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赞月林观禅师

传得西林夜半长,解将铁笛逆风吹。
重重话堕全担荷,青出于蓝只自知。

作品评述

《敬赞月林观禅师》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陈贵谦。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传说西林夜半时分长,
我吹奏着铁笛逆着风。
言语如重物负满担,
青出于蓝只有自己知。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月亮、自然和智慧的赞美,同时也隐含了对自我认知和独立思考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夜晚的西林为背景,描绘了一个禅师在月下吹奏铁笛的场景。作者通过以月亮为主题,表达了对月亮的敬赞之情。月亮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象征之一,象征着清雅、洁净和智慧。这里,月亮被赋予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意义,禅师在月下吹奏铁笛,象征着他超脱尘世的境界和对自然的敬仰。

诗中的"传说西林夜半时分长"表明禅师的名声已经传遍了西林,他在夜晚吹奏铁笛,吹奏的声音逆着风传出。这里的铁笛可能是一种象征,代表着禅师对智慧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禅师以吹奏铁笛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世间万物的领悟和对智慧的渴望。

"言语如重物负满担,青出于蓝只有自己知"这两句诗表达了禅师对言语的思考。禅宗强调直接体验和默观,认为言语是有限和不完全的表达方式。禅师意识到言语的局限性,认为言语只是表面的东西,只有通过自己的体验和领悟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这里的"青出于蓝"指的是禅师自己,表达了他对自身的自知之明,以及对个体独立思考的重视。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禅师吹奏铁笛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然、智慧和个体独立思考的赞美。禅师以月亮为背景,以吹奏铁笛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和对智慧的追求,同时也提醒人们要超越表面的言语,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去探寻真理。这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意象的运用,展示了陈贵谦对禅宗思想的理解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推荐

息念忘怀心晏如,随宜生计不求余。汲泉自溉新栽竹,借本重添旧欠书。唯仰酒杯相慰暖,敢嗟容鬓渐凋疏。澄波桥北多嫌远,少有交朋到我居。

明珠的皪逞妍姿,倏见风前舞袖披。只是嚼芳酸已露,况当小雨弄黄时。

乱山深处水边村,小艇初归未掩门。吹火煮鱼倾浊酒,半规斜日照黄昏。

地绝纤尘万籁清,当门幽致画难成。黛妆峰岫高低影,练卷波涛旦暮声。侵竹古廊秋藓合,倚云禅阁夜灯明。上方别有幽栖处,树石参差称野情。

幽径行迹稀,清阴苔色古。萧萧风欲来,乍似蓬山雨。

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华复应晚。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

双双河洲禽,文彩披丹质。飞翔不离渚,鸣戏自终日。寒鱼伏冰池,岁暮饥尔匹。不欲远求林,投身避罗毕。

风雨思齐诗,草木怨楚调。本无心击排,胜日用歌啸。僧窗茶烟底,清绝对二妙。俱含万里情,雪梅开岭徼。我慙风味浅,砌莎慕松茑。中朝盛人物,谁与开颜笑。二公老谙事,似解寂寞钓。对之空叹嗟,楼阁重晚照。

芳袍麟殿赐蒲茸,道胜年来请谒慵。贝叶罢翻双凤阙,石房归掩五芝峰。朝贤远乞裁诗稿,海客争传出定容。后代何人续僧史,好将安远比高從。

谁把蓝揉翡翠,天将蜡做梅花。晚来秋水映残霞。水墨新描图画。纸上写将心去,眼边送却愁来。今回相见比前回。心下忡忡越日煞。

风烟当日竞豪华,故里犹传贵主家。何处可寻楼下水,平南不见面前花。阴机鬼伏天沉海,危祸波翻骨委沙。游客乘秋兴永叹,高林不觉见栖鸦。

吾翁当日手亲栽,今邮芳英几度开。把酒未能如一醉,冲寒犯雪日须来。

槠叶阴深杜宇啼,远游还欲过淮西。吕蒙城下河流浊,亚父祠边草色齐。太守旧来相爱重,故交老去惜分携。年年慈母手中线,缝得征衫当一犁。

岸帻扶藜杖,移床傍晚林。形骸犹是累,语默更何心。望外浮云薄,凉生古汲深。自怜多懒僻,尘色闷孤琴。

戍火三笼滞晚程,枯桑系马上寒城。满川落照无人过,卷地飞蓬有烧明。楚客早闻歌凤德,刘琨休更舞鸡声。草堂旧隐终归去,寄语岩猿莫晓惊。

春早风驱雪,天寒竹映门。灯前终夜读,笈内故书存。尚觉文章贵,那矜齿爵尊。向平愁未了,女嫁与儿昏。

柳枝谩蹋试双袖,桑落初香尝一杯。金屑醅浓吴米酿,银泥衫稳越娃裁。舞时已觉愁眉展,醉后仍教笑口开。惭愧故人怜寂寞,三千里外寄欢来。

蚕马巨细殊,异物同精气。物生不两大,此衰彼所致。周人礼有禁,蚕为马之祟。织女天上明,多蚕今为利。

千里相送,终于一别。

密雪乘风逞素肌,穿窗透隙入帘帏。漫空隐隐琼瑰悄,乱眼纷纷鸥鹭飞。三客新成梁苑赋,六花又舞谢庄衣。回思拜表明光罢,携得香烟满袖归。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