冉岩花扑马香。
望眼尽從穷飞鸟,
白云深处是吾乡。

诗意:
这首诗词以苏轼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为主题。苏轼身在异乡,远离家乡,但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渴望。他在远方望着甘山的庐阜郁郁葱葱,透过林隙所见到的微弱阳光,勾起了他对家乡的回忆。他提到了吴国晚蚕初断叶和占城早稻欲移秧,这些都是与农耕生活相关的景象,暗示着他对家乡的思念与牵挂。他将这些家乡的景物与自然界的涧水、岩花、飞鸟和白云相对照,表达出他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赏析:
《歇白塔铺》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表达了苏轼对故乡的怀念之情。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将自己与家乡联系起来,展现了一种深沉的乡愁之情。诗中使用了很多富有生活气息的细节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苏轼对家乡的熟悉与亲切。

诗人以甘山庐阜郁长望来开篇,描述了自己望向远方的场景,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离家的遥远。林隙依稀透日光这一描写,展现了他在异乡仅有的朝阳,也表达了他对家乡温暖阳光的向往。

接着,苏轼描述了吴国晚蚕初断叶和占城早稻欲移秧,这些描写与农耕有关,表达了他对家乡农村生活的怀念。这些细节展示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入了解和情感共鸣。

在描写自然景物的同时,苏轼巧妙地将其与自己的感情联系起来。他用迢迢涧水随人急来形容他离家时的匆忙和追逐,而冉冉岩花扑马香则带来了一种愉悦和幸福的感觉。这些景物的描绘在读者心中勾起了对故乡的美好回忆和向往。

最后两句“望眼尽從穷飞鸟,白云深处是吾乡”是整首诗词的精华所在。穷飞鸟指的是远行的鸟群,诗人将自己的眼神与这些飞鸟相对照,表达了他远离家乡的孤独和迷茫。白云深处是吾乡则展现了他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将家乡置于遥远而美好的远方。

整首诗词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将诗人内心深处对家乡的思念和渴望表达得淋漓尽致。诗词中富有生活气息的细节描写和情感共鸣,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苏轼对故乡的熟悉与亲切,引发共鸣和共情。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轼敏锐的观察力和对情感的把握,是他对家乡乡愁的真挚表达。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龙眠不似虎头痴,笔妙天机可并时。苏仙漱墨作苍石,应解种花开此诗。

傍砌看黄妳,临池诵子虚。顾惭虽耗忘,聊复惜居诸。屋上两鸜鹆,波间双鲤鱼。疑他不识字,何事也听书。

茅斋无客至。冰砚冻寒泚。南枝喜入新诗里。恼人频嚼蕊。因思去腊江头醉。倚动客兴伤春意。经年自叹人如寄。光阴如捻指。光阴如捻指。

客游几度到龙塘,沙路萦纡草木香。雪后江山馀壮观,秋来楼阁记新凉。百年此役何时再,万里东归吒兴长。风景留人重回首,犹须好句与平章。

时时闻说故人死,日日自悲随老身。白发不生应不得,青山长在属何人。

巍巍京师,帝王之泽。临制华夏,宪相紫极。边尘涨天,雨坠矢石。千雉摧毁,公死於敌。欃枪舒芒,万象变色。独垂忠烈,以光载籍。

窃弓俱奋臂,窥鼎迭磨牙。同姓馀中垒,昌言抑外家。

鸦墨鸳茸暗小窗。栀花时递淡中香。何须华屋艳红妆。栊月凉筛金琐碎,床琴清写玉丁当。风车闲倚在回廊。

自负奇才却附人,伾文一跌误终身。聪明未易消磨尽,犹作罗池庙里神。

万木梢头见塔尖,道人于此卜幽潜。深林六月风敲竹,古寺三更月入龛。天旱蛟龙藏窟宅,水枯鱼鳖露须髯。我来赤日祈甘雨,卧听萧萧泻屋檐。

早春风力已轻柔,瓦雪消残玉半沟。飞蝶鸣鸠俱得意,东风应笑我闲愁。

先生抱衰疾,不起茂陵间。夕临诸孤少,荒居吊客还。遗文禅东岳,留语葬乡山。多雨铭旌故,残灯素帐闲。乐章谁与集,垄树即堪攀。神理今难问,予将叫帝关。

闲窗琼月照幽姿,芳雪飘零有所思。莫谓愁春春不觉,语愁今可共瑶期。

风引归舟无翠蓬,转头三见柳花风。伤心殆尽王摩诘,痛哭真成贾太中。尚有鬼神知夜问,谁知兄弟坐天穷。此时此意无人会,放读离骚太乙东。

道高清识自超殊,白璧黄金视若无。坐侧拥书皆是宝,望中森木尽为奴。朱帘画栋皆成俗,绿水青山可与娱。日有轻肥寻访去,每教留恋过残铺。

梁初奄巴蜀,仍有渡沪人。汲直余蒸简,萧翁亦聚尘。杰魂犹念沛,远梦不归秦。幻化元超忽,何劳问大钧。

睡魔困衰翁,白日坐兀兀;忽然振衣起,目了尚如鹘。凭高望中原,佳气未消歇,逆贼稽大刑,痛愤深至骨。新霜下昌陵,草有胡马齕,羽林百万士,何日闻北伐?贱臣官有守,不敢叫行阙。梦中涉黄河,太行高硉矹。天河未洗兵,封豕食上国,坐令河洛间,百郡暗荆棘。夷吾非王佐,尚足

尽说归山避战尘,几人终肯别嚣氛。瓶添涧水盛将月,衲挂松枝惹得云。三接旧承前席遇,一灵今用戒香熏。相逢莫话金銮事,触拨伤心不愿闻。

丹枫酣霜压林丘,黄叶老尽岩西头。不应蔓草烟漠漠,并作粉绘苍山秋。

春风无行迹,似与草木期。高低新萌芽,闭户我未知。忽闻人扣门,手把蟠桃枝。问我此蟠桃,缘何结子迟。但笑不复答,问者当自推。振衣向河朔,河朔人伟奇。以兹不答意,迟子北归时。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