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幸承天(二首)

迢遥列郡总维城,彩仗朱笼夹道迎。
太守尚宽诛北地,群臣何似幸南京。
山河嵩洛开皇览,雨露荆襄动圣情。
莫谓此行劳万乘,即今四海是升平。
¤

作品评述

《驾幸承天(二首)》是明代孙宜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迢遥列郡总维城,
彩仗朱笼夹道迎。
太守尚宽诛北地,
群臣何似幸南京。

山河嵩洛开皇览,
雨露荆襄动圣情。
莫谓此行劳万乘,
即今四海是升平。

译文:
迢遥的列郡总纳城,
彩旗锦帽夹道欢迎。
太守尚宽待北地的罪人,
群臣们何等幸福在南京。

山河、嵩洛,向皇帝展示开创的伟业,
雨露滋润着荆襄地的圣德。
不要说这次行程劳累万乘之众,
如今四方都是安定和平。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明代时期皇帝驾临南京的场景。第一首诗描述了迢遥的列郡,城中彩旗和美丽的笼车装饰迎接皇帝的到来。太守将北地的犯罪分子处以宽容,而群臣们则感到十分幸福能够在南京迎接皇帝。

第二首诗描述了皇帝在南京观赏山河和嵩洛的壮丽景色,同时也展示了皇帝的圣明和仁德,使荆襄地得到了雨露的滋润。最后两句表达了即使是这样一次劳累的行程,也值得,因为如今整个国家都是安定和平的。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皇帝驾临南京的场景,展示了皇帝的威仪和国家的繁荣。作者运用了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迎接皇帝的盛况,以及皇帝对于地方官员的宽容和对国家的关怀。

诗词中的山河和嵩洛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和皇帝的统治,而雨露则象征着皇帝的圣德和仁爱。整首诗词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示了皇帝的威仪和圣明,以及国家的繁荣和安定。

作者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使人们对皇帝和国家的繁荣感到敬畏和赞叹。整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明代时期国家的安定和繁荣的赞美,并展示了皇帝的圣明和仁德,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诗词推荐

跛躄废人事,来投大士家。清谈半窗月,澹坐一杯茶。燕豆来霜果,鸲瓶浸腊花。葭浮才一日,芳思已无涯。

万里西风吹去旆,满城无奈离情。甘棠也似戴公深。晓来风露里,叶叶做秋声。十载两番遗爱在,须知愁满宜春。楚天低处是归程。夕阳疏雨外,莫遣乱蝉鸣。

老去关心最语离,不堪离久会还希。君方慷慨思矜振,我已婆娑喜惰归。万事莫如身自爱,十诗亦与世多违。倘将书寄南来雁,且问琼花果是非。

玉斧裁云片,形如阿井胶。春溪斗新色,寒箨见重包。价劣万金敌,名将紫笋抛。桓公不知味,空问楚人茅。

夜坐不厌湖上月,昼行不厌湖上山。眼前一尊又长满,心中万事如等闲。主人有黍百馀石,浊醪数斗应不惜。即今相对不尽欢,别后相思复何益。茱萸湾头归路赊,愿君且宿黄公家。风光若此人不醉,参差辜负东园花。

洛阳常见画图中。春去只心融。国色辉开寒日,天香熏破霜风。平生看了,姚黄魏紫,一捻深红。莫是神仙韩令,裁成顷刻花丛。

一日周遭度九溪,快侬双脚净无泥。真同落落石为枕,宁愧区区沙筑堤。

越山花去剡藤新,才子风光不厌春。第一莫寻溪上路,可怜仙女爱迷人。

好花不与_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

连翩作牧蔼嘉声,重叠光华是此行。画隼前驱男子贵,锦衣当昼故乡荣。虎溪驻目曾游熟,采石维舟旧吏迎。来暮讴谣应载路,迟留桑梓肯忘情。郡楼拥翠峰峦合,井邑交光竹树明。醇酎岂知千日醉,温泉常见四时清。下车不问山河改,布政先期狱讼平。何日紫宸偏顾瞩,圣君留意在编氓。

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草端无华滋,阴气已盘固。暄妍却如春,岁晚曾不寤。一裘可以暖,贫士终难豫。忽忽远枝空,寒虫欲坏户。

芒屦一双青,筇枝九节轻。登山犹健在,投檄太迟生。满意竹风冷,入怀溪月明。清秋故不远,回首忆蓴羹。

十五年前玉颊红,长安道上气如虹。集英廓回含霄露,后市楼高枘海风。解后一涯俱潦倒,摩挲双鬓各蓬忪。酒边更用分疏在,明在相看总是翁。

神仙妙用阳难窥,学道多因慾道迷。向此若能明水火。这回方得识东西。真铅莫把凡铅杂,真妇休将世妇齐。离坎自交身自泰,恁时方见是夫妻。

如闻旧隐竹多有,想见频年筍更添。一日借居无不可,数竿分我未伤廉。悬知影可连书屋,便恐山无到野檐。如许作谋还自笑,未应于此是真潜。

絮乱东风急,花飞杂树稠。离家王粲恨,赠妇彦先愁。樵浦连樯度,旗亭数盖留。痴人了官事,归钓误楂头。

宸翰符玄造,荣题国子门。笔锋回日月,字势动乾坤。檐下云光绕,梁间鹊影翻。张英圣莫拟,索靖妙难言。为著盘龙迹,能彰舞凤蹲。更随垂露像,常以沐皇恩。

来湘话浙倍绸缪,天路风高借莫留。不俟驾行何惮暑,适逢圭观恰当秋。登仙堪羡星辰履,归老终寻雪夜舟。公到甘泉陈大计,毋忘膏雨泽南州。

当代论才子,如公复几人。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行色秋将晚,交情老更亲。天涯喜相见,披豁对吾真。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