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罪已诏

只道六朝窄,渠犹数百春。
国家祖宗泽,天地发生仁。
历服端传远,君王但侧身。
楚人要能惧,周命正惟新。

作品评述

《读罪已诏》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只道六朝窄,渠犹数百春。
国家祖宗泽,天地发生仁。
历服端传远,君王但侧身。
楚人要能惧,周命正惟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六朝时期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国家兴衰的思考。

首句“只道六朝窄,渠犹数百春。”指出了六朝时期的繁华和辉煌,但也暗示了其短暂和有限的历史。作者通过“渠犹数百春”这一形象的比喻,强调了六朝时期的短暂性。

接下来的两句“国家祖宗泽,天地发生仁。”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关怀和对祖先的敬仰。作者认为国家的繁荣和安定是祖先的恩泽,而天地间的仁爱也是国家兴盛的基础。

“历服端传远,君王但侧身。”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历史的更迭和朝代的更替是不可避免的,君王应该谦卑自身,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人民。

最后两句“楚人要能惧,周命正惟新。”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楚人指的是南方的人民,周命指的是中央政权。作者希望南方人民能够警惕中央政权的影响,同时也希望中央政权能够更新自己的执政方式,以适应时代的变化。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历史和国家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衰的关切和对人民福祉的期望。同时,诗词中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等修辞手法,使诗意更加深远。

作者介绍

杨万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调赣州司户参军。歷永州零陵丞、知隆兴府奉新县。孝宗干道六年(一一七○),召爲国子博士(本集卷一三三《国子博士告词》注),迁太常博士、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淳熙六年(一一七九),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同上书《广东提举告词》注),寻除本路提点刑狱。召爲尚左郎官。十二年以地震应诏上书,擢东宫侍读。十四年,迁祕书少监(同上书《祕书少监告词》注)。十五年,因上疏驳洪迈太庙高宗室配飨议,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爲祕书监。绍熙元年(一一九○),兼实录院检讨官,会孝宗日历成,宰臣令他人爲序,遂以失职丐去,出爲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因论江南行铁钱不便,忤宰相意,改知赣州,未赴。宁宗即位,屡召屡辞。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致仕(同上书《通议大夫宝文阁待制致仕告词》注)。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謚文节(《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有《诚斋集》、《易传》等传世。事见其子长孺撰墓志(清干隆刊《杨文节公文集》卷末附)。《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杨万里诗四十二卷辞操一卷,以宋端平间刊本(原书藏日本东京宫内厅书陵部)爲底本。校以宋淳熙、绍熙间递刻之《诚斋先生江湖集十四卷荆溪集十卷西归集四卷南海集八卷江西道院集五卷朝天续集八卷退休集十四卷》(简称宋递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原该共六十三卷,今残存六十卷)、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诚斋集》(简称四库本)。参校明末毛氏汲古阁钞本《诚斋集》(简称汲古阁本,今藏上海图书馆)、清干隆六十年吉水杨氏带经轩刊《杨文节公诗集》(简称杨本)。另从诸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四十四卷。

诗词推荐

赌钱输了阿侬哥,黄草单衫破孔多。相趁缩砂红豆客,霜风九月上淮河。

准拟和羹滋味成,如何尚带隔年英。春风可是无分别,遣放夭桃相并生。

谁谓九龙帐,惟贮一归郎。

共喜春随晓色来,东郊欢踊赛牛回。破寒青转芜菁叶,抵日红抽芍药荄。岁换未劳惊我壮,酒封聊复为君开。上林不负迁乔约,百蛰同惊此夜雷。

松环楼殿青,江绕石壁流。清波天让碧,月照无边秋。风景自清好,江山难独游。举觞聊一醉,放怀忘百忧。

古绸於今婺,盖亦一壮县。剧繁号难理,百令无一健。英英晏伯安,年壮政则练。咄嗟扫宿弊,谈笑了宿案。公庭坐无事,自可名道院。老眼空四海,於公惊创见。今公赋归欤,敢以一语饯。边陲正驿骚,朝野未闲燕。公才浩纵横,敌可受八面。要须诣明光,上书还自荐。口伐或箸筹,收功

尝陪诸老后,亦与晚进游。有能一夕话,可洗万古愁。昔君尚青衫,今我已白头。阙下何匆匆,蜀江正悠悠。一请工治庖,再请拙操舟。

暖泉宫里告虔回,略避红尘小宴开。落絮已随流水去,啼莺还傍夕阳来。草能缘岸侵罗荐,花不容枝蘸玉杯。莫讶诸生中独醉,感恩伤别正难裁。

昨夜起观星,北斗悬中天。牛女隔河汉,跬步不得前。东方有一士,被褐露两肩。积雪寒蓬庐,中心常泰然。高歌商颂篇,激烈浮云旋。士心亦何求,长为知者怜。

飞泉何事仰空流,无数明珠散不收。注辇昔时曾撒殿,至今抛掷未曾休。

步步势穿江底去,此中危滑转身难。下蒸阴气松萝湿,外制温风杖屦寒。数里烟云方觉异,前程世界更应宽。由来委曲寻仙路,不似先生换骨丹。

宽博麻衣折角巾,疏慵不似少年身。白云半枕山中午,犹梦乘槎去问津。

牣庋充厨书满家,到无言处柰书何。六经文字未曾有,三代圣贤如许多。直自语言空布满,却嗟人物转消磨。有来订古谈经者,试把斯言为切磋。

一室环三径,诸郎读五车。山高空锁翠,涧阔自流花。辍我闽山焙,酬君顾渚芽。书来惊岁晚,老去各天涯。

闲去街头赏大花。翠帷珠幰护豪华。西真宴罢群仙醉,千尺黄云错紫霞。团粉黛,闹箫笳。使星躔处驻灵槎。定知今夜游仙梦,不落西京姚魏家。

宫中杨柳戏青娥,不见葳蕤舞凤过。怪底东风不相忌,隔墙吹送落花多。

练裙染翰初不惜,布袋写真殊未来。并作山房一奇事,临岐更著小诗催。

承恩怜故亦怜新,落叶随风笑此身。陌上相逢厮养妇,宫中曾是旧才人。

志士感恩起,变衣非变性。亲宾改旧观,僮仆生新敬。坐作群书吟,行为孤剑咏。始知出处心,不失平生正。凄凄天地秋,凛凛军马令。驿尘时一飞,物色极四静。王师既不战,庙略在无竞。王粲有所依,元瑜初应命。一章喻檄明,百万心气定。今朝旌鼓前,笑别丈夫盛。

寒花窈嫋蔓颓墙,古寺苍苔昼掩房。犬吠屋头山杳杳,虫鸣阶隙草荒芒。池塘澹月蒹葭冷,篱落西风橘柚香。六代江山金碧地,断碑留得管兴亡。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